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五代河山风月 > 185、大周忠良史从云

185、大周忠良史从云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正月内,大梁难得风平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如今大梁一举一动,都牵动天下的目光。

而大梁也并不安稳,北方的契丹扰边每年都会有,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北面契丹的动向。

而且今年才开出,幽州方面的间谍就回报,契丹今年开春起就在幽州附近大量集结,不断有北方的契丹骑手往南来,很有可能会大规模袭扰边境。

这消息枢密院确认过,确实是真的,而且契丹袭扰边境也不是一回了。

契丹就是这样,抓住机动强的特点,来了就抢,打不过就跑,而中原王朝一味的防守需要投更多的兵力,等投大量兵力想一举剿除他们就往北跑不搭理。

要想毕其功于一役除非像汉武帝那样接连派出骑兵大军,最后用十几万骑兵,数十万民夫步兵杀到原腹地去,显然当下不可能做到。

大周所有禁军加一块才十几万,哪来的骑兵十几万。

最要命的是辽国有幽州之后,中原连反扑都要吃大亏。

所以战略主动在契丹手中,大周十分被动,对南方各国,大周掌握主动,可对辽国,又陷被动防守的局面。

二月初,官家在垂拱殿召集两司的高层将领,以及朝中的几个宰相议论这件事,众各有看法。

不过面对辽国,大家都没之前那么轻率,王审琦开说:“官家,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北面的防务都不能轻视。

河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有中间的河流堤坝暂时能阻挡辽军,一打起来就是决死的硬仗,和南面不同,臣以为需要长久的驻扎重兵。”

“契丹向来贪得无厌,而且很难对付,臣也觉得非重兵防备不可。”张永德赞成道。

史从云在一边听着,他们说话时官家都没有着急开表态。

其实当下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派兵,而是要派多少,派谁去。

“官家,北面防务确实要派,不过我朝重心短期内应该放在南边,臣以为派出两万步骑合适,若辽军来,则据城而守为上。

至于选,老臣以为史从云史副帅最为合适,史副帅向来善战,而且从无败绩。”

王朴首先点出问题。

史从云没想到王朴会推举他,想必还不知道官家准备让他去打南平、武平的事,官家只是点点,没有回应。

魏仁浦似乎知道内,所以开:“臣以为应该让史彦超史将军前去,史将军骁勇善战,而且当年在河中,在忻,都是史将军悍勇击败契丹,河中才得以保全,太原才能安然撤兵。

对付契丹,史将军是最有经验的,军中资历足够,也是打败过契丹次数最多的大将,由他镇守河北,臣以为最合适。”

史从云见老爹下意识脚动了一下,上前半小步,看得出他很想接这个任务。

老爹是云州,和契丹有着仇大恨,这也是他打辽兵那么凶狠的原因,不过史从云心里想,官家大概率是不会让老爹带兵出镇河北的。

一来老爹不是自己,他不放心。

二来六月他就要带着大军去征南平、武平,到时他们史家父子两,每率一支大军在外,能让放心才怪。

都纷纷赞同魏仁浦的说法,史彦超在军中威望本来就高,魏仁浦再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镇守河北的任务非史彦超莫属。

两司的王审琦、赵匡胤、高怀德、张永德等都纷纷同意这个提议。

赵匡胤还提出,对付辽应该步骑混合,不能单独派一厢马去,应该做一些调整。

议论纷纷,官家一直没说话,老爹神色有些激动,想必以为他可以找契丹报仇了,最终待众说的差不多,官家才摆摆手示意众安静,然后开道:“朕意已决,让张永德率兵两万,镇河北。”

此话一出,众都安静下来,随后连忙拱手听命,当事张永德甚至有些懵,官家有些失望的看了他一眼。

随后道:“今朝议就到这吧。”随后便往后宫去了。

连忙恭送官家离开。

等出了大殿,众开始对刚才的事议论纷纷,都以为史彦超将出镇河北,没想到最后居然是张永德。

当时当着张永德的面没说话,如今出了大殿,就有小声议论,觉得张永德怕挡不住契丹

史彦超是有实实在在的战绩摆在那的,且不说在淮南之战中的骁勇,早在官家没继位时,史彦超就在河中打败了南侵的契丹军队,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对付契丹比较拿手。

史从云没众那么惊讶,他是知道官家准备派他出兵的,这种况下就是他也不放心啊,大周禁军十二三万,扩军还没完成,如果他们父子两同时在外,一个领两万禁军外加河北诸州县兵马。

一个领五万禁军,那整个大周超过半数的兵力都在他们父子两手中了。出镇和临时指派的招讨使不同,那是要较长时期内控制大军的。

见老爹闷闷不乐,史从云连忙过去安慰,老爹是因为不能打契丹不爽,他却觉得对老爹来说是好事。

官家有自己的考虑,臣子未必能看懂,大家都为史彦超鸣不平,对史彦超来说是有好处的。

“爹,现在去北面也没法和契丹决战,就算打点小胜仗也改变不了什么。

往后有的是机会,如果按照王文伯的部署来,待到南方都平定整合了,中原富足,咱们再率几十万大军北上,那时才有机会一劳永逸,一战解决问题,夺回云州(大同)。”

老爹听他安慰,只能无奈点:“这些道理你比我懂,某只管打仗,不过你爹年纪不小了。”

史从云一拍脑袋明白过来,他自以为是了,老爹不是没脑子,只是他等不了太久,这个平均寿命三十多的战年代,活到五十以上已经算高寿,多数时候也只有富贵有权势的才能活到那样的年纪。

而老爹已经四十多,古过三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所以他很着急。

“爹.......”

“罢了,别想那些丧气鸟事,能打一年是一年吧,往后你有本事,把某和你娘的坟迁会云州就成。”老爹毕竟是杀如麻之,很快就看透了这事,也没什么多愁善感,就直言不讳的对他说。

史从云点,“爹你放心吧。”

在他看,这未必不是件好事。

还以赵匡胤为例,他篡位有很多意外,其中有一条就是历史上淮南之战赵匡胤战功最高,可因为他不是皇家亲族,赏赐反而没有张永德、李重进等高。

当时的舆论普遍为他鸣不平,将士和士兵,乃至一些官员都觉得赵匡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功劳没有得到匹配的赏赐,这是后来众拥戴他篡位的一个原因之一。

当下老爹也是类似况,将士和官员们为他鸣不平,觉得他该出镇河北结果没有,对他获得心是有好处的。

史从云想着想着连摇,他老想赵匡胤的事嘛?

这边他才和老爹没说几句,周围的将领和官员纷纷围过来为他说话,说得多是一些安慰的话。

即便老爹平再怎么冷着脸,这时也不好冷脸对众,都一一拱手答谢。

之后,二月初事就定下来,张永德拜成德军节度使,率两万禁军锐步骑,出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