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242章 太后闺蜜

第0242章 太后闺蜜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八月下旬,关中各地传出‘亩产不到三石’乃至于‘不到两石’的消息,关中百姓必然会陷恐慌。

虽然主爵都尉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百姓的慌恐,但别忘了:主爵都尉,如今还只存在于长安城内!

这便注定了粮食保护价政策的辐范围,最多不会超过长安城方圆百里。

为了保障关中大半区域都得到主爵都尉的辐,以安定惶惶民心,就需要一批庞大到以千万石为单位的存粮,支撑主爵都尉将触手伸到关中每一个角落。

仅凭秋收之后收上来的农税,此事断然无法完成。

即便主爵都尉在秋收之后,将大部分粮食购,也不足以支撑其主爵都尉的大肆扩张。

这就像一个包工,眼前放着一个楼盘的项目,但要想取得红利,就需要砸成本去启动该项目,并准备足够的流动资金,以保证项目运转下去。

项目停止运转,顶多就是楼盘烂尾;而粮食保护价政策若是出了问题,那汉室政权的威信力,就将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

连带着刘弘,这个曾承诺‘让每个百姓有低价粮食吃’的天子,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将一落千丈。

所以刘弘地目光,就自然地锁定在了函谷关外,存粮几近七百万石的敖仓之上。

对于动用敖仓之粮,刘弘想过瞒天过海,先动用,回再放回去。

但几近思虑,权衡利弊之后,刘弘还是决定,将此事拿到朝堂之上,通过廷议的方式,光明正大的以敖仓之粮,作为粮食保护价政策全面铺向关中的启动资金。

道理很简单:今天刘弘因某事偷调敖仓之粮,那来,便必然会出现某个臣子有样学样,以‘唯天下苍生计’为由,擅动敖仓,以动摇政权根基。

为了避免这种况发生,刘弘还是决定,将此事掰开揉碎,给朝臣百官讲清楚,讲明白:为什么要拼着动摇民心的风险,去动用敖仓内的存粮。

“丞相臣食其谨拜陛下。”

只见审食其出班一拜,旋即又回过身,拱手环顾殿内众臣:“陛下命,臣不敢不从;此便以关中各县之所报,告与诸公卿曹知晓。”

待等百官回礼过后,审食其重新面向刘弘,稍清了清嗓。

“自夏四月,齐悼惠王诸子起兵于关外,关中各郡县便时有奏:丁多从军出征,春耕颇缓。”

“恰夏秋雨水不丰,关中各地多有旱患;及至上旬,复奏:粟苗多有枯亡、果瘦之虞。”

说着,审食其长叹一气:“丞相府闻训而惊,于采风御史合查此间之事,终证实其真伪。”

“依臣之相府,御史大夫合估:今岁秋收,关中所得之粮,恐只去岁半数有余···”

话音刚落,殿内众无一不面色凝重,包括刘弘,以及身旁的代王太后薄氏,太后张嫣在内。

岁不丰登,是封建时代最常见,却也是最无奈的一桩‘灾祸’。

粮食欠收,意味着朝堂许多规划需要延后;外族侵不能回击,只能祈和。

最为关键的,是百姓必然会因此,饱受饥寒迫之苦。

对于太后张嫣而言,这样的状况,无疑算得上很严峻——如果撇开前段时间,陈平周勃做长安之时不算的话。

而对于大部分朝臣而言,农产欠收,甚至是跳水式腰斩,也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汉室的农税,并不是钉死的‘每多少钱’或者‘每亩多少钱’,而是按照收成的比例,将实际收获的十五分之一上缴中央,作为农税。

若今年关中农产真如审食其所说那般,直接腰斩,那就等同于中央财政收也同样减半;明年各有司属衙的经费,也减半。

将军费、宫讳维护费用计算在内的话,有司属衙的经费甚至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不削行政经费,总不能削军费,让本就吃不饱肚子的边防战士没饭吃吧?

至于让皇帝刘弘连带着整个皇宫过抠搜子,自也是不可能。

算来算去,中央财政收减少的部分,大半都会被摊在行政经费之上。

“唉···苦也···”

一想起明年,就要过三菜一汤的困苦子,大半朝臣都不由哀叹一气,旋即思虑起对策:从何填补这块缺呢···

“岁初,安陵杜氏屯粮居奇,关中粮价鼎沸;朕见生民疾苦,唯黎民苍生计,着少府立主爵都尉,以售平价粮于市,安民之心。”

等审食其回到朝班之后,刘弘简单做了个开场白,便将自己的计划悉数道出。

“时以至今,主爵都尉之所能,相比已尽显于诸公当面。”

“诸公皆国之柱石,以为主爵都尉所行之‘粮价保护’,于吾汉家利弊几何?”

勉强按捺住自卖自夸的冲动,刘弘将问题,扔回到了朝臣百官的手中。

粮食保护价究竟好不好,但凡是个有眼睛的,就都能看出来——除了商会觉得不好,没有会反对如此利国利民的政策!

但作为君王,刘弘的政治认知已经逐渐成熟;政治手腕,也逐渐向着历史上那些水准线以上的君王靠近。

——政策,还是由朝臣提出,起码得朝臣认可,才能更好地施行下去。

作为帝王的刘弘大可不必事必躬亲,将所有功劳揽到自己上,让整个中枢变成命令的执行者。

反正在汉室,无论如何,刘弘都不可能是‘错’的;朝臣做了好事,也必会有刘弘‘任用贤能’的功劳。

闻言,朝堂百官稍一滞,偷摸扫了一眼前排的皇党重臣。

见张苍、田叔等大佬纷纷低下,研究起自己的手相,朝堂百官眼光一亮,旋即争相出班附和。

“陛下仁以民,心怀苍生,此诚社稷之大幸!”

“古有成汤网开三面,泽及鸟兽;今陛下效先贤之善政,臣等纵万死,亦当唯陛下之志为己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什么主爵都尉,粮食保护价政策!

陛下这分明是给吾等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的机会!

看着众臣如此懂事,刘弘不由长出气,强自忍下心中恼怒。

如果可以,刘弘真的很想将整个朝堂清洗一番,哪怕让几百彘做朝臣,都不会比现在更恶心!

但现实总是这么无奈:武盛文弱的汉初,仅有这点文,可用于治理国家。

“罢了罢了~”

“为君王者,胸襟还是宽宏些为好···”

刘弘正自我安慰着,朝臣百官的彩虹,才终于开始出现刘弘所希望出现的声音。

“主爵都尉平准粮价,使民不至受谷贵之害,实惠及万民;朝堂亦可从中得利,以充实府库。”

“臣愚以为,陛下所行之粮价保护之政,诚老成谋国之言,安定社稷之举!”

就见一位面容英俊,身形高大,眉宇间尽是温和的男子出班,对着刘弘郑重一拜。

“此何?”

刘弘‘小声’的询问,却因清凉殿高的‘扩音’效果而响彻殿内;只见刘弘身旁,值守的令勉稍一拱手,略有些尴尬道:“陛下赎罪。”

“此,臣亦初见···”

闻言,刘弘却并未露出不满,饶有兴致的望向御阶之下。

“公之所言,甚得朕心。”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