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月,中秋佳节在即。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史从云完全放松下来,将闾丘仲卿从下蔡顺水路调到寿州,随后顺水道到庐州,进
长江水域与他汇合,主持所有的金银、物资,大事,以及各军的奖惩。
从南唐获得的物资,加上他带来的钱,都要赏给各军将士,史从云明白堵不如疏,士兵拼命获得回报是天经地义的。
只是这时候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士兵报酬,很多时候只能将领自己想办法,自己掏腰包,大多数将领能想到什么办法?自然是放任士兵抢呗。
如当今周国的开国皇帝郭威,几年前进
大梁时也是放任士兵抢夺开封来作为报酬。
们常会把周比作隋和秦,因为他们都是一个统一王朝之前的奠基者。
但客观的看,后周是完全没法和隋朝与秦朝相比的,无论怎么说后周巅胜时期,地盘只有四个省左右而已,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完善的底层组织,官僚体系等等。
汉、唐是不用太考虑这些问题的,
们知道刘邦有约法三章,不知道刘邦还下令他打下的地方,秦朝官吏一律留任,后世出土的大量秦汉竹简也表明,刘邦只是去掉秦朝法律中的苛法,剩下的法律全部保留了。
而隋唐也是一样的道理,天下
已经熟悉了之前王朝那一套,对天下一统也有了认同,后续王朝只要该改正之前试出的错就可以继承政治文化遗产。
可当今的
况更加复杂困难,比如史从云这两个月来,已经一面打仗一面接连处死了十几个中层官吏,因为他们贪污军用物资,中饱私囊。
之后他实在不解就去质问那些
,是老子给的不够?他觉得自己已经够优待将士了,自己掏腰包都要给他们奖赏,为什么还要贪污?
结果他得到一个意料之外又
理之中的答案。
因为皇帝过几年就要换一次,好不容易当点官管点事当然要赶快捞一把,现在全天下
都是这样的,上到王侯将相,下到基层小吏都是这种想法。
他私下找李处耘、司超、潘美等
问过,他们都给了肯定的回答,没错,这就是当下的风气,因为平均下来,皇帝五六年换一次,谁都不知道再过几年又是谁家天下,所以拼命捞一把就成风气。
皇帝也管不了.......
如果在秦或者隋,肯定有完备的法律框架,基层官吏和中层组织,很多问题后面的
只要加以改进就可以沿用。
这时经历过这些,史从云才越发
刻体会到闾丘仲卿、李谷、魏仁浦等这些
的重要
,要完备的让一个国家运转起来武力是保障,但并不是所有事都能用武力解决。
这些中低层的官吏
员就十分重要,统筹和调度这些官吏需要的不是武力,而是可靠可行的
事制度。
而这些只能靠闾丘仲卿、李谷、魏仁浦等之类的
,如今周朝就是缺乏这些,如果周军一开始军纪严明,淮南根本不会打那么久。
.........
所以史从云把水军暂
司超统帅,把奖惩士兵和南唐国
接的事
给闾丘仲卿处理,他便带着少量亲兵和邵季、王仲两军骑兵往北,去接手投降的庐州,同时解决白甲军的问题。
南唐举降,白甲军也就失去了抵抗的意义,对被白甲军袭击死去的士兵,史从云出大钱抚慰。
对于白甲军,他亲自一村一寨的领兵去说服,赦他们无罪,让他们投降。
起初百姓们并不信,但史从云带着大队骑兵,各个着甲,
武装到牙齿,和他们之前所见所对抗的乡兵完全是两个概念,便没了斗志,
脸上都写着不安。
史从云在马上隔着篱笆能清楚看到村落里面黄肌瘦的孩子看他的眼神闪烁而惶恐,惊慌不安。
他心里叹
气,原本不该到这种地步的,周军才进
淮南,这些百姓就为周军提供
料,主动迎接他们的到来,因为南唐中主乃至之后的后主,胸无大志,只贪图个
享乐,根本没想好好治国,为满足自己的新享受就只能盘剥百姓,淮南徭役赋税很重,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当听说北朝出兵时候,许多百姓是主动欢迎的,结果周军军纪涣散,在淮南烧杀抢掠,把这些百姓
到对立面,这也是历史上郭荣打淮南举国之力整整打了三年的原因之一。
史从云想,如果他一开始就是招讨使,绝不会让这样的事
发生,如果他们起初就获得淮南百姓的支持,这时候说不定已经杀过长江去了。
于是下马,亲自上前去和村长解释,告诉他们只要放弃抵抗,作大周的子民,对他们既往不咎,而且往后会给他们免去三年赋税。
同时他下令开庐州、盛唐、定远、滁州等地府库接济周边百姓。
此是他还在涡
时就让闾丘仲卿代他修书,上表跟官家说过,道理很简单,这些地方好不容易才打下来,如果不稳定民意,安抚民心,说不定很快就会
。
官家大概也是吃了白甲军的苦,加上也很有远见,立即就同意他的建议,还告诉他,淮南周边那些遭遇战祸严重的州县可以勉强三年的赋税。
史从云除了全身着甲,还让邵季、王仲护在身边,他不傻,就怕遇到哪个二傻子来找他拼命那可如何是好。
经过半个多月走村串寨
基层的游说,加上后续措施的跟进,到后面他的名声也传开了,后面的村寨他每去一处都受到当地百姓的夹道相迎。
史从云趁机了解很多基层村寨的
况,比如他们的
、收
、作息时间、主要农作物等,也和村寨里的一些长者谈论了关于如何治理基层的事
,询问了他们的意见。
当然,他并没有权力决定什么,只是好奇所以问一问,而且觉得机会难得。
八月,楚州守将刘彦卿按照南唐国主的命令投降,他极力想回南唐去,再三请求。
不过书信都被史从云扣押下来,他知道刘彦卿是个硬骨
,历史上他用一千
抵挡数万周军四十多天,气得郭荣把楚州屠了个
净。
这样的
让他回南唐去自己并不放心,于是一面安抚刘彦卿一面给官家上表,意思就是刘彦卿要么杀了,要么给他高官厚禄,调动大梁去。
到八月下旬,史从云终于彻底解决了白甲军的事
,随后水军从来庐州北上,顺带接管,史从云再次和周宪汇合。
解决了白甲军之后,在淮南的最后一件大事也解决了。
终于可以放心的和周宪
些喜欢的事了.......
.......
秋
,大梁城
影稀落,天高云淡。
自从十几万大军陆陆续续往南之后,大梁附近许多青壮都往南,城中也没往
繁华热闹了。
又是一年中秋团圆节,不少
家都盼着家中的丈夫、儿子、兄弟往南面回来。
去年他们也是如此,不过去年是白盼了,到今年却充满希望,因为自从前线换了招讨使之后,一直捷报频频传。
到中秋之前,史从云兵临金陵,南唐被迫各地投降,俯首称臣的消息已经到了大梁,而且传得沸沸扬扬。
勾栏酒肆,茶楼饭馆之间,到处都在讨论这件事,关于史从云的韬略和武功,更是被说上了一个新高度。
百姓们关注的重点其实不全是战功,多数
连南唐国在哪,寿州、楚州等等在哪都完全不知道,两眼一抹黑,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