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唐暴吏 > 第121章 初见太子

第121章 初见太子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约定好明天去街使署报道的事后,裴旭把苏扬拉到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武官面前介绍:“镇远,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右武卫郎将李多祚,他祖上是靺鞨首领,自从内附我大唐后,皇帝赐姓李!”

“李兄,这就是我跟你提起过的,从小玩到大的好友苏扬!”

看这李多祚的面相和身形就知道此乃骁勇之辈,此长得剽悍、神饱满,脸瘦长、脸颊和下蓄着如钢针般的短须,双臂长于常,孔武有力,很明显通骑之术。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兄,久仰大名!”苏扬抱了抱拳。

李多祚打量着苏扬,伸手按在他的双拳上,脸上带着笑意:“某乃无名之辈,苏老弟杀吐蕃大论清理之事却是已声名远播!”

苏扬感觉到李多祚手上传来的压力,他微微一愣,手臂上也使上了劲,李多祚这边向下压,而他则上向抬,暗中进行了角力。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话是一点也不假,苏扬与李多祚原本是不认识的,两在裴旭的介绍下才相识,可李多祚明显是早就听说了苏扬在大非川的事迹,这一见面就要称称他的斤两,因此这才与他暗中较量。

李多祚显然是力大无比之辈,而苏扬经过这段时间每勤奋刻苦的修炼,再加上药浴的浸泡,气血极为旺盛,力量增长很快,在角力过程中竟然也没有落下风。

李多祚对于苏扬能坚持这么久很是惊讶,他已是成年,又天赋异禀,来到长安这几年他也与不少年轻一辈的英杰过手,但在力量上能与他对抗的一只手掌都数得过来。

裴旭很快看出了两之间的不对劲,他立马反应过来,当即叫道:“喂喂喂,你们俩咋回事,怎么刚认识就掐起来了,就算你们互相不服也别在这儿动手啊,都收劲,收劲!”

李多祚比苏扬大六七岁,却不甘心自己连一个少年都斗不过,依旧在继续用力,而苏扬也不甘示弱,两很快都面红耳赤了,额上和手背上都是青筋起。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声高呼:“太子殿下驾到——”

裴府内外上下的家仆和宾客们都安静下来,一个个都转身面向门外,苏扬和李多祚哪里还敢继续暗中斗下去,几乎是同时收了力道,两各自喘息、调整气息。

只见大门先走进来几个宫中内侍,随后就见一个戴金冠、身穿淡黄色四爪蟒袍、长相秀气的年轻走了进来,身后侧还跟着几个东宫官员。

“拜见太子殿下!”所有躬身作揖齐声高呼,整齐的声音在裴府几进院内不断回响。

只见皇太子李贤在院中站定,笑着抬手:“诸位免礼!”

“谢殿下!”

李贤道:“寡此次前来一是为裴公贺喜的,恭喜裴公喜得麒麟儿;二是为宣旨!”

裴府中可能早就收到了宫中知会,已经在大堂摆上了香案,裴庆远立即高声道:“请殿下大堂!”

宾客们和裴府上下众分开一条通道,李贤手上拿着甚至向大堂走去,随行员立即跟上,且有东宫亲卫、勋卫、千牛、备身护卫左右,让宾客和闲杂等与太子李贤保持距离。

李贤走到香案前转身面向众,库狄氏、裴庆远及其他裴府众上前听旨,李贤随即宣读旨意,大意就是裴行俭在西域和军中带兵多年,颇有建树、劳苦功高,如今又在洮河抵御吐蕃,喜得幼儿却不能在家承欢膝下,舍家报国之高尚节敬佩和赞叹,御赐金一百、锦缎百匹,封裴府幼子光庭为儒林郎。

这里的金一百并非是指赏赐黄金一百两,金是指铜钱,意思是指赏赐铜钱一百斤。钱虽不多,却表示皇帝对此事很重视,这是一种荣耀。

“谢圣恩典!”裴府上下齐声高呼。

宾客们议论纷纷,一个个羡慕不已,小孩刚出生没多久就被朝廷封官事虽不是没有先例,但却也很少见。

宾客们议论的重点在于皇帝为什么要这么重视裴府小儿的百宴,须知在青海一带抵御吐蕃大军的将帅以李敬玄为首,裴行俭只能算是二把手,皇帝没有必要这样做吧?

熟知内却是知道,李敬玄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在青海一带真正能对吐蕃有震慑力的还是裴行俭,只要有他镇守洮阳,就算李敬玄败得再惨,吐蕃也无法吞下河湟地区。

至于朝廷为何派李敬玄当任主帅,只让裴行俭做副,而不是让裴行俭为主帅,恐怕只有皇帝自己才清楚。

李贤虽贵为太子,为却是很随和,他与裴府和几个子婿一一寒暄,还亲自逗弄了尚在襁褓之中的裴光庭,又与宾客们一一谈。

与李贤进行过谈的宾客们都很激动和兴奋,所有的视线都聚焦在他身上,他也没有丝毫不适和不耐烦,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

当李贤走苏扬面前时因为看见了苏扬威猛的相貌和高大的形体体格而吃惊:“好一个雄壮的少年郎,这是哪家的英杰?”

随行的东宫官员司议郎韦承庆上前一步介绍说:“郎君,此乃苏扬、字镇远,时任右金吾卫翊府左街使!”

“哦,汝乃杀吐蕃大论钦陵之少年勇士?”李贤看着苏扬颇为吃惊,他显然也是听说过这件事的,而且前段时间还连续几天对东宫官员们说起想见见苏扬,只因朝中事务耽搁了。

称呼太子为“郎君”只有左右亲近之才有资格,苏扬可不敢这么叫,他抱拳躬身行礼:“苏扬拜见殿下!”

“不必多礼,听闻你才不到十七,行冠礼还有好几年呢,怎么就有了字呢?”李贤是个很健谈的,也不忌讳什么,随就问了。

苏扬回答:“回殿下,只因先父家慈去世得早,某十三岁就随大伯从军了,进军营那一天某就给自己取了字,以示意自己已成年,要承担起家庭责任,故此有字!”

李贤对此颇为赞赏:“镇远年少,却是一个有责任有志向的,这很好!你可娶妻否?”

“尚未,已娶妾!”苏扬说完还把淳于仙仙拉到自己身边向李贤介绍。

太宗皇帝在位时出台了相关法令对大唐子民的成婚年龄做了规定,男子到了二十、子到了十五岁必须要成亲,这是强制规定,辖下成年男的成婚率高低还与当地官员的政绩直接挂钩,倘若因为家贫而无法娶妻,左邻右舍和里长、村长等都有义务借钱给当事办婚事,所借欠款婚后一一偿还。

这个法令规定了唐朝前期男必须结婚的年龄的上限,也就是说,男二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下结婚与否,官府不做限制和强迫,一但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子到了十五岁就必须要结婚了,这是硬规定。

到了结婚的年纪如果还没有结婚,官府就会派警告,要你在规定的期限娶妻或嫁,如果在规定的期限没有娶妻或嫁,官府就要点鸳鸯谱了,随便给你指定一个子当你的妻子,或是让一个子随便嫁给某个,你不答应还不行,因为这与官员们的政绩挂钩,影响到他们能否升迁,官府会给你来硬的!

整个唐朝,关于结婚的法定年龄的法令颁布过两次:第一次就是在太宗朝;第二次是在玄宗朝,唐玄宗规定,男子到了十五岁、子到了十三岁就可以结婚了,这是最低的结婚年龄下限,小于这个年龄结婚是不行的。

李贤看了看淳于仙仙,笑着点:“苏小郎很有福气,淳于娘子一看就是一个能的、会持家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