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270章 和珅的冷笑

第270章 和珅的冷笑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为李侍尧就是李侍尧,在察觉到不对的时候,他非常利索的承认了自己受贿了,但却坚决不承认自己贪污了。

因为大清律有规定,受贿罪的规定量刑中,并没有可论死的条文。只有贪污罪中才明文规定:“凡侵盗仓库钱粮己,数在一千两以上者,斩监候。”

李侍尧所坐实的罪名属于受贿而非贪污,察觉到不对之后,他立刻把任上的亏空全都补上了。

所以,在和珅与喀宁阿等的奏折,两态度明确的建议处李侍尧以“斩监候”,也就是死缓。

这从律法上说是属于移花接木。

这倒不是和珅的独创,而是官场上的另一项潜规则。当时大多数贪官都死在这一条上,不管他的行为是否的确符合这条法律的规定。办案员为了表现自身对贪污行为的恶痛绝,都会在建议上这一条,甚至还会加上“请即行正法”的铿锵语句,光明正大的建议超越法律条款,提高量刑。

和珅没有这么做。终结李侍尧的政治生命已经足够,此后是否要再进一步,那是皇帝的事。他很聪明地为皇帝留下了回旋余地。

而且他也真心觉得李侍尧死的可能不大。

这可是李永芳的后,不看僧面看佛面,皇帝也不会杀李侍尧的。

更表说这些年里李侍尧一次次的向皇帝进贡,和珅真不信皇帝就不知道李侍尧的贪污受贿。

四月的滇南也是正值胜景时分,和珅拿着乾隆传来的旨意,心中一阵冷笑:“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恩妄索,朕梦想不到,夺官,逮诣京师。”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