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三百三十七章 臣谢皇上隆恩

第三百三十七章 臣谢皇上隆恩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为秧苗根部带着泥块,轻脚重,一被抛起就自然而然的根部着下,乍然一看跟秧没什么两样。

可谁知道这样的法子竟然真把秧苗给种活了,而且秧苗势更快,产量也较往年更高出一些。

赵家派往南洋的管事听闻消息后立马报给了赵亮,赵亮又叫进行试验,然后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章法步骤,最终确定无疑了,他这才敢透漏消息给和珅知道。

乾隆脸上已经浮现起止不住的喜悦了,派把宫外的和珅招进来,和珅也是第一次听说抛秧法的‘前世今生’,立刻就对乾隆大拍马道:“这都是万岁爷的洪福,上天有感,才得以叫此良法借广明之手降世。”

乾隆被拍的好不舒服,虽然他知道这是话。

“朕已经在海淀镇、西苑一带各辟御稻田一百亩用于实验。”乾隆的御稻田就是后世京西稻的种植田亩,也就是红楼中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

这是康熙花费了无数时间和力孕育的一种良稻,也只生长于万泉河水系左右,是满清宫廷必用的御米。

现在已经是四月了,眼见就是御稻秧的季节了,这抛秧法能不能成,已经可初见成效了。

才也已经在岭南多地遴选了十处试验田,早稻早已经播种,目前来看形势佳。”

和珅笑呵呵的。

“嗯。这抛秧法如果真的成了,你赵广明就再为朝廷立下一大功了。朕本是要好好奖赏你的,不过现在就免了。倒是你那兄弟在河西做得不错。”乾隆嘴里竟然提及了赵辉,赵亮一脸“激动”的不能自已。

“河西少水旱,正是适合番薯、玉米等物。朝廷此前竟没留意到这一点,实在是督抚之过。你们赵家是又为朝廷立下大功了。”

“在朕的眼中,如此诚恳做事,一心为民之官,比之福山的何志辉更叫朕欢喜。”

响鼓不用重锤,乾隆相信赵亮应该知道自己的意思。

不过何志辉也已经升任登州府通判了不是?

赵亮心里嘀咕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