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二百五十八章:得寸进尺沈司徒

第二百五十八章:得寸进尺沈司徒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望着沈翼惊讶的神,朱祁钰再度将自己方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他始终都没有忘记,开放互市的本意,是为了充裕国库,虽然在此基础上,他同样有其他的目的,但是那都是次要的。

连年的战争,已经让大明朝廷不堪重负。

接下来几年的天灾,更是雪上加霜。

国库没有银子,就没有办法修建各种工程,就没有办法及时的组织救灾赈灾的措施。

地方受了灾,朝廷无力赈济,就会产生大量的流民,加剧土地兼并,反过来进一步恶化朝廷的税收。

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恶循环。

前世他花了八年的时间,轻徭薄赋,息兵止戈,慢慢的给朝廷休养生息,徐徐恢复。

但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条好路子。

就像他对沈翼所说的,节源不如开流,只想着如何保持现有的税收,节省开支,只会让国库岁越发萎靡。

想要让国库真正充裕起来,必须要开源。

这次互市,就是他进行的一次尝试。

诚然,他将互市的全部内容都由皇店来管理,是存了几分搭顺风车,充裕内库的心思。

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朱祁钰心中最理想的状态,是由户部代替皇店来完成所有的易。

朱祁钰知道隆庆之后,江南等地的大商究竟富庶到何种程度,腰缠万贯都已经完全不足以形容他们的家业。

明后期真正的大商,动辄有数万亩的良田,能够雇佣数万的织户和佃户。

商业贸易,虽然是四民之末,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敛取利的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既然如此,那么这份利,为什么不能由朝廷来收取呢?

大明之所以会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国库不敷出,互市既然要开,必然会伴随着大笔的贸易往来。

这其中蕴含的利润无比惊,与其让它流民间,不如归于国库当中,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当然,朱祁钰心里也清楚。

由户部出面经营官店,和外族进行互市的方式,至少在现在,是绝对无法在朝堂上通过的。

所以暂时来说,只能由皇店来出面进行易。

尽管如此一来,他这个天子,必然会受诟病,被视作与民争利,但是纵观大明的皇帝,有几个有好名声的?

只要不去碰一些完全碰不得的事,区区名声算得了什么。

这点担当,朱祁钰还是有的。

另一,沈尚书听到天子再度重复了一次,激灵灵的打了个寒颤,脑子迅速的就转了起来。

大明的商税是开国时便定下的。

不论何种货物,一律三十税一。

很多都觉得大明抑制商,抑制商业发展,但是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大明轻视商不假,但是对于普通的商业贸易,其实是持鼓励态度的。

听起来有点矛盾,但是确实是如此。

直白的说,太祖他老家并不反对正常的贸易,但是他并不希望产生大量的专职商

太祖之所以定下三十税一的税率,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因为元末大战而摧毁的商业贸易。

但是即便是这个税率,也不曾真正执行下去。

原因再度,大明有很多的货物,都是免于征税的。

太祖之时,曾定下规制,笔墨纸砚,农具,舟车丝布,鱼蔬杂果等物,通通都是免税的。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是零散的小宗贸易,征收起来十分麻烦。

第二点就是,开国初期,并没有太多专门的商

大多数的百姓,都是既耕地也织布种菜。

总不能老百姓农闲的时候挑几筐菜去市集上卖,官府还要征税吧。

这直接导致了,大明的商税很少,连整个国库岁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天子刚刚说什么?

布匹,首饰,珠玉准十税一,粮食,铁器,茶,盐四样紧俏货物,准八税一。

这可不仅仅是所谓的“重税”这么简单,其中透出的信号,让沈翼有些心惊,顾不得什么礼节,沈翼急急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不论何种货物,一律征税?”

朱祁钰点了点,道。

“不错,除了粮食,铁器,茶,盐四样执行八税一,其余货物,一律执行十税一,任何货物都不例外。”

沈翼长长吐了气,起身拜倒在地,道。

“陛下英明,有陛下此言,臣必当竭尽全力,助互市之事通过朝议。”

如果说刚一开始,沈尚书是因为手没钱,半被迫的跟天子站在一起,推动互市的话。

那么天子抛出的这个筹码,就真真正正的让沈翼这个户部尚书,敬服天子的心胸了。

互市的本质,事实上是一种垄断贸易。

原部族需要的很多物资,只有大明才有。

正因于此,大明作为唯一的卖方,实际上是掌握着定价的权力的。

正常况下,香料,布匹,珠玉这些并非是必须品的常物资,在互市当中,往往能够卖出关内二倍以上的价格。

至于粮食,铁器,盐,茶这些紧需的货物,更是能够卖到三到四倍的价格。

尤其是铁器和茶叶。

原上的一块茶砖,昂贵的时候,甚至能够和黄金等价。

铁器也是如此,在大明严厉禁绝走私的况下,原上一匹良马换一铁锅,是十分常见的事

而相对的,原部族的马匹,牛,羊,皮毛等物资,在关内也十分受欢迎。

脱脱不花手底下的五大部落,每一个都是拥有超过二十万牧民的大型部落。

再加上那帮原贵族,最喜欢的就是囤积各种金银之物,对于中原的上好丝绸,瓷器,也是趋之若鹜。

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开放互市。

各种普通牧民需要的常物资,紧俏的粮,茶,盐,铁物资,加上蒙古贵族喜欢的首饰,丝绸,瓷器等易,

那么每年的易额达到三到四百万两,只怕不是什么难事。

原本,按照三十税一的税率,这些利润的大都会被民间商贾拿走。

户部能够落下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大都只在盐,茶这两项上,真正的商税少的可怜。

但是如果是十税一及八税一的税率,再加上全品类征税,户部能够从中获取近四十万两的税收,如果加上盐引和茶引的折银,那么互市为国库带来的收,甚至能够接近百万两。

这个数字,已经足以抵上田赋的十分之一了。

而这些收,应该说,都是天子从皇店原本应有的利润当中,分出来给户部的。

眼瞧着沈翼激动的样子,朱祁钰笑了笑,道。

“朕说了,这件事办的好了,沈卿这个户部尚书,有段子是不用为银子发愁的。”

沈尚书起身,全无刚刚的不悦之色,满面春风的有点过分,点的跟小啄米一样。

“陛下说的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