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结明自然不相信陈舟的话,他直接说道:“坑不坑可不是由你说了算的,我可不希望把竞赛的结果,压在你们俩身上。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顿了顿,方结明继续说道:“理论计算的部分,我来负责,这块内容和构建模型是相连的。”
陈舟和杨依依对视了一眼,他不愿在这件事上再多做计较,便说道:“嗯,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方结明问道:“什么条件?”
陈舟回道:“理论计算的部分,我也会做,最后我们俩进行对比,你自己选择采用哪个进行编程。”
方结明微微一愣,旋即点了点
。
虽然不和谐,但也是把任务分工了。
接下来,就是等着具体的磨合训练,再进行调整了。
陈舟想了想,跟方结明说道:“学长,既然我们已经在一个队伍了,我还是希望我们同心协力。”
看了陈舟一眼,方结明说道:“这点你放心。”
陈舟笑了笑,转而和杨依依说道:“依依,我们走吧。”
杨依依点了点
,两
就欲离开。
方结明看了两
一眼,问了一个他感觉很奇怪的问题:“你为什么会参加这个竞赛?按理说,你一个数学系的新生,也没参加过竞赛,她不应该找你做队友呀?”
闻言,陈舟和杨依依相视一笑,杨依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是我男朋友啊。”
“哦。啊?”方结明顿时愣在原地。
等到陈舟和杨依依离开教室,方结明才回过神来,敢
自己是被拉来当电灯泡的?竞赛还没开始就被坑了?
他直接摸出手机,拨通了沈靖的电话。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杨依依看了看陈舟,问道:“你
嘛故意那样说?我们不是已经商量好,合理分配三个
的工作吗?”
陈舟轻声笑了笑,解释道:“这位学长的心态有点太傲了,不管怎么合理分配,他都会觉得我们俩会拖后腿。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把他当成工具
,让他自己主动,这样反而会更好。”
“嗯,好像蛮有道理的...”杨依依若有所思。
陈舟又说道:“在之后的磨合训练中,我们再调整各自的定位吧。”
杨依依点了点
。
陈舟笑着揉了揉杨依依的脑袋:“你还说我故意,你那不也是故意的吗?”
杨依依促狭的笑了笑,嘟着嘴道:“我只是说实话嘛。”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竞赛三
组并没有再碰
,方结明也没有主动联系过陈舟他们。
陈舟和杨依依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在不断充实着自己。
课题与课题,课题与刷书,刷书与竞赛。
这是一个循环,陈舟沉浸在这个循环中,乐得其所。
在吴西平完全核实清楚课题的问题后,又重新补发了一些资料过来。
大体和陈舟的判断一致,课题缺失了实际
景。
虽然因为这件事耽误了几天,但是吴西平所设置的课题时限,却并没有延长。
也就是说,陈舟他们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了。
而且,陈舟马上就要迎来他在燕大的第一次期中考。
随后就是周末的第一次磨合训练。
时间不可谓不紧张。
也幸好,陈舟先前并没有完全放缓课题的进度。
在整体思路无误的
况下,只需重新代
计算数据即可。
11月7
,周五。
燕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正式进
期中考试季。
这天上午,是数学系学生的第一场考试,数学分析1。
考场就是吴西平平常上课的大教室,监考老师有辅导员黄叶眉。
陈舟几乎是踩着考试开始的时间点,进的考场。
因为李礼三
早早就过来了,也没
提醒他。
而他,沉浸在课题的一个问题中,思路连续不断,一不小心就做过
了。
直到把那个问题解决,他才看了一眼手表,赶紧就拿着水笔,跑了过来。
还好,监考老师是黄叶眉,没有算他迟到。
快步走到座位上坐好,陈舟
呼吸两下,稍稍平复了因小跑而起伏过大的呼吸。
在传卷子时,后排同学看了陈舟两眼,心想这学霸题主,也会紧张的吗?
当然,他自动忽略了陈舟为啥来这么晚的原因。
数分1的期中考试题目共7道大题,满分101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陈舟大致浏览了一下试卷,这题目可比吴西平题主之争的题目简单多了。
第一大题,判断下列极限是否存在,一共30分,分3个小题。
陈舟略一思索,
稿纸都省了,便直接开始解答。
很顺畅的思路,没费多少时间,全部解决。
第二大题,证明函数的连续
,一共36分,有4个小题。
陈舟看了一眼题目,也不知道是谁出的试卷,这有必要把一个问题颠来倒去的出4道题吗?
在陈舟看来,这4个小题,所用到的知识点也就一个,完全是送分题。
不过,为了防止自己因大意,而掉落一些陷阱。
陈舟在做完这4道题时,特意检查了一遍。
确认无误之后,才看向下一题。
是个证明数列极限存在,并求值的问题,分值10分。
陈舟想了想,从数列{an}的递增
手,再证明数列有界,则必有极限a。
那样,就可以通过设{bn}进行求极限,继而求得极限a。
思路确定,手中的笔便落在了试卷上,答案也就顺其自然的出来了。
再下一题也是10分的题目,再再下一题是5分的题目。
都是证明题,简单。
还剩下最后两题,都是分值5分的题目。
分值不是很高,但这才是真正具有区分度的题目。
陈舟看了一遍题目,是比前面几题都难。
他抬
看了眼正在讲台上坐着的辅导员黄叶眉。
黄叶眉也正看着他。
陈舟冲黄老师笑了笑,低
开始解题。
解决掉第六题后,还剩下最后的压轴题。
题目很简单。
“设f(x)是定义在实数轴r上最小正周期为无理数μ(μ>0)的连续函数,证明:当n→+∞时,数列{f(n)}的极限不存在。”
虽然是数分1的考试,但这题可以用到的知识点显然不是数学分析上的内容。
陈舟想到了数论中所谓的狄利克雷
近定理的一个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