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新书 > 第112章 争个屁

第112章 争个屁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黄河东岸多了一片瓜田,密密麻麻摆满了无数圆滚滚的东西,与之相伴的是浓郁的尸臭和血腥味……

这些东西都是,有数百颗之多,都是第五营所斩,都是真虏,容貌特征十分明显,上辫,还有怪怪的坠饰,狼牙甚至是的指骨。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之所以将斩获都摆出来,一来是让前两惊恐东渡的西岸百姓看个真切,祸害他们家乡的胡虏确实被第五营杀了这么多,加他们对伯鱼司马的感激敬佩。

二来,则是方便清点。

“三百七十六,三百七十七。”

这是第三次清点了,宣彪已经吐过三次,他依然无法习惯这种鲜血淋漓的生活,但还是坚持将数量记录在册,先是总数,然后是第五伦根据亲眼目睹各队表现分给他们的颅:作战时场面纷,不可能杀一砍颗脑袋,幸而军队数少,战场也小,第五伦还能亲自分赏,数再多就得有忠诚并公正的亲信分别督战了。

点完斩获后,宣彪只感慨地对第五伦说道:“我听说汉时上功,若如今也能像那时一般,士卒们得得到多少犒赏啊。”

第五伦颔,宣彪主动忽略了秦朝,但第五伦看《尉缭子》,里面间或提及秦时制度,听说一共有二十等爵,低级士兵按照斩的不同而升爵,每升一级获得更多土地田宅,还有国家分配农来帮你活,高级军官则根据所率部队斩总数来定赏罚。

至于宣彪怀念的汉朝,虽然军功爵已经名存实亡,但赏赐依然是有的,只是从分地变成了赏钱。

第五伦在军队驻扎的障塞地下,还现了一批汉代的简牍,其中一份《捕斩匈虏、反羌购赏科别》就明确规定,边塞士卒,斩得匈级一枚,或捕获胡、羌反虏一,可以增秩一等,不愿做官的,赏钱三万。

第五伦确认了一下期,居然是汉宣帝年间,距今不过三代时间啊,那这制度还有么?

有倒是有,但消月累,名存实亡。

二十等爵这种秦制度,自诩“美新”的朝廷当然是断然唾弃的。

斩分地?没地了,天下大概已经了六千万大关,还都挤在中原,加上兼并严重,完全没可能再搞名田宅制。

分给士卒边境的地?这不是骗留在穷乡僻壤么?大家都想回家。

分到江东州去?跋涉数千里,路上高达三四成的亡故率,不好意思了您,地我不要了,宁可回老家当佃农甚至是婢。

也就本就是隶的猪突豨勇好糊弄。

那斩能给赏钱不?给是给,但经过十年内三四次货币改革,大新的钱已不是钱,快要变成城的凭证了。拼尽命砍一颗胡虏脑袋,换几枚轻飘飘的大布黄千,一算好多钱,可实际上还没颅重,出了大城市基本花不出去,官府自己都不肯收,明天就贬值,值得么?

总结下来就是:”分个!“

若是能严格执行,真分到个,好歹还能听声响。虽然普通士卒别想从战功里得到丝毫利益,可军吏们还能借此升官财。

但大多数况是,你在前方奋勇作战,功劳却张冠李戴,便宜了别,最后连个都没有。

光看从那两颗“卢芳”上就能看出来,大新这朽烂的体制下,什么诡吊的事都可能生。

这不,梁丘赐在匈走后,就给他们当场演示了一番与空气斗智斗勇,隔着数十里与胡虏大军锋。

“作战御敌无力,争功夺赏倒是挺厉害,这世上最不缺的便是这等。”马援对梁丘赐十分不齿,顺便提醒第五伦。

“伯鱼要当心了,第五营力战的功劳,莫要让此僚占了去。”

第五伦摇道:“我争的可不止是功劳,还有事后上报朝廷时,如何解释这场仗。“

“司马此言何意?”宣彪已经是第五伦最信任的几个之一,得以参与他与马援的谈话。

马援倒是举一反三,想起自己做督邮那几年目睹的种种怪相,笃定道:“伯鱼之意是,梁丘赐不会承认自己闭门而守,坐视匈在他防区辖境内,如之境,一路打到了大河边!”

宣彪一愣:“可事实如此啊,梁丘赐放任匈新秦中,非但不出兵击胡,还关了城门不纳百姓,得数千无辜民众渡河。“

第五伦笑而不言,让马援这个在官场里打过滚的老家伙,继续打击宣彪:“梁丘赐会说,是愚夫愚胆怯,远远看见狼烟,仓皇而走,譬如惊弓之鸟也。”

宣彪不服,反驳道:“那些被胡虏祸害的里闾呢?那些被攻的烽燧呢?那些无保护,惨遭杀害的百姓呢?”

马援道:“梁丘赐会说,这或许是乘打劫的盗寇所为,比如卢芳残部,还有‘麻匪’残部,大大搅了后方,但都斩了。”

宣彪愕然:“斩了?在哪?”

马援冷笑:“胡虏杀戮凶残,那些抵抗他们而死的百姓颅,不是现成摆着么?你信不信,梁丘赐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派去收集砍了来,只要挂上城,说是盗寇,就是盗寇!”

“可他们分明是奋勇抵御胡虏而亡,是义民啊。”

宣彪哪怕在猪突豨勇中遭受过一次毒打,仍没想到这世道,还能颠倒黑白到这种程度。

马援摇,若非看透了这点,对朝廷绝望,他放着好好的家世,俯身可得的郎官、孝廉不做,混迹江湖作甚?

宣彪脾气已经上,与马援犟了起来:“那么,第五营六百壮士与胡虏血战是事实罢?如今残兵断刃依然扎在地上,沟壑旁,士卒鲜血仍在!“

马援笑道:“梁丘赐会说,是匈被大军迫,小胡虏慌不择路,反向突围,碰巧遇上第五营,在此捡了漏。”

所以梁丘赐才急着要第五伦去县城见他,他需要第五营背书,才能将罪责变成功劳。

宣彪声音不由变大:“可对岸成千上万的百姓都在看着,亲眼看到司马横渡大河,看到吾辈夜鏖战,胡虏才知难而退。我不信,梁丘赐一个,还能堵住万民悠悠之么?“

“能!”

这次是第五伦回答了他。

“因为朝廷得知的,皇帝听到的,不是众悠悠之。”

“而是官吏的一封奏疏,还不能长,皇帝看似握有天下权势,实则只能通过这寥寥数百字,来知晓各地生了什么。”

第五伦拿起记斩所用的木牍:“就是这轻轻一份奏疏,便能将几万甚至是几百万、上千万想说的话堵住,如鲠在喉!”

至于在遥远的边塞,在黄河边、沟渠里究竟生过什么,究竟有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壮志与怯懦,不重要,它们无法决定任何事。

最终要比拼的,是奏疏里谁更能吹。

“否则,为何常安民谣要唱,‘力战斗,不如巧为奏’呢?”

所以吹得早吹得快的安定属国,才有机会献上真●卢芳,而吞胡将军慢了一步,就错失良机。

宣彪有些呆愣地坐在席上,喃喃道:“可若是有能让皇帝知道真相……”

第五伦反问他:“如何让皇帝知晓?让本地百姓走上几千里路去叩阙?近得了苍龙阙么?还是上书?谁又有上书的资格?“

第五伦是曾有两次上奏的,第一次,是通过国师公刘歆。

况与一年前截然不同了,第五伦听说,太子王临改封什么”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