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来做明帝 > 第四十二章 这一次

第四十二章 这一次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蓟辽督师袁崇焕,时年四十六岁,其部职责,坐镇辽东,驰援蓟镇。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当喜峰遭遇攻击,九边长城的烽火台上的狼烟依次点起来时,袁崇焕即刻率所部由山海关出发。

以前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奏守山海关。防止建袭关。

以参将杨春守永平,其部三千

以游击满库守迁安,其部两千

以祖可法守抚宁,其部三千。

其余诸将随行。关宁骑兵、游击将军曹文诏在列。后续辽镇步卒将陆续进关,往抚宁、永平、滦州而来。预计辽镇将抽调五万余参与此次京师战役。

一路上鼓角争鸣,马蹄声急,喇叭声咽,大军如龙!

正所谓: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正所谓:刺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在原本的历史中,袁崇焕是自宁远赴山海关途中,得知金军已大安(遵化城东北的隘),立即令麾下大将、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所部4千骑兵驰援遵化。

结局所有都知道:赵率教到三屯营,蓟镇总兵朱彦国不许他城。赵率教只好纵马向西,驰救遵化。螨清兵有报,赵率教中伏而死。

惜哉!

金兵既遵化,往京城沿途有三个节点城市:蓟州、三河、通州。然后就可以攻京城。

这里要剖析一二,为何螨清兵大安遵化之后,一定会往明朝的京师去?

这个问题就好像问:德三为何一定要打莫斯科?

稍微有点政治、军事常识的都明白:攻打一国首都的意义!一国首都所汇聚的物资、、其战略地位、辐的范围,这在战争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以,不管黄台极沿途如何抢掠,他一定会去尝试着攻打明朝的都城。这是必然的选择!

而对于袁崇焕而言,遵化城,京畿震动。兵部行文给他,他的作战任务是什么?

保卫京师?错了。是堵截螨清兵,使得其不得兵薄大明京师。

所以,在遵化堵截失败之后,袁崇焕想要在蓟州堵截: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

所以袁督师还是那个袁督师。敢战之心是有的,但他还是喜欢吹牛

黄台极又不是死,为什么要在蓟州和袁崇焕主力决战?他能得到什么好处?于是不攻蓟州,而是潜越蓟州,往东北去攻顺义,再南下通州。对着地图看,他走了一个弓背,弧线。

请注意,螨清兵为何能“潜越”?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军事背景:明军无法和螨清兵野战!

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只要野战,必定会被螨清兵吃掉。这是辽东十年血战的结论!

所以螨清兵把斥候撒出去,相当于是明图作战。而袁崇焕依赖于斥候侦查,大军据城而守。

第二步堵截计划失败,袁崇焕决意在通州堵截。问题又来了!

在第二步蓟镇堵截计划时,螨清兵围三屯营,另派兵急行军两天两夜,攻打迁安、永平。

袁崇焕看也不看,亲率主力直赴蓟州城!

在蓟州城堵截失败之后,他没有选择尾随追击黄台极,而是又想提前去堵截。这一次,他抵达河西务,位于通州东南,三河西南地区。距离京城120里。

这一次,黄台极比他快一点,近通州。但同样的,黄台极没有攻通州。因为只要耽搁一点时间,袁崇焕必定能赶到通州救援。所以,黄台极不打通州,直接奔着明京师而去。

好了,在这一连串的行军布局手之中,袁崇焕明显是输给了黄台极。

有客观原因:螨清兵有马、骡,斥候得力。明军不能野战。

有主观原因:天子、朝廷命他堵截。他的战术选择不对。

那问题就这样来了!在战后袁崇焕下狱时,有弹劾他和螨清配合,坐视螨清兵蹂躏京畿地区,有意引导金兵至京城。同时,在明亡数百年后,还有那么一群在网上称他为袁贼。

理由一:袁崇焕胡布阵,致使京师门户开,完全是投降螨清做派,配合作战!

呵呵。

注意背景。以袁崇焕的地位,手里的兵马,他率部来到蓟镇之后,蓟镇总督刘策以及其麾下的蓟镇兵马听谁的?毫无疑问,要听袁崇焕调度。

用最朴素的观点,摸着良心说话,螨清兵大安,主力全部有马,速度加成,而且以明军无法和螨清野战的军事态势,谁能拦得住黄台极打到京师城下?

你怕不是想吃吧!

当黄台极是傻吗?这么看不起家我大清的清太宗?骂归骂,就凭着松山之战的战绩,黄台极的履历上写个“名将”不过分的吧?

所以,可以说袁督师军事水平不行,可以说他喜欢吹牛,但绝不可以说他投降了螨清!和螨清有默契,要搞明王朝。绝不可以说他是叛徒!

持有这种观点的,要么是脑子不清醒,要么就是纯粹的坏!

什么时候,在边疆拿刀子和敌拼命、死战的军,最后变成了贼!如果有,请在我上也加一个吧!

理由二,无旨京,叛国。

且先一句题外话。黄台极往京师去,袁崇焕的堵截任务失败。他和部将在“河西务”这个地方开会,商量下一步的战略。

副总兵周文郁说:大兵宜趋敌,不宜都。且敌在通州,我屯张家湾,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务,敌易则战,敌坚则乘,此全策也。

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未奉明旨,不宜京!

袁崇焕说:“周君言是。弟恐逆狡诈异常,又如蓟州,显持遁,不与我战。倘径通都城,则从未遇敌之心,一旦动摇,其关系又不忍言”。

又说:“君父有急,何遑(闲暇)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

会议开完,袁崇焕率部关宁军九千,直奔京城而去。夜兼驰,行120里,由间道急奔,抢在黄台极之前,于十一月十九抵达京城外广渠门。

当他抵达京师时,其实距离死期也就不远。

因为,崇祯皇帝可以容忍他杀毛文龙,可以容忍他独霸辽东:调走满桂、麻登云,撤销辽东巡抚,但绝无可能容忍大将无明旨率部到京师。

所以,袁崇焕下狱的时,孙承宗已经起复为督师,但并没有为他说话。边将没有旨意率兵抵达京师,这真的太犯忌讳。

所以,袁崇焕最安全的做法是什么?在崇祯十五年,吴三桂就演示了一遍。就吊在清兵后面两三天的路程跟着。最后,崇祯皇帝还要感谢吴三桂进京勤王。

当然,也或许袁崇焕用生命为吴三桂做了示范,所以吴三桂才会这么选择。

明史: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关于袁崇焕是民族英雄,还是卖国贼,几百年来争论不休。

“当年明月”在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给了一个答案:螨清的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