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棉花去年十月下旬方才成熟。听他说着棉花打成棉,也需要好一阵功夫。在加上研究制作,都需要时间。亏得江南当初盛产丝绸,还有擅于裁缝的工匠,不然一时半刻还无法成功。听说由于是第一次,在种植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所种棉花有一部分是劣质棉,需要改进。十六叔来信说,今年年底就差不多了。”
李世民沉声道:“那些劣质棉可有法子处理?”
李治淡笑道:“父皇放心,十六叔鬼着呢,劣质棉效果不如优质棉,但比之常见御寒之物好上太多。他打算先将劣质棉收集起来,制作成第一批棉衣棉被。然后走海陆运到倭国、百济、渤海那边去卖,让工
练练手。他们那边酷寒,可以趁着时候大赚一笔。熟手之后,再为我朝筹备过冬衣被。儿臣相信此物一出,江南苏湖经济将会天翻地覆。”
李世民哑然失笑:“不知为何,这小子似乎对倭国、靺鞨特别关照。他即有想法,我们就不过问了,只要不闹出矛盾,随他胡来。”
这死道友不死贫道,李世民又岂是善男信
?
反正事
是李元瑷
的,就算事发了,骂也是骂李元瑷心黑而已,跟他高大全的李世民有啥关系?
李世民问道:“这衣被你与小兕子也有吧?”
他知李元瑷不会厚此薄彼,与他关系最要好的李治、小兕子应该也有。
不过对于自己最疼
的儿子、
儿,还是多嘴问了一句。
得到李治说“自然有的”这句话后,方才放心。
“那就好!”
李世民满意道:“总算有值得高兴的好消息了!”
李治道:“还不止呢,这一次江南士子,成绩也很不错!尤其有一个叫骆宾王的,他的才
,现在整个长安,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已经是状元的最大热门
选。”
提起科举,李世民更为满意。
李治监国已有好些
子,最让他值得骄傲的就是李治对于科举的态度,以及开启殿试这一环节。
这一妙招,让君臣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联系,能够主动准确有效的选拔心仪的
才,而不是被动的从一群举荐
手上取才,有效的避开相互勾结。
李治已经通过科举,聚集了一批年轻的
才在身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