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十二章 赵匡胤的心思

第十二章 赵匡胤的心思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裴家是铁匠,倒是省了不少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一会把裴家两兄弟叫进来后,你让他们给你打造一个连弩。”

裴大姐却没有关注这方面,望着向外走的两,低声问道:“他们可靠?”

赵德昭点了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比我这一世的父亲还要值得信赖。”

太监并不是东方独有,在西方的历史上,太监群体同样写下了灿烂的一笔,参与了无数历史事件。

裴大姐点了点,说道:“裴家虽然很穷,但是对我穿越的这个裴大姐很不错。如果可能,让他们也都过上好子。”

“我会安排的。”看到大殿门正在跟小太监说话的刘小,赵德昭高声喊道:“刘殿。”

刘小连忙三言两语代清楚,又走进大殿。“二哥。”

赵德昭问道:“我记得我的农庄就在城外西湖畔,也有一个铁匠铺?”

刘小应道:“是,不过铁匠铺很小,只是为农户修补农具……”

赵德昭问道:“若我将裴家一家要过来,容易办吗?”

刘小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事儿不难,只要二哥写一个要的条子……,不,这事而不能二哥出面,因为禁军都要给中书令三分面子,他若从中作梗,反而复杂了。

不如让老去一趟都指挥使府,韩重赟视二哥为子侄,你开了,他会将事办的妥妥当当。”

赵德昭点了点。“那你晚上就去一趟韩府,把这件事办妥。在农庄给裴家安排一个住处,越快越好。”

如果让赵光义反应过来,知道他重视裴家,赵光义不敢明着对付他,对付几个铁匠,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片刻后,裴风裴云进了大殿,一进门,就看到了大姐跟皇子挤在一个罗汉床上,没有一丝隔阂。

他们一开始被皇子的身份震慑,浑浑噩噩,可是刚才离开了一个时辰,将自己妹妹跟皇子的事也想了个通透。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自己很少出门的妹子,跟皇子就这么熟了。

但是,看到大姐跟皇子亲近,他们也很清楚,自己家要发达了。

他们并没有觉得大姐才九岁有不妥,实际上,现在的百姓之中,结娃娃亲,童养媳的家多不胜数。

就是在民间,大部分家也都是十四五岁就成亲了。

他们在刘小的带领下,来到赵德昭的下手汉榻上坐下。

赵德昭开说道:“今撞伤了大姐,也是我跟大姐的缘分。今后让大姐在我的东宫里面生活,由我来照顾他。你们一家此后我也会多加照应,今后就挂在我的名下。”

裴风今年十八,也算是个大了。他在军营中修补兵器,相比一般的农户,也算是见多识广。

他自然知道,从匠户转为皇子的附庸,好处多不胜数。

首先,他们一家不用税赋,其次,也不用担心受怕地出征。

只要能完成皇子待的事,就能平静地生活下去。

他作揖道:“皇子赏识,小民一家自然感激不尽。不过,家族乃是小民父亲,这样的大事,还要他点。”

赵德昭点说道:“这是伦常,我自然不会现在就让你表态。今你先回去,问问你的父亲,明再来东宫回话。”

他忍不住望向了裴大姐,颤声问道:“大姐,你可随我回去?”

裴大姐虽然有以前的记忆,知道两个哥哥,家对她都很好。

但是她也不可能再回到那个贫穷的家里,因为对她来说,跟老公在一起更安全,更安心。

她笑着说道:“大哥,二哥,皇子待我甚好,今后让我留在东宫。以后,你们尽可经常来看我,有时间,我也会回去看望你们和爹娘。”

两兄弟没有想到来了东宫,把妹子就留这里了。

可是在赵德昭面前,他们也不敢以哥哥的名义强行把她带回去。

两兄弟相互看了一眼,颇有些无奈。

他们休沐,明要送父母过来,看来只能回去请假。

看看天色,耽搁不起了,遂向赵德昭告辞。

而在东宫之北的皇宫中,西斜,晚上的庆典进了正式的庆祝阶段。

看着场地内的好戏连台,摊戏正热闹,赵廷美忍不住说道:“皇兄,二哥平最喜热闹,今将他禁足,他在府内怕不是要憋发疯了。”

赵匡胤瞟了一眼似乎正在看戏的赵光义,朗声说道:“二哥今不识大局,理应受罚,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得到教训。”

在他们嘟囔道:“他哪里又做错了?今他陪广政君,哦,不,秦王一起坐车,就相当于代替你了嘛!”

赵匡胤摇笑道:“即便代替我,也该由你或者三哥代替,他一个孩子,懂得什么国家大事?此事无需再说,就让他在家憋几。”

坐在他们左侧的孟昶这个时候却搭话道:“陛下龙虎神,皇子也是英武不凡。半晌前同车,皇子还跟我谈起了蜀锦,想要大力推行蜀锦呢!”

他原意是想要结皇上和两个皇弟,可是这句话说出来,只有赵廷美略带讶异,赵匡胤和赵光义两都似乎不愿听这个话题,表冷淡。

赵廷美问道:“二哥跟你谈蜀锦?他知道什么是蜀锦啊!”

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表冷淡,他也知道自己自找没趣,不敢再谈。“也就随说了几句,不当什么。”

赵匡胤心里叹了气,跟赵光义说道:“三哥,再过两月就秋收在即,要准备筹备督粮队到各地催粮。此事关乎大宋稳定,不可轻忽,这事还是由三哥来做,我最放心。”

赵光义侧身行礼道:“皇兄放心,绝不会误了军国大事。”

督粮是个油水丰厚的差遣,得了这个好处,赵光义的脸色登时爽快了许多。

见赵光义脸色爽快,赵匡胤的心里那丝顾虑,这才彻底消散。

身为家族实际上的长子,赵匡胤这一生一直在尽量平衡整个家族。

从小他就让着弟弟妹妹,什么都不争,哪怕父母偏心。

如今父母都已经去世,而他也成为皇帝,他更是体验到了平衡一个家族的稳定,多么艰难。

特别是这个三哥,他一直觉得亏欠他许多。

当初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非他所愿,一切都是赵普和三哥自作主张,然后一帮义社兄弟跟着聚势,最后势不可挡。

而这最大的好处,也就实实在在落在了他的身上。

如果可能,他其实并不想当这个皇帝。

自唐以后,只是中原地带,短短的五十年年间,就换了五个朝代,前后十四个皇帝。

这还没有算辽太宗耶律德光打进汴京了几个月,最后丢下一个摊子班师回朝。

十四个皇帝,除了五个病死,老死,剩下的九个,都不得好死。

朱温,本想传位给养子朱友文,结果亲儿子朱友珪知道了,先杀朱温,后杀朱友文,朱温另一个儿子朱友贞又起兵杀朱友珪。

后唐庄宗李存勖本来立了太子李继及,结果魏博兵变,拥立大将李嗣源。

李存勖兵败战死,太子在从蜀地回来路上自杀,李嗣源继位。

唐明宗李嗣源在继位问题上举棋不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