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292章 太后催婚

第0292章 太后催婚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景帝一朝,之所以能在‘中之姿’的刘启掌控下,成为‘文景之治’开花结果的部分,就是因为刘启在长达二十二年的太子生涯中,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帝王。

再往后,就又是反面例子了:武帝猪爷。

虽然景帝为了避免‘主少国疑’,刻意在死之前,让太子刘彻在十六岁的年纪行加冠礼,并将馆陶公主之陈娇嫁给刘彻,以稳固刘彻与东宫之间的联系,但最终,刘彻的年龄,还是让汉室宗庙陷了动

——建元新政尽废之后,窦太后连废天子的诏书,都已经起好了!

若非馆陶公主和阿娇皇后苦心相劝,让太皇太后窦氏心软,只怕历史上的‘汉世宗孝武皇帝’,也要变成少帝之类的了。

武帝之后自是更不用说:昭帝刘弗陵八岁登基,二十驾崩;昌邑王刘贺十六岁登基,在位二十七天而被废。

要不是宣帝刘病已横空出世,再次挽大厦于将倾,扶狂澜于既倒,只怕等不到王莽篡汉,汉室,就要姓霍了···

那刘弘自己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刘弘也能和那位穿越者前辈一样,在年富力强的天子老爹羽翼下,安心做几年太子,也不至于几次三番的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

历史上本不存在的齐悼惠王诸子之,也不可能在一位壮年天子在位时期发生。

从这个角度而言,袁盎说的没错:如果刘弘不早点生个儿子出来,把汉室传延三代的‘老爹短命,儿子年少登基’的传统打,那无论刘弘现在做的有多好,都将会是无用功。

而如今汉室,能提出这种略有些敏感,却又完全为天下计谋的建议的,恐怕也只有圣眷正隆,背靠长乐宫的袁盎了。

换做其他,哪怕是张苍这样的老臣、柴武这样的功臣,乃至于已故的王陵那般德高望重的‘帝师’,恐怕也不敢在这种涉及‘天家传承’的问题上,如此浅显直白的建议刘弘:陛下还是早点生个儿子吧~不然等陛下没了,江山就要了~

想到这里,刘弘不由为自己的幼稚,而感到一丝羞愧。

——都是做皇帝的了,还扭扭捏捏的,像什么样子?

又不是说谈恋,只是结个婚而已嘛···

自嘲的笑了笑,刘弘终是对袁盎稍一拜。

“袁中郎所举,诚老成谋国之言!”

说到这里,刘弘话一转:“即加冠亲政,朕自当大婚以立椒房,广天下温淑;然立储之事,尚且不急。”

且先不说刘弘才十六岁,连媳儿都还没找;光是‘还没成年就立遗嘱’这件事,实在太让网易云了···

——立储,其本质和立遗嘱毫无差别:规定自己死后,家产由哪个儿子继承!

而皇帝的家产,自然就是底下坐着的皇位了。

再者,即便刘弘在明后两年内,就生下了皇长子,但这个时代落后的医疗条件,注定了幼儿六岁之前的脆弱期,夭折率能高的吓死

——史料记载:在匈,单于每五个儿子当中,平均也只有一个能活到成年!

放在汉室民间,幼儿的夭折率,也必然不会比匈单于家族的幼儿夭折率,低到哪里去。

具体到皇室,幼儿夭折率也同样恐怖。

拿文帝刘恒来说,撇开野史上的臆测不谈,刘恒一生共有八子;太子刘启,实际上只是刘恒的第五个儿子而已。

而历史上,刘弘前四个儿子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梁怀王刘揖,也是在未壮之年坠马而死。

八个儿子,最终只有景帝刘启、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活到了成年,并寿终正寝。

这,大概就是此时,皇室幼儿的夭折率:一半以上!

而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室,实际上在幼儿出生后的六年之内,都不会着急为其安排去处。

汉室‘分封诸皇子为王’的传统,也都是在皇帝过完七岁生,证明自己已经度过危险期,大概率能长大成的前提下,才会进行。

就连公主的汤沐邑,即封号,都是在渡过六岁之后才进行。

所以,无论刘弘对立储之事作何打算,立太子的事,也都起码要到皇长子六岁之后,再考虑其适不适合被立为太子。

在那之前,皇长子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活到六岁。

至于袁盎在奏对中,悄悄将‘国家无后’改成‘国无储君’,这就是封建时代,官僚公卿的通病了。

——没有任何一个,能在从龙之功面前保持淡定!

而刘弘的答复,则是在认可袁盎‘大婚’建议的同时,隐晦的驳回了袁盎‘请立太子’的诉求。

太子?

——朕都还是个孩子呢!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