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新书 > 第367章 小镇做题家

第367章 小镇做题家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从武功到长安,短短一百多里路,说远不远,驿骑一可达,右扶风任何军都能迅速传到魏王耳中。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说近也不近,承宫带着弟子们,就足足走了好几天。

他们夜晚在亭舍置所休息,世里被废弃的亭一级建制,在开春后陆续恢复,加上魏王花了大力气派邓晔等剿匪,只要多点结伴而行,一般不会有事。

只是住宿条件不敢恭维,他们只能睡在亭舍院子里,因为里面优先供过往的官吏军居住。

至少,还有挡风的墙和遮雨的屋檐,比承宫少时睡在猪棚里好多了。

他与弟子们时刻不忘复诵经句。

“陋,如之何?”躺在席上,承宫触景生问了这么一句。

弟子们立刻应道:“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承宫露出了笑:“前一句呢?”

“子欲居九夷。”

“出自哪篇?”

“《子罕》第九。”

前半夜就在他们复诵中过去,而到了次一早,很多起来就在抽空继续看书。抄过论语全篇的都寥寥无几,只能几个合看一卷,还是零零散散的,但没事,承宫就是他们的课本!这年授业多靠述,想成为夫子的前提是惊的记忆力。

再上路时,仍旧是一路论经吟诵,偶尔在渭水边停下做饭洗沐。

承宫最小的弟子年才十六,长这么大,从来没离开过武功县,此刻只动容地说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童子六七,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就是这样的形罢?”

承宫一数,数还真差不多。

这愉快的气氛在望见长安城墙时,就变成了震撼,弟子们鲜少有来过京师的,都被这里的巨大繁华震惊,但承宫则是暗暗感慨:“凋敝了不少,远不如太平时节了。”

但至少在魏王控制下恢复了秩序,比他那被赤眉闹过后,至今仍水火热的老家琅琊好了无数倍。

距离三月初一还有两,弟子们憧憬着想要进城去,却在城门处遭受了奇耻大辱。

因为一右扶风音太浓厚,大弟子讷讷询问守门魏兵城可需凭证时,对方没听懂,看他们风尘仆仆,不少鞋履都了,只当是难民,招呼道:“要籍的难民在城门登记,再由带汝等去歇脚处,多了一并带去上林县落户屯田。”

竟然被当成流民,耻辱啊,弟子们气的要去理论,承宫哭笑不得,亲自出面问清楚后,才知参加策考试的不必城,径直去城南太学即可。

“太学……”

承宫了然,带弟子们沿着城墙往南走。

距离南郊越近,承宫就越是缄默。数年前,离开琅琊辗转关后,承宫带着夫子徐公的亲笔信去拜谒一位太学高弟,想在太学旁听,却遭到了羞辱。

“太学生每郡每年定额十,乃郡中举荐,要么就得有师法传承,亦或是家财,你有么?”

他有么?

承宫一穷二白,除了一颗好学之心,什么都没有,他低下,表示自己不想挤占名额,只愿能站着听几堂课,聆听圣之学,更被好一通嘲笑。

他这才知道,太学中早就派系盘根错节,博士们敝帚自珍,除门弟子外,他一律不得授业。

当年灰溜溜离开,时隔数载,太学却对他,对他的弟子们敞开了大门?

户籍混,汉时符传几乎荒废,如今魏王治下各郡士不管去何处,都要在当地官府开具名为“介绍信”的身份证明,盖了印章才算数。

上此物后,才得以内,承宫身后的诸弟子,又发出了一声声没见识的惊叹。

多亏了王莽,太学建筑不管远近,都有长廊相连,上有屋檐,让学生们雨不涂足,暑不首,若能在此就学,不知比武功那株大槐树好多少倍。

“若吾等能在此听夫子授课,该多好啊!”弟子们眼睛里满是憧憬。

老王莽当初扩建太学,给太学生修了“万区”的宿舍,也就是能住进来万,战时一度作为军营,如今军队撤走,又迎来了各路考生。

只是昔郁郁葱葱的树木在上个寒冷的冬天被长安砍光烧火,门板都拆了不少,也罢,够摆下书案就行。

他们住太学生舍后,发现这儿蒙了厚厚的灰尘,也不知多久未曾清扫,还得他们动手。

“夫子,我找到了此舍先前所住者的名册。”

一个弟子清理床榻底下时,发现了好东西,弄出来吹净,念出了上面的名:“舍生前队蔡阳县白水乡……刘?”

……

接下来两天,住太学的考生越来越多,或骑着高大马,翩然而至,或统一着素裳结伴而行,身后还有伴读书童挑着一整套用具。

汉儒太重师法、家法了,魏王这次策考试引来的鲜少是独狼,不论官学的博士弟子,还是私学的各路士,基本是统一行动,要么不来,一来一群,像承宫这样夫子亲自带队参考的亦不在少数。

各家住后区舍后,少不得拜访左邻右舍,论一论各自的渊源。

“吾等乃是《小夏侯尚书》传,当世显学,有弟子千余,在关中者亦有数百。”

“小夏侯亦出于我《大夏侯尚书》,我家可是参与过石渠阁之会的。”

“大夏侯还是出于我《欧阳尚书》,吾等才是尚书正统,汉武时便为显学。”

“哈哈哈,诸位不要争了,吾等乃是河内伏公弟子,此番多达百京,伏公乃是汉初伏胜尚书正统传。”

各路尚书传在那追溯了半天渊源,只有在面对《古文尚书》的弟子出来露面时,才一起将矛对准了他们:“伪经,异端!”

与尚书类似,诗、礼、春秋也是各学派争奇斗艳,莽末大后,他们很久没像今一般齐聚一堂了。

“这就是士林,攀资历,尊故旧,动辄辩经,论数百万言之家法、师法。”承宫没有加进去,他的夫子徐公不是春秋三大学派之一,只传经不授传,连和各派学阀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他已是夫子的得意门生,却连太学一观的资历亦不能得……

承宫将舍门关上,发现弟子们被扰得有些紧张。

有的是来见了长安外围繁华,又见其余弟子家世显赫,自惭形秽。

其余则是听到外诸生在那论师法,就像在讲殷周古言一般,自己竟半点都听不懂,顿时慌了神。

“让彼辈辩去罢。”承宫笑道:“魏王诏书里说了,此番于经术,只考小学,不考五经!”

承宫心中对魏王感激不已,若非这次独特的策考试……

“我承宫这乡野小儒,还有我出身低微的弟子们,此生根本不可能来到赫赫太学中,与五经正统传们,分庭抗礼,争个高低啊!”

……

太学一共有五片建筑,中曰辟雍,环之以水;水南为成均,水北为上庠,水东为东序,水西为瞽宗。

除却辟雍之外,其余四处都被魏王征用,作为考试场地,提前一天派官吏上门,将考试场地告知诸生。魏王原本还想按照姓氏笔画彻底打散,但考虑到这是第一次选士,不管考生还是举办者都手忙脚,规则尚不完善,为方便管理,还是按籍贯分配考场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