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坐到了八仙桌边,胖老
儿看了看房卫国手里拿的凤尾尊,直接问道,“你钟意这件
彩凤尾尊?”
凤尾尊这个器型,大致是由花觚演变来的;而瓷器的花觚,是从青铜器上汲取的灵感。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凤尾尊,相当于花觚的一个变种,器型确实是挺好看的,喇叭
,脖子挺拔,肚子圆润,线条很有美感。
而从肚子以下到平底,是外撇的。为什么叫凤尾尊,就是因为这一部分,撇得有点儿像凤尾。
房卫国拿的这件凤尾尊,是
彩的,画片是桃花春燕。
这个也有款儿,也是康熙的,双圈六字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这东西大,有将近四十厘米高呢。凤尾尊摆到八仙桌上之后,胖老
儿就没有着急先打开锦盒,而是先问了房卫国一句。
而吴夺也将青花方斗笔筒放到了八仙桌上,这东西是个漏儿,他绷一绷也无妨。
“怎么也得分个先后,你们先谈。”房卫国也不着急,跟着应了一句。
“还是先说你这件东西。”胖老
儿笑眯眯摸了摸凤尾尊的
沿,“现在内地这么多
喜欢古玩的吗?昨天也有一个年轻
来过,一
标准的普通话,应该也是内地来的。”
“年轻
喜欢的是不少,但是打眼吃药的也多。”房卫国应道。
胖老
儿的手离开凤尾尊的
沿,竖起食指摇了摇,“不,昨天那个年轻
是高手,不仅从我这里捡了漏,付款之后还告诉了我,他捡漏了,还告诉了我为什么。”
“这好像有点儿胀包了。”房卫国看了看吴夺,吴夺淡淡一笑。一般来说,如果是高手,这样的
况确实少见。
“胀包是什么意思?”胖老
儿问道。
“就是嘚瑟,哦,这个估计您也不懂,就是得意过
的卖弄。”
“我倒觉得他不像卖弄,而是一种······不好讲,不好形容,总之他的这种
流,并不让
难堪。”
“老先生,不讨论他了,既然您让我先谈,那我就出一
?”房卫国摸了摸凤尾尊。
“你不会也出一千块吧?”
“不,我出两千块。”
胖老
儿笑了笑,“这件我可以给你报个底价,一万块,可以就带上,不可以就不要讲了。”
房卫国不由看了看吴夺。
吴夺给了个否定的眼神。
这件凤尾尊,不是新活儿,而是光绪仿康熙,在座的三个
都能看出来。关键的问题就是,是光绪官窑仿康熙,还是光绪民窑仿康熙。
如果是官仿,这东西能值几万块以上;如果是民仿,那么常规来说,几千块就差不多了。
吴夺给房卫国否定的眼神,那就是说这是光绪民窑仿康熙。
当然,胖老
儿要一万块,也不算多,因为民仿的东西也有高低差距,这件算是比较
的。
这也是房卫国赶巧了,这件凤尾尊,摆在捡漏区很久了,一直无
问津;而且,胖老
儿隐隐感觉到,吴夺有着高手的气场,要不然,胖老
儿会照着官仿开价的。
这个价儿,房卫国不会要,一看老
儿态度又很坚决,就此放手。
而且,他还直接抱着这件凤尾尊又放回到捡漏区才回来坐下,继续看胖老
儿要给吴夺展示的东西。
胖老
儿从锦盒里拿出来的,确实是一件一般大小的青花方斗笔筒,画片也是山水。
吴夺一看,微微一笑。他没有说话,心下却暗道,这怎么能是很像呢?
胖老
儿也笑了。他也没有说话,却好似看穿了吴夺所想,心下也暗道,这个后生仔,确实是个高手。
这件青花方斗笔筒,虽然形制、大小一样,都是青花,画的也都是山水;但是,青花发色不一样,也就是用的钴料不一样。
这一件的发色,是典型的“翠毛蓝”,所用青花钴料是云南的珠明料。
而吴夺要买的康熙赏赐纳兰
德的青花方斗笔筒,发色淡翠,所用青花钴料是浙料。
康熙官窑,早期到中期的青花器,大多用的都是浙料;中期到晚期,才开始用云南珠明料,出现了经典的“翠毛蓝”。
上手翻底之后,吴夺才知道还有一点很像的地方,那就是底款,也是六字篆书:大清康熙年制。虽然写得不一样,但确实都是篆书。
吴夺上手之时,就顺带听了听。
没错,这就是一件康熙晚期的官窑。
没想到,以前没见过的实物,这一次居然见到了。看来,康熙晚期官窑出现过极少的六字篆书款,不是瞎传,是真的!
吴夺听完之后,轻轻放下,将两只青花方斗笔筒并排摆在一起,又看了看。
这两只笔筒虽然都是山水画片,但是内容不一样,捡漏区的那只,清丽疏朗;胖老
儿后拿出来的这一只,多了亭台楼阁和游
,而且山水风格更为雄壮。
加上青花发色也不一样,所以形制和大小一样的两件笔筒,带给
的却是不同的视觉感受。
各有各的美。
胖老
儿点了点他从锦盒里拿出来的那件,“这一件,我报价一百万!所以,你相中那件,报价十万,高不高?”
“一百万的这件,是开门的康熙晚期的官窑笔筒。”吴夺的话只说了一半便停了,剩下的话就不需要说了。
因为康熙赏赐纳兰
德的这件笔筒,除了吴夺,没有
能“看”出其中的秘辛;应该不会当成康熙早期官窑看,只能当后世仿品,而且还仿得有点儿“不伦不类”。
“我明。”胖老
儿不自觉又吐出了粤语发音,他自然明白吴夺的意思,“但是,既然摆在捡漏区,不是都和你一样认为的。”
老
儿的意思是,我卖给你,就丧失了以后碰上想捡漏的
槌当成康熙官窑出高价的机会。
若有
认为是康熙官窑,那么判定价值和胖老
儿后拿出来的笔筒一样,能值一百万,有
想捡漏的话,说不定几十万买呢?
当然,这样的机会也未必好碰,但现在吴夺想仨瓜俩枣买走,那是不可能的。机会再不好碰,也比这么点儿钱值得等。
而十万的话,那就可以了。
吴夺看了看胖老
儿,他这生意做得很
明,也很细,是在寻找平衡中的最大利益点。
“您多少再让点儿。”吴夺笑呵呵开了
。
胖老
儿皱了皱鼻子,“昨天那个年轻
也是这么说的,我让了,结果走宝了。”
“您都说了,他是个高手,我可不是。”
“这件你要不要?”胖老
儿又指了指后拿出来的笔筒,“要的话我可以一起给你优惠的。”
这一对其实很有意思,形制一样,大小一样,底款一样;却又一个是康熙早期,一个是康熙晚期,山水风格不同,青花发色不同。
若是摆在一起赏玩,确实很有意趣。特别是这么摆了一会儿,吴夺还真有点儿动心。
“这一件优惠点儿,这一件送我。”吴夺分别指了指两件笔筒。
胖老
儿哈哈大笑,“后生仔,羊毛出在羊身上,说穿了,不过还是一笔账。这两件,一件我报一百万,一件我报十万,加起来是一百一十万,优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优惠。”
“那就劳烦您报个价我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