“现下回想一二,父皇许是已经知道了大哥暗中所为,可他彼时却并未曾对我提及半字……”长公主声音喑哑:“父皇只是同我说,当下局面如此,已无第二种选择,他说二哥虽好战,对自家
却一贯不争抢,若大哥当真肯施行仁政,二哥必然会是个好臣子,定能辅助大哥安定大庆江山基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必然会是个好臣子……
许明意沉默着没说话。
先皇倒是将次子看得很透彻,可这算是在欺负懂事的孩子吗?
倒像是察觉到了长子的野心,知道长子想抢,而次子不抢,于是便不自觉地更偏向于考虑长子——
次子不抢,便注定要做一个好臣子,生死皆由他
来掌控。
长子有野心,便将东西都给他,想要一次填满对方的野心。
如此安排,看似“各取所需”,可当真就能相安无事吗?
先皇是否想过,有些
的野心是填不满的?
纵然是得到了最大的那一块
,却仍疑心旁
会来抢,这样的
,从一开始便未曾想过所谓“仁”字,满脑子想得都是赶尽杀绝——
所以,先皇刚走,他便迫不及待地对燕王府下了手,害得燕王妃“一尸两命”。
紧接着,便是将燕王远远支离京师,置于贫瘠艰难的北地,且这十八年来,也从未有一
停下过要取燕王
命的想法。
这一切,先皇想到过吗?
或者也是想到了的。
所以才会留下那道遗诏,以期若当真有那一
,尚有阻止一切走向最坏的可能——
可当真来得及吗?
就如前世,这道遗诏早早便随着长公主被害而一同掩埋,甚至不曾有
知晓过它的存在。
倒也不能说先皇的法子太过
肋,而是局面总是莫测,世间之事脱离预测似乎才是常态。真正的算无遗策,历来也少不了运气二字的加持。
且先皇那时,无论做什么,也都已经晚了,至多只能是亡羊补牢而已。
正如祖父曾对她说过的那句,先皇真正的错,是错在未有及时立下储君,其摇摆不定的态度,滋养了太多野心的生长,这才是酿成一切苦果的源
。
提及此,祖父总要长叹一
气道,先皇也是个雄才伟略之
,偏偏在家事上拎来拎去拎不清——所以说生孩子,真就不能生得太杂,所谓嫡庶之分,古往今来的教训还不够多吗?
“……照此说来,当年二嫂难产而亡,也未必同皇兄没有关系。”回忆起十八年前的旧事,长公主脊背发冷地猜测着。
“先燕王妃难产,正是皇上所为。”
孩子语气笃定,长公主眼神震动地看向她。
“此事有
证在——”许明意遂将乔必应之事同其言明。
长公主听得手指都在发颤。
皇兄对她下手时,她尚且只当是皇位坐久了,将
心磨得冷硬了……
可现下看来,早在很久之前、从一开始起,她的这位皇兄眼中就不曾存有过半分
亲
在!
什么仁德善心,全都是演给世
看的假象!
长公主眼角有泪光闪动,嗓中发出一道悲凉笑声:“……父皇若泉下有知,不知会是何心
?当年那道传位于皇长子的圣旨,我想纵然撇开私心,父皇也是不得不下的,彼时二哥远征,宫中与京中已为大哥趁机把控……父皇若不下旨传位于其,撕
了脸,必会有宫变发生……”
而许多事,一旦过了明面,
便容易不管不顾了,若当真
了起来,支持二哥的朝臣,太后娘娘,及燕王府……恐怕都会有灭顶之灾。
她了解父皇,也相信父皇,父皇之所以选择将自己的死因都压下,必有稳固局面,保全燕王府的念
在。
那道传位的圣旨,便如同是安抚,试图安抚那只已然悄然张开血盆大
的野兽。
然而野兽的胃
是填不满的!
“我自己的亲兄长,我与他一同长大,尚且未能看穿过,莫说是一直对他怀有亏欠之心的父皇了……”长公主语气既悲凄又讽刺:“现下想来,他一贯最会利用父皇的亏欠之心……母亲病故后,他愈发沉默寡言,却愈发惹得父皇心中愧疚,若非是因为这份愧疚,单凭他的资质又哪里能够在父皇心中分到同二哥同样的分量?”
如今她想一想,那些年里长兄的孝心、善良、庶长子身份尴尬的无助,便只觉得想要作呕!
母亲离世,他当真如表面看来那般消沉可怜吗?
大约不过是利用母亲的死做戏,以此为自己谋划后路罢了!
真论起喜欢,父皇自然是喜欢二哥更多些,二哥聪慧有胆识有能力,磊落而得
心——
可她的长兄,却总有办法博得父皇的歉疚,以此来动摇父皇的判断。
一言一行,尽是算计!
可无论是太后娘娘,还是二哥,当年也俱被其可怜寡言的模样所蒙骗,反倒
皆在照料着他的
绪……如此有心算无心,善心待恶意,又怎可能敌得过他?
听得这“亏欠之心”四字,许明意微微叹了
气。
先皇自认是亏欠了什么呢?
是娶了太后娘娘,让原本陪他同甘共苦的那个
突然间处境尴尬了吗?
或者,若没有太后娘娘在,他本是将那个
视为了正妻的。
而有了太后娘娘,她连同她的儿子,便都成了低
一等的存在。
所以,先皇觉得亏欠,尤其是那个
病死了之后,甚至她死时连个名分都没有。
这大约是先皇的一块心病,一贯大度的太后娘娘必然将此看在眼中,故而才会答应追封之事。
先皇很愧疚,甚至他的确应该为此感到愧疚——
但这是他一个
的亏欠。
太后娘娘和她的孩子又做错了什么呢?
当初迎娶正妻过门,是有
拿刀
着先皇娶吗?
太后娘娘出身名门望族,其全族当年为助先皇成就大业几乎倾尽所有,太后娘娘家中的兄弟也为保护先皇而抛尽热血丢了
命——
他们又做错了什么?
到
来却要因为先皇的亏欠和摇摆,使得太后留于京中为质,上一世最终被
毒害而亡;先燕王妃被害,险些一尸两命,吴恙在吴家多年从未敢表明真实身份,父子二
十八年未得相见;燕王独自苦守北地,因郁结患下心疾,还要
戒备,时刻如临
渊边沿。
先皇的愧疚,让自己死在了亲儿子手下,更连累了太后和燕王一家。
这的确是一个仁者,但这份“仁”,却给错了
。
虽不能因此便否定先皇的一切,但显而易见的是,先皇在处置家事之上,做得的确多有欠缺。
尤其是一个出身寻常的
突然登上了皇位,一切都还只是摸索而已,而在这摸索的过程中,他选择将家事和国事混为了一谈——
他想做一位好父亲。
这一点,从留下的这道遗诏中便能看得出来。
他想尽可能地平衡局面,想要保全每一个孩子。
正因是这个普通父亲会有的想法,才叫他失了原有的果决,以致于选错了路。
为
父母,便是事实摆在眼前,也总是会替自己的孩子找理由,而甚少会认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