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二十九章 科研(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第二十九章 科研(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路线选定了接下来就是行动。

沈老师搞起科研来也是孜孜不倦。

因为他每天都要陪着李莉同学上自习,有大把的时间写论文。

到现在为止,他终于刷出3篇高质量的论文了,只是还没拿去发表,准备凑够5篇了再一起发出去。

要是一气全部刊登了那才过瘾呢。

这就叫做“不鸣则已,一鸣惊”。

说不准,学校还会来个格提拔呢。

其实,现在的沈光林在京大物理系大小也已经是个名了。

因为,经过他帮助的老师,又有两篇论文发表了。

这可是物理系的大事!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老师们能够发表三篇国外期刊论文,物理系的科研能力委实不凡。

沈光林目的很单纯,他想做一个“有用”的

他想要塑造不坏金身,想要提高社会地位和话事权,那就要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学术”,肯定不能一直当个工具混个第二作者。

或许,一路这样走下去,将来做学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沈光林读大学和研究生的时候研究最多的就是石墨烯,这是诺贝尔级别的成果,肯定不能一下子放出来。

而且做实验也是要花钱的。

反正现在距离石墨烯被发现还有很多年的时间,这个成果的实现难度最低,应用前景却最广。

其实,现在国内科研的生态还很初级,十年运动造成的伤害很大,到现在还能够坚持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很少了。

而这些科研工作者中能够跟上国际进度的就更少了,从老师们写的的论文里就能发现这一点。

这还是京城大学,要是其他科研院所估计更差。

大家大都是在追赶和学习国外的最新研究,要想有所创新,很难。

沈光林帮着他们修改论文其实就是在做创新,很多时候都夹杂了不少私货,这也是为了提高中签率,免得花钱打了水漂,坏了自己神级翻译的名

甚至,沈老师做的还比较巧妙,他修改的论文,都会找老师探讨论文中“论点正确”的发展方向,引导,引诱,说服老师们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这样发表的论文就是他们自己的“成果”了。

所以,50块钱没那么容易赚的。

相比较而言,还是把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更简单一些,甚至直接翻译抄写过来就行了。

“抄写”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能够抄写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都已经是高端份子了,这就是所谓的“自力更生,填补国内空白。”

次一等的学者只能捡冷饭,烧土灶,把一流学者已经转化的成果自己再重新转化一下,这样依然有市场,至少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现在,大家的科研经费都非常缺少,因此,在这个年代大家的研究方向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理论物理方面。

毕竟,大家都没钱。

想做实验研究没钱简直是不可能的。

一部扫描电镜要多少钱?一台分光镜要多少钱?一部分析天平要多少钱?还是理论研究更实际一些。

做理论研究的话,只要能够读的懂这些国际期刊,就已经算是跟上国际研究进度了。

毕竟,他写的我看懂了。

然后翻译过来,自己添油加醋去发表一篇国内版论文,有事甚至只是翻译一下,换个裤衩,这就算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沈光林具有懂英语这种先天优势,着实让不少老研究员羡慕。

但沈老师是不屑于这样低级搬运工的事的,因为具有40年的超前眼光,无论再前言的科技,他也是能够看得懂的,并且知道这些论文中的观点正确与否。

其中,指责别,挑出别论文中的毛病也是一种拥有先进水平的体现。

沈光林自然没有资金也没有设备做重复实验,但是他知道别论文中的错误,而且还知道这种错误是怎么产生的,根据这些,他都能写很多很多论文了。

想建立成就,就要从这里开始。

……

沈光林就这样一边写批判质的论文,一边生活,一边搞收藏。

自从苏有朋有了正当职业之后,帮沈光林收古董珍玩的也开始走向了正规化专业化。

有沈老师指点,苏有朋派出顺子等小弟,用驴子骡子拉一车锅碗瓢盆,到通县,到廊坊,到雄安去换老物件旧家具。

能换就换,不能换就买。

果然,只要有钱,好东西就像流水一样溜进来,珍珠玛瑙,翡翠玉石,别管值钱不值钱,反正是以量取胜,数量多了这里面总有品。

沈光林没事做了就给自己的藏品分类,一件一件的摆放起来。

为此,地下室里面的空间全部做了货架,地下室的门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小房子,用来专门收藏各类小件,不分朝代,只管类别。

不止收藏顺利进行,沈老师在班级里的教学工作也越发顺风顺水了。

大家也都知道了,沈老师业务能力极强,为大方不小气。

这不,班里早就说好了,清明节的时候大家伙一起出去踏青,沈老师要请所有吃烤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