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如王朴说那样的,先易后难,积少成多,一步步走。
战争尤其如此。
因为打容易的敌
能回本,翻车几率小,能让战争可持续,让国家百姓能支撑,然后一步步积累战争红利,走向巅峰。
连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这类的牛
物都是这么
作的,先挑着软的打,能认怂的时候就认怂,尽量避免多线开战。
郭荣和赵匡胤也是这个思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用尽手段避免多线开战。
可到赵光义就不同了。
大概是他哥赢得太多让他飘了,以为都是他的功劳,搞出很多非常飘的膨胀
作,以至于对外战争屡战屡败。
其实有时候史从云自己都不懂,为什么是老赵的臭弟弟飘了,要飘也该是老赵飘啊。
取荆南、夺武平、灭后蜀、亡南汉、吞南唐、败契丹,那都是赵匡胤
的事啊,关键
家老赵还没飘,连平定节度使叛
都是先想办法稳住一个,快速解决另一个再后
收拾,避免多线作战。
作得当,稳中带皮,
家都没飘,结果他的臭弟弟飘了。
用不明不白的手段从老赵手中接过百战
兵,众多强将,结果一顿膨胀
作下,南征北战,连年用兵,处处败仗,最终拿得出手的成绩只有把早被赵匡胤打残的北汉给灭了。
有时候史从云自己都会想,你说都是两兄弟,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如果说对赵匡胤他是又敬又怕,敬他的实力和为
,又害怕他篡位把老爹弄死了,所以时时刻刻提防。
那对赵匡义就是彻底的鄙视了,要是有机会,又不让赵家
知道的前提下,他绝对会把赵匡义往死里搞。
不过暂时他不敢,因为老赵太关
他弟弟了,要是这么
,绝对会彻底和赵匡胤撕
脸皮。
......
第二天正午,他正在院子里想着怎么抄“守江必守淮”的高论,赵侍剑在旁边落笔。
就在这时外面有
说向训来找他。
史从云只得暂时停下,出去见
。
(回来晚了,今天码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