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三百八十六章:无奈之举

第三百八十六章:无奈之举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听了任礼的话,几个都有些面面相觑。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他们现在讨论的,难道不是怎么把罗通给救出来吗?怎么又扯到当年的旧案上面了?

这到底是要救,还是打算杀啊……

见几都是一脸疑惑,任礼解释道。

“诸位莫要误会,老夫的意思是,我们现在最缺的,无非就是时间,罗通如今面临的已经算是死局,不出意外的话,最多半个月之内,他就会被问罪,按朝中如今的舆论氛围,罢官算是轻的,或许会被流放。”

“但是不要忘了,罗通身上还背着一个抵抗瓦剌的功劳,而且,当初派遣使团前往迤北迎回太上皇这件事,罗通也是出了力的。”

张輗隐约有些明白过来,开问道:“所以,任侯你是想把当年那桩旧案拿出来,拖延时间?”

任礼点了点,道。

“不错,三爷等如今正在迤北出使,想来,不必多久就能有所结果,一旦能够成功迎回上皇,那么罗通也算有一份功劳,如此一来,加上他之前抵抗瓦剌之功,也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

“何况,如今叩阙的事刚刚过去,风正盛,就算是为他说,也不好出,如果能够拖延时间,避一避风,或许能有机会。”

这个时候,蒋义却提出了质疑,道。

“话是如此,可是这个时候把旧案拿出来,岂非是火上浇油?倒卖军器毕竟是大罪,一旦坐实,就算是三爷那边顺利,恐怕也难救得了罗通,此举是饮鸩止渴,只怕不行。”

罗通为什么宁愿答应叩阙,也不敢让英国公府将当年的旧案翻出来,就是因为倒卖军器的罪名实在太大了。

一旦要是被坐实了,别说是力主迎回太上皇,就是他亲自出使将太上皇迎了回来,只怕也没有用。

闻言,任礼倒是摇了摇,望着一旁的蒋义道。

“所以这件事,还得请蒋兄如实相告。”

说着,任礼的神变得严肃起来,开道。

“蒋兄,本侯想问一句,这件旧案的证据,是不是只有定西侯府这一份?”

听到这句问话,蒋义罕见的有些踌躇,没有立刻回答。

于是,任礼只得继续解释道。

“倒卖军器固然是大罪,但是也得能坐实才行,如今时隔多年,想查起来只怕需要多费一番周折,我们将旧案翻出来,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并非是要置罗通于死地。”

“所以这件事,老夫必须要问清楚,如果这案子的证据,只有定西侯府这一份,那么事便简单了,让底下的弹劾一番,只要查无实证,便无大碍,可若是……”

若是当年的证据还有其他知道,那么这可就不是拖延之际,而是催命符了。

蒋义叹了气,片刻之后,终是开道。

“任侯,并非是老夫不愿实言相告,而是这桩事,年代久远,从到尾都是家父一手持的,所以,这份证据到底是不是孤证,老夫也拿不准。”

“如今家父故去,能够回答任侯这个问题的,恐怕只有即将到京的王骥了。”

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陈懋,也冷声道。

“还有就是,不要忘了,这次叩阙失败,对于三爷等在迤北的谈判,只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

“若是三爷那边出了什么差错,那咱们在这盘算的一切,都是镜中水月而已。”

好吧,这话是实话,但是听起来却总叫沮丧。

一时之间,花厅当中的气氛再度沉寂下来。

半晌之后,最终还是张輗开道。

“这件事的确麻烦,既然如此,不妨先让底下的上些奏疏,给罗通求,想来也能暂时拖延几。”

“至于旧案一事,一则是要想个法子,去跟王骥见个面,这件事,恐怕还要蒋兄出面,再则,营救罗通一事,毕竟是圣母的意思,到底如何决断,我等还是修书一封,陈明利害,看看圣母那边,到底是何看法,如何?”

任礼点了点,道:“事已至此,也只能先这么办了。”

说着,他看了看蒋义,后者倒是有些为难,道。

“如此也好,但是王骥的身份,回京之后必然会进诏狱,想要见他只怕不易,这种事,又不好让传话……”

闻言,张輗揉了揉额,道:“这件事我来安排,锦衣卫那边的狱卒,上回已经被我们买通了,想想法子,应该能有机会。”

于是,在这件事上,便算是勉强达成了一致。

送走了任礼和蒋义,张輗回到花厅,发现陈懋还坐在厅中,慢慢的把玩着手里的茶盏,似乎那花纹让他极为感兴趣一般。

见状,张輗苦笑一声,无奈道。

“舜卿兄,你也莫要太过多心了,照我看来,不一定就是有私下跟宫里有什么联络,或许,就是太后有什么其他的消息渠道,得知了罗通的事,也未可知,如今的局面,我等实在不好继续内耗啊。”

陈懋将手中的茶盏放下,气倒是依旧犀利,道。

“二爷真是这么想的?也罢,既然二爷愿意自欺欺,那也没什么不好的,久自然见心。”

张輗语塞,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得同样捧起茶盏,掩盖自己的尴尬。

所幸,陈懋也没有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结,换了个话题问道。

“最近一段时间,据说五军都督府那边,似乎不太平?”

提起这件事,张輗也是一肚子气,道。

“别提了,自从范广和杨洪上任之后,联合于谦,搞了一个什么九边战略,说是要整合边境的兵力,将辽东,宣府,大同几个军镇中间,再着重加派兵力,建设几个新的重镇,相互呼应,连成一线。”

“不过照我看,他们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要借此机会,将五军都督府当中的将领外调,打压我等的势力。”

闻言,陈懋也叹了气,轻轻摇了摇

大明如今的边防线上,真正能够称为重镇的,实际上只有宣府和大同两个。

次一等的,有辽东,宁夏,延绥,甘肃四个军镇,但是和前两个相比,无论是城防,驻兵,还是其他方面,都相差甚远。

总体而言,大明和蒙古的战略关系,正在经历由进攻到防守的转变。

洪武,永乐,乃至仁宣之时,基本以攻为主,因此边境隘众多,方便及时供应大军粮

但是近些年来,大明趋于守势,这种边境战略,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从防守的角度来讲,整合隘,集中优势兵力,增加边境重镇的数量,是必然的结果。

当然,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众多,那么镇守的低阶将领就很多,如果整合起来的话,那么大多重镇,都需要有资历,有威望的将领前往镇守。

如今的朝廷当中,能够挑起大梁的勋贵们又青黄不接,因此,真要是落实了这个九边战略。

能够有这个资格出镇的,也就只有五军都督府当中的中高级将领了。

而这些,恰恰是英国公府在五军都督府最大的底气,面对这样的局面,张輗怎么能不生气。

沉吟片刻,陈懋也有些无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