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粮以换之!”
“放肆!”
“区区谒者,怎敢妄议国政?”
“敖仓之粮身系江山之安危,岂能擅动?!!”
果不出刘弘所料,袁盎话一出
,片刻前还满带着欣赏的朝臣百官顿时群
激昂起来,恨不得将袁盎贬为一无所知的
。
“唉···难呐。”
暗自苦涩一叹,刘弘只得站起身,踱步走下御阶。
就如同历史上力劝景帝按部就班,一点点削弱诸侯王权力的申屠丞相一样,任何一个完整的政权,都会有一批稳重保守的老臣,对新政策的施行持怀疑和悲观态度。
作为君王,也确实需要这样的老臣存在,以在关键时刻提出一些保守的建议,保证政权的相对安稳。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保守老臣的存在,固然能避免政权陷
动
;但在君王试图做出改变之时,也会对改革形成巨大的阻力。
就如同现在,关中即将闹起粮荒,而敖仓之粮又几乎镇压着刘汉政权的国运。
理
思考,封建时代的官员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承担江山不稳的风险,倒不如承担坐视百姓饿死的骂名。
这样的观点,不能说对,却也不能说错——便是这样毫无
,毫无温度的观点,才让华夏王朝可以
替往复,使王朝周期律成为‘三百年’,而不是‘三十年’‘十年’。
但从刘弘这个穿越者视角而言,这件事,却并非‘在江山和
民之间选一个’的选择题。
——失去
民的拥护,难道江山就不会动
吗?
——敖仓没了粮食,天下会动
;那关中饿死了
,天下难道就不会动
了吗?
相较于敖仓的存粮‘暂时变少’,而关中百姓得以存活,无疑是‘天子脚下,长安皇城都有百姓饿死,敖仓却藏着数百上千万石粟米,等着坏死被倒
河水中’,更容易引发天下动
。
无论是刘弘‘刘邦子孙’的身份,亦或是穿越者的认知,都使得刘弘无法做出‘为了江山牺牲百姓’这种选择。
得
心者得天下,不外如是。
“啊恩!”
一声生硬的
咳,方使殿内喧闹稍息;百官虽停止了对袁盎的咒骂,却仍不忘怒目而视,不时做出咬牙切齿的表
。
刘弘心中的苦涩与恼怒,在这幅景象面前,却悄然打开了一道小
子。
“若是汉室朝臣,都能有这样‘规避风险’的潜意识,那也不算差?”
这一刻,刘弘对皇帝这份职业的理解,才有了一个最初步的认知。
——抗拒变化,自然会阻碍改革,阻碍进步;但适当抗拒变化,却也能保证政权安稳。
而对于封建政权而言,稳定的重要
,往往远大于改革,远大于进步。
看着殿内‘顽固守旧’的一众老臣,刘弘心中‘血洗朝堂’的冲动悄然散退,满堂忠臣,在刘弘眼里也稍顺眼了些。
“为帝王者,当有包罗天地万物之胸襟吗···”
暗自自语着,刘弘地气质悄然发生着改变。
那长久以来挥之不去的
戾,对不合心意的事务时刻存在的敌意,在这一刻悄然而逝。
殿内众
不明白,在刘弘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但此时此刻,刘弘那一双清澈的眼眸,却悄然带上了一丝淡然——不是过去那礼貌式的淡然,而是由内而外,自刘弘的眼眸直抵众
灵魂
处,却丝毫不带锐意的淡然。
就像一潭
泉,不过丈尺见方,却
不见底···
“袁生所言,虽有失当之处,然亦有在理出处。”
走到殿中央,将匍匐在地的袁盎轻轻扶起,刘弘又缓缓行走在殿内。
“朝公之所忧,亦唯江山安定之所虑。”
话尽出
,刘弘便回到了御阶之前,稍一正冠,便躬身一拜:“朝公心怀社稷,朕心甚慰···”
这一刻,就连张苍、令勉等
夜陪伴刘弘左右的皇党成员,都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
“陛下言重。”
“为
臣者,自当为君分忧,以治天下。”
“此臣等之本分···”
说着,朝臣百官亦齐齐一拜,以做回礼。
而刘弘却是眼带暖意的回过身,对着御塌旁跪坐着的张嫣再一拜,旋即拾阶而上,回到了御塌前。
“太祖高皇帝、先孝惠皇帝,先大行皇帝,太皇太后临行前皆有遗训:不至社稷倾覆之地步,敖仓之粮,粒米不可动!”
“朕以未冠之年以临元元,自不敢违先皇之遗训。”
先对朝臣百官的做法表达认同之后,刘弘话
再一转。
“然袁生所言,亦有理。”
“敖仓之粮,自太祖高皇帝时,便只闻粮进,不见粮出。”
“今敖仓之所立已有十数载;仓内所存之粮,自有年久勿能食之虞。”
说着,刘弘望向左侧朝班,对张苍点了点
,继而道:“今秋收在即,又得主爵都尉收民所产之粮。”
“朕以为,与其任敖仓质量勿食而弃,莫不如,以主爵都尉所收今岁之新粮,以替敖仓所藏之陈米。”
“敖仓粮米虽陈,然亦可当食;以主爵都尉平价、或低价售与百姓,则民得食价廉之粮,而敖仓得
今岁新米,亦当无有粮陈而弃之虞。”
语气祥和的将自己的看法道出,刘弘便温言望向殿内百官:“朕年幼,未涉朝政者多矣。”
“诸公多老臣,若有教,臣谨闻之。”
“若言之有理,咸使朕得益,朕当不吝以金爵为赐!”
言罢,刘弘便将和善的目光撒向殿内,等候着朝臣百官的回应。
见刘弘先陈明利弊益害,后又做出请教的架势,朝臣百官心中嗡时一紧,不由得纷纷低下
。
——陛下如此胸襟,以天下万民为己任;吾等却不似忠君报国,反从妄从行悖逆事···
刹那之间,汉官与后世官员最大的一处不同,便一览无余的显露在这清凉殿之上。
“陛下志向高远,臣等却未明圣意,此诚臣等之罪也···”
半真半假的哽咽着,朝堂众臣不由齐齐跪拜在地,对御阶之上的刘弘
一拜。
——风骨!
汉官与后世官员最大的区别,就是那打不断的脊梁,和折不弯的风骨!
有汉一朝,汉官在天下
,乃至于外邦眼中的形象,无一不是那铮铮铁骨。
而作为视骨气胜于生命的汉官,其风骨最大的一处体现,就是肯认错,敢认错。
不是后世官僚那般,东窗事发时方忏悔,也不是被皇帝强摁着低
,而是在尚未酿成大错之时,就低
认错,乃至于羞愧自尽···
汉,就是一个神奇到皇帝,都敢大大方方下诏书,向天下道歉的时代。
这神奇的时代,便是华夏民族数千年傲骨之来源!
“陛下所虑,皆以江山社稷计,行虽略险,然当可行。”
随着张苍代表皇党成员出班发言,开敖仓之粮以应关中之事,便算是在朔望朝之上定下章程。
准确的说,从此刻开始,汉室朝堂不再分‘皇党派’‘陈周派’亦或是‘中立派’。
除一道尴尬孤立的身影之外,汉家朝堂,已经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