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一帘风月九重天 > 第52回

第52回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孩子的话让姜夫在恍惚间产生一丝自我怀疑,俗话说,三岁看大。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三岁多的她动不动就炸毛嚷着赏一丈红,费了自己好大一番工夫才把她纠正过来。

跟了她亲爹几年,子就被完全改过来了?

“……”

纵有疑惑,姜氏没有表露出来,不动声色地亲自帮孩子梳

“阿娘,我要束发。”

“不行,你是姑娘家,要有姑娘家的样儿。”姜氏不想纵容她,“昭儿,你要记住,府里还有其他兄姊侄儿侄,你行事要顾及他们的颜面,不可任妄为。”

心疼孩子归心疼,断不能事事纵容,养成她唯我独尊的脾

“你既然起了,喝完药随阿娘到正堂见一见大家。”

在孩子的顶梳两个朝天髻,从髻中垂下一小绺发丝。这叫丱发,是孩童或少应该梳的发式。

透过铜镜,元昭看着阿娘那双灵活的巧手,感钦佩。

甭看阿娘平养尊处优的,民间子会的,她都会;民间子不会的,她也会。梳好发式,再用一根系着零碎彩玉的发绳缠绕髻上,看着格外顽皮可

元昭惊奇地左照右照,相当满意地抬起小脸:

“好看!以前那些婢若像阿娘这般手巧,我肯定不束发。”

哧,姜氏嗔笑,轻轻一戳她的额。孙内监说得没错,这孩子果然嘴甜。在外边几年,硬是把一个乖张的顽童磨成乖顺的孩子,想必吃了不少苦

给孩子换上婢捧来的豆青衣,裹了一层又一层,确定她厚实暖和才肯罢休。

而后,元昭在婢的搀扶之下慢吞吞地走着,随母亲离开内室,到外厅一起用点心。

府里的规矩,比南州的将军府严谨多了。

姜氏独坐主位,食不言寝不语,不时抬眸瞅瞅堂下独坐一案的儿的吃相。只见小小的儿举止得体,不吵不闹不用哄,有什么吃什么,吃得可欢快了。

孩子不挑食,做母亲的自然高兴。

“味道怎样?合你味吗?”姜氏忍不住打食不言的规矩,关心问道。

“嗯。”

元昭闻言抬眸,吃得腮帮子鼓鼓的,腾不出空档回话,只能点点。她的模样是最好的回应,姜氏笑了笑,终于安心吃自己的。

用完小食,有婢来报,侯爷身边的季五来了。

“让他进来吧。”姜氏吩咐。

季五在外边是管事,在府里是侯爷的亲随,府里的杂务不归他管。目前在演练场和侍卫们一起训练,偶尔到城外的亲兵营巡视,与那里的卫长切磋一番。

不过,最近几天他要留在府里,直到余医官离开。

“我看侯爷在信里说,郡主在外边一向由你侍候,”姜氏瞥一眼凑巧端药进来的余医官,道,“她打小离府,不懂府里的规矩,又不肯学,只好麻烦你多劝导她……”

话音未落,那边的余医官已经把药摆在元昭的跟前。一浓郁的药味使某浑身直哆嗦,五官皱成一小团,满脸的嫌弃:

“什么怪味?我以前喝的药是苦的,这怎么还有一酸味?!太难闻了!”

“郡主,良药苦……”余医官不得不生硬地劝。

她只负责看病、开药、甚至煎药,哄贵们喝药不在她的专业范围内。

哈,哈,道理谁都懂,可是……

某郡主已经被熏得七荤八素,伸着舌直哈气,无力反驳。这表彩,让只见过踹碗撒泼小主子的余医官一脸窘迫,有这么难闻吗?本能地欲尝一

“不劳烦医官,还是我来吧。”季五近前接过药,舀一汤匙出来尝尝味儿,道,“是有点酸,郡主,长痛不如短痛,您一气把它喝了,属下让厨子给您做烤,如何?”

“不可!郡主伤重,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余医官一听,下意识地表示反对,“喝完药,吃颗蜜饯去去味道即可。”

“郡主嫌弃蜜饯甜腻,唯烤最讨喜。”季五习以为常道,“医官放心,每次只尝一小块,不多,无妨。郡主,喝吧,喝完了才有烤吃。”

“可是……”

余医官本欲抗议,抬看看定远侯夫,正好对方一脸无奈和焦虑的看过来,冲她微微摇

只见小郡主一脸嫌弃地接过药浅喝两,确认不烫了,闭紧双目一饮尽。余医官无奈地接过空盏,默然退出厅堂,没走几步路便闻到一浓郁的烤味儿。

一看,果然是烤来了,她不禁心中气闷。

回到自己的内室,不假思索地取出笔墨纸砚,在竹简上写着:X月初X,不听医嘱忌食,以油腻食去除药味。

不必指名道姓,自己知道写的是谁。

倘若郡主迟迟好不了,等陛下怪罪时,她便拿出这份笔录作为开脱罪名的依据。病不合作,纵使神医下凡也枉然,何况她区区一介凡了。

书案前,余医官一边写一边充满怨气的碎碎念。

和她相反,外厅的氛围一派轻松和谐。季五是被召来验毒的,防之心不可无嘛。至于烤,小郡主的确吃,却并非不可代替,今被他用来气余医官。

对方是宫里的御医,专门侍候帝妃的。被侯府轻慢,难免心中不爽,指不定哪天她自己找机会离开侯府,回宫中侍候。

如此便好,大家常过得也轻松自在。

待郡主喝了药,姜氏叮嘱季五每天饭点来验药后,让他回了演练场。而元昭要散步消食,任由母亲给她披上银貂鼠裘,坐着木椅,娘俩一同去了正堂。

巳初,以往空的正堂此时已坐满了

主位空着,位子的两侧分别坐着姜氏和凤氏,神色欣慰之余,略忧。即便身上有伤,在这种场合,元昭拒绝被搀扶,自己撑着向母亲、二娘行叩拜大礼。

那倔强的小模样,使姜氏仿佛看到她将来的艰难,瞬间悲从中来,泪洒衣襟。

连忙劝慰安抚,好不容易才使主母勉强重展笑颜。

接着,元昭以平辈之礼见过二哥仲和,二嫂管氏。管氏出身商贾之家,言行举止颇有章法,不卑不亢,是个知书达理的。

按理,二哥仲和身为定远侯府的世子,娶商贾之等于自贬身份,贻笑大方。因此,当年管氏的父母遣媒上门时,姜氏不好做决定,倒是凤氏略有微词。

他得知后,对亲娘如是说:“像咱们家还有什么身份可言?有子敢嫁就不错了。”

定远侯对儿子的决定分外赞同,爷俩都没意见,姜氏乐见其成。凤氏孤掌难鸣,没辙,只好点了

管氏是独,得知侯府应允亲事,管氏父母喜上眉梢。

生怕耽误儿世子的名声,老两不做生意了,把家财一分两半。一半给儿做嫁妆,一半捐给朝廷赈灾。

皇家对于侯府的自作主张本来很不高兴的,但见管氏父母为的幸福不惜倾尽家财,丰元帝为感动,便默许了,还赏了一把玉如意给二老当传家宝。

如今,老两搂着玉如意躲在儿的庄子里逍遥自在,小子过得美滋滋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