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早朝散了之后,就只剩下两个内阁大臣,加上户部的尚书沈翼和工部的侍郎王永和。
待
都走的差不多了。
朱祁钰才开
问道。
“沈卿,如今殿中没有太多大臣,国库
况究竟如何,你但可直言。”
沈翼叹了
气,知道无论如何也躲不过,也便直言道。
“皇上容禀,去岁我朝各地田赋,税收,各项折加,共计有米麦三千四百二十万石,宝钞两千九百三十万贯,银一百二十五万有余。”
“这几年太上皇四处用兵,大军靡费甚重,算上历代先皇留下来的钱粮,如今国库当中,尚有米麦一千二百万石,宝钞五千七百万,银九十三万两。”
朱祁钰默然,他对于国库的底子,大约心里还是有数的,但是却也没想到,比前世的时候还差。
怪不得这些
子,每逢要出钱的时候,沈翼那张老脸都恨不得皱成一团。
国库是真的没钱了啊!
大明现在的税收,还是以实物税为主,米,麦,绢,丝,布,是税收的主体部分。
除此之外,茶,绵,铁,盐等物也用于税收,最后才是宝钞和银两,但是用的很少。
一千两百万石的米麦,按照如今四钱一石的市价,也就是不到五百万两。
至于宝钞,这玩意现在的市价,是一千比七,而且还在不断下跌!
事实上,现在除了朝廷当中课税的某些地方,百姓早就不用宝钞了。
五千七百万的宝钞,折算下来,连四十万两银子都不到。
加上剩余的九十多万两现银,也就是说,国库里现在所有的家当全都算进去,也就是六百万两左右。
而前世朱祁钰当政的时候,平顺的年景,朝廷一年的总支出,折算下来,就要六百余万两。
也就是说,现在国库里
的银子,也就只勉强够
常用度的,额外的支出,那是想都甭想。
朱祁钰皱着眉
,转而对着工部侍郎王永和问道。
“王侍郎,你是工部的老手,据你估计,边境城墙的修筑,加上倒马关重建,所需民夫,银两几何?”
工部的尚书现在还在外
监军,所以工部是六部当中唯一一个,还是侍郎当家的衙门。
王永和也是苦着一张脸,移步上前。
散朝之后,天子将他和户部尚书一块留下来,他就知道是什么事儿了。
问题是,这事
他也解决不了啊!
“回皇上,边境城墙的重修事小,先前从各地运来的条石,沙土等材料,各地应该都还留有不少,若是修补,勉强足用。”
王永和的话,让朱祁钰皱了皱眉
。
因为这其实就是在
饰太平而已!
原本各个关隘当中的确留存有不少材料,但是土木一役之后,各关隘纷纷加固,那些材料已经被用上了大半。
各地运过来的材料,则是大半用到了京城工事的加固当中。
换句话说,王永和所说的勉强足用,实际上就是随便修一修,暂且能看得过去罢了。
不过虽然心中不满,但是他也知道,这是无奈之举,所以他并没有开
阻止。
于是王永和继续道。
“除了材料之外,问题最大的,是民夫和工匠!”
“工匠方面还好,先皇之时,扩充了匠户籍贯,工部在籍的
班匠约有二十万左右,坐班匠三万五千
左右”
这也是大明的户籍制度之一,除了军户之外,大明还有相当一批的手工业者,被称之为匠户,专门负责朝廷派发的营造﹑纺织﹑军器﹑工艺品等生产工作。
所谓
班匠,顾名思义,就是
流服役,基本上每年或每三年当中,视
况不同,需要服役一个月左右,其余时间和民户相同,至于坐班匠,则是长期在官府服役的匠户,当然,也不是一年到
都在,而是每个月大约有十天的时间,需要为官府服役。
大明的匠户分布在各地,并不全都在京师,朱祁钰依稀记得,北直隶附近的匠户,大约有八千
左右。
其中只有三千
是坐班匠,剩下的五千
,全都是
班匠。
“臣粗略估计,要重建倒马关,大约需要八千名工匠,其他各处隘
,视
况需一百至三百名工匠,至于民夫,倒重建预计需要三万余众,隘
加固,每处需要上千
左右。”
看着天子面无表
的脸,王永和硬着
皮,道。
“民夫倒还好说,可以就地征召,但是我京师直隶,坐班匠仅三千余
。”
“且这些
需负责各处官服派发的营建,织造,军器等事务,若是从各地征召的话,一则耽误时
,二则如今年关将至,恐劳民伤财。”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大明的户籍制度,不管是军户还是匠户,都是按需裁量。
换句话说,就是需要用到多少
,就留下多少
,其中辗转腾挪的余地非常之小。
大明专职的这三万五千名坐班匠,不仅仅是分布各地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承担着各地官府
常的事务需要。
总不可能让他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全都去边将建城吧。
至于
班匠,倒是可以征召,但是问题是,
班匠的征召,并不是在每年的一个固定时间点,而是
流征召。
也就是说,同一时间,服役的
班匠大约在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要是现在都征召来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年当中,就不宜再重新征召,如此一来,很多正在进行当中的工程,势必就要搁浅。
何况,就像王永和所说的,要重建倒马关,就算是将北直隶所有的工匠汇集起来,也还不够。
可是要从外地征调的话,年关将至,恐怕没有多少工匠愿意背井离乡,而且也要耽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何况外地征调,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事
。
朱祁钰心里清楚,就在这两年,各地水患频发,需要用到工匠的地方很多,不能老是这样东挪西借的。
沉吟片刻,朱祁钰开
问道。
“前番朕巡视城防时,曾在京城当中见过不少民间盖房,
活的匠
,他们也是匠户?”
王永和没有多想,直接回答道。
“这倒不是,工部下辖的匠户,只是固定为朝廷办事的工匠,在民间,实际上有很多的工匠,陛下您是想?”
闻弦歌而知雅意,工部
手不足的时候,也曾经从民间征调工匠,所以王永和立刻就猜到了天子的想法。
朱祁钰轻轻点了点
,道。
“工部先行下发征调令,自可用匠户当中选调一部分,另外命户部拨银,剩余工匠,自边境各关隘百姓当中,就地征调,如今正是隆冬季节,不需农作,百姓当中的工匠,应当是可以受召
活的。”
“至于此次受召的民夫,同样拨付银两,给予酬劳,务必严令各地方官,不可擅自加役。”
天子的话音落下,一旁的王永和也松了
气。
这事儿说到底,其实无非就是银子的事儿,只要皇上肯拨银,从民间招募工匠这种事
,工部拿手。
至于去哪弄银子,那是户部的事儿,和他工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