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五代河山风月 > 163、李处耘的机遇

163、李处耘的机遇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长江上风平静,周军齐云战船在江中稳稳当当。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种有五层甲板,长度超过三十米的巨大战船,在淮河中是绝对的巨无霸,不过到了长江水域,顿时又觉得显小了。

真是的见识还是跟着走啊。

原本史从云并不准备派兵登陆南岸,只是想耀武扬威一下,吓吓南唐国主,毕竟金陵是南唐国都,即便在淮南陷末十几万大军,但他相信整个南唐国地方富庶,沃野千里,超千万,守卫金陵的部队还是有的,而且数量应该不少,数万兵马绝对还有。

此时历经汉唐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和有长足的增长,史从云记得东汉末期,全国的正规部队大约有三十九万,如果加上地方民兵等等,五十万左右的兵力是有的。

而周朝禁军大约有十五万左右,还不算地方部队,那南唐总兵力至少二十万绝对是有的,就算他们在淮南逃跑的,战死的,失踪的,从去年至今,已经接近十五万,但包围首都金陵的兵力绝少不了。

而他虽然水上力量如今占据压倒优势,但水军兵力毕竟有限,作战兵力只有两万出,不敢贸然上岸作战。

唯一准备好的军事行动只打算利用水军优势,包围肃清长江中洲岛,恫吓南唐国主。

不过昨晚李处耘划着小船来船上找他,向他提出建议,请求给他三千兵,他带兵上岸,在江畔扎营。

李处耘的意思是登陆并不是为攻城略地,而是大张旗鼓登陆上岸,就地扎营固守,让消息传遍金陵,南唐在岸上兵力多是一回事,能不能起作用是另一回事。

南唐并不知他们虚实,不知道他们后续,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兵力,绝不敢轻举妄动。

而一旦有大部队登上岸边,就会让南唐以为他们的军队可以轻而易举渡过长江,能吓住南唐国,意义重大。

史从云听完就觉得很有道理啊!

一旦有大部队踏足江南土地,即便不打也能吓死南唐,有一就有二,他们送三千上岸,那就会让南唐国主觉得,大周送三万,十万上岸也成。

心里越发觉得李处耘是个将才,很善于利用敌的心理,大概和他之前在陕西一带与折从阮抵御外族军队,多与各族民打道有关。

于是昨晚史从云就同意李处耘的提议,并委任其为前锋带兵登陆,还亲自将自己的宝刀赠与他。

......

史从云也十分谨慎,志得意满归志得意满,但他还是咨询司超等的意见做好安排,万一南唐出了周瑜、黄盖之类的物,他岂不是曹孟德了。

所以在司超建议下,大军船队前后二里左右,都用小船封锁江面,以防有偷袭舟船中军。

另外江中洲岛上的根据前锋的舟船回报,七里洲大约有五百驻军,史从云令曹彬率军去攻打。

拿下江心洲岛,是为了保证大江水道安全。

浩浩的船队停在金陵城东北的江面山,此地距离金陵城不过十几二十里地,想要不引注意都不行,许多巡江的小船已经发现他们,吓得拼命往西跑,史从云也没下令追击,只看着他们仓惶逃窜,把消息和恐惧带回去。

同时,李处耘已经按照昨晚商议好的,率军划着小船往南登陆,数百小船密密麻麻,搭载着众多全副武装的周军士兵在船夫划动下全速向着滩而去。

七里洲附近,南唐根本没想到周军会神兵天降出现在这!

江畔只有远处大道旁有一个军营,距离岸边一里左右,大致能驻扎一个营士兵(五百)。

沿岸有不少往来行惊恐的道出逃窜,再往南东面是一座山,山上有青葱林间有佛寺道观,不少拜佛求道的吓得满山跑。西面是淡黄田野,水渠田埂纵横,中间劳作的农民看到河边景象,也吓得纷纷跑。

史从云志得意满,恶趣味的哈哈大笑,这些真是,老夫又不是什么魔鬼,用得着这么怕么?

不过战打到现在,见惯了死,见多了血流成河,明白的脆弱,心境始终发生了一些变化。

要是以前他会专门派去顶住李处耘不要伤害无辜之,如今他不会,他会让李处耘自己决断,如果不可避免要死,那就死吧。

远处,李处耘的军队陆续靠近岸边,准备开始登陆,滩暂时没有任何防备。

另一边,史从云下令所有舰船把旗帜挂起来,有锣鼓的敲打起来,开始向南岸靠,准备泊船。

周军的舰队到金陵的消息要大张旗鼓会散出去,让南唐国主快点知道,到时看南唐国反应,若是况不对,靠近南岸的战船能将李处耘等众多士兵尽快回收。

身为主帅,要想好最坏的况如何应付。

另外一边,邵季也率数百,乘船登上七里洲,开始攻打洲岛上的守军。

史从云远远看着那边的战况,其实根本没怎么打,被七百多大小船只团团围困的七里洲守军早吓傻了,邵季登岛没多久,西面守军直接投降。

况史从云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江南岸,李处耘率军也快冲上滩.......

......

大江涛声大,身上甲胄在照晒下有些发烫,江风一吹,水汽弥漫,反而舒服很多。

登陆战是很难打的,要应付的不只是滩的敌,如果一样不小心掉进江里,身着一身甲胄,那是必死无疑。

李处耘心里憋着一劲,手按着横刀,背挎长弓,死死盯着远处江畔。

如今已三十七的他阅历丰富,最知道机遇的来之不易。

他父亲是后唐大将,后来战死,后晋末年,他年幼时跟随兄长李处畴到京城谋求生计,正遇张彦泽关而,放纵士卒剽劫抢掠。

李处耘一声漂泊,受父亲影响,是个骁勇善,他一个保卫城南里门,张弓搭箭接连杀十几名兵,其他士卒吓胆不敢进攻。

天黑后,士卒撤退了,第二天天明后又来进攻,他又杀几,支撑到朋友来支援解围。

后汉初,折从阮任府州地方长官,把李处耘召至门下,委任他处理军务。

折从阮后历任邓、滑、陕、邠四州节度,李处耘都跟着他,见到很多世面,学到很多事,也常年和西北各族打道,和他们的军队对峙,兵。到新平时,折从阮的外甥嫉妒其才能,到朝廷诬告李处耘有罪,周太祖郭威听信,把他贬为宜禄镇将。折从阮上表为他雪冤,才诏令让他重新隶属折从阮军中。

到前年,折节帅去世,临终前觉得他的才能不该在西北之地,所以上书朝廷推荐他,朝廷让他跟随河阳节度使李继勋,为节度从事官。

但李继勋对他并不那么看重,也没多看一眼。

李处耘经历的多,经历的事也多,明白世上有本事的很多,有机会的却很少,他原本以为自己只能跟在李继勋手下,一步步往上挪,不求位列高官,只求自给自足,能养家糊的时候,当今招讨使史从云,殿前副都指挥使,振武节度使,不知为什么突然看重他的才能,将他调到京城委以重任。

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他甚至都不明白史大帅是如何知道他这号物的。

最令他激动的是,在楚州,长江上,他的建言献策,史大帅都听了,言听计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