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汉祚高门 > 0264 坐论苍生

0264 坐论苍生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沈园内的建筑风格并不像外所想象那样极尽时下园墅周圆曲折之美,反而没有太多的建筑,迈步行庭中,视野开阔,纵有一些亭台行廊建筑,也都是镂空而建,并不阻挡视野。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之所以取这样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是因为园中本身已有摘星楼这样宏伟的地标建筑,再做更多遮掩都是多余,过犹不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建康城布局本来就颇为局促,街巷曲折仄,由外内,视野顿时开阔,给以堂皇大气之感。尤其时下都中地价飞涨,寸土寸金,如此留白布局,本就是一种无言的豪奢。

但这并不意味着园中就半点点缀都无,杜赫被沈哲子拉着行园中,身边簇拥着各家子弟,隐隐已成焦点。园之后,脚下是一条笔直平整的石砌大道,上方覆以华美致的地毯,一路铺设到摘星楼外阶梯上。

而在这大道两侧,错落分布着美玉雕成的树,取态真可,先前门外杜赫恭言玉树生于江东,却没想到早在这园中成为现实。这玉树上悬挂着大大小小的彩色灯笼如果实累累,上方罩以金箔打造的幢伞,灯火折下来,洒落满庭金光!

行在这美美奂的华彩光芒中,拾阶而上,仿佛登天之阶。杜赫由关中南渡千里,也算是见多识广,可是如今身在这园中,亦觉目眩迷,忍不住感慨道:“若非身临此境,怎会相信世竟有此等仙乡!”

听到这话,也都纷纷笑起来,颇以自己能够出沈园而自傲。不独江东,哪怕整个天下,沈园也称得上是园墅之冠!

便笑着说道:“石崇有幸,未与沈郎生于同时,若不然,金谷岂得扬名!”

这话说得颇有几分狂傲,但就算是那些向来尊北贬南的侨门子弟,这会儿都说不出什么反驳之语。他们倒是不曾见过金谷园景象,但览遍都中,没有一处园墅可与沈园相提并论。

“金玉木石,本是无之物。若非群贤聚此,此园哪得壮观!”

沈哲子听到众夸赞,心中亦是不乏得意,只是面子上还要保持些许谦逊。凡事达到极处,可为宗师。他家在都中有这座园墅打底,胜过千言万语。许多当今的名士,根本不用再费心的去招揽,自然云集而来。虽然一时间不会有什么实质收益,但是对于声望的积累却是有极大裨益。

本身已经受恩良多,杜赫自然要对沈哲子加倍礼待,听到这话后便感慨道:“能以无之物,兴创伟岸格局,悉物趣,撼动心,中朝以降,首推沈郎!”

凭他的年龄声望,本无资格说出这种推崇评语,但作为新近南渡都之,说出这样的话来,倒也并不怎么让感觉突兀。

说话间,众便登上摘星楼,由此向下观去,波光粼粼的秦淮河、万家灯火滚滚涌眼底,一瞬间将胸襟都冲击得宏大起来,似要囊括天地!

早数之前,沈哲子便吩咐任球要搞一个大事件,因而今与会之远非身边这些。另有众多宾客早在高楼之上欢饮起来,而那些宾客便要比身边这一群年轻要有分量得多,诸如老牌名士中江左八达的桓彝、阮孚,名声稍逊但资历摆在那里的钟雅、荀蕤,江东顾众、孔群等等。

楼上这些,自然不是眼下沈哲子能够指挥得了,但能应邀而来,亦算是颇给面子。要知道早数年前,如顾众这种江东老牌名士,沈哲子屡求都不得见。但在如今沈园的宴会中,已经不算是最为显重的宾客。像桓彝、阮孚这种侨门旧姓的名士,才掌握着时下最为重要的话语权。

但由这些宾客亦能看得出来,沈家如今虽然也算是自立门户,但其实仍未完全摆脱庾家影响。眼下的脉除了江东故有和侨门比较弱势的河东等,其他的仍是从庾家阵营中吸收而来。

至于江左八达这两个,桓彝本就惯于往热闹地方去钻,如今趁着归都述职之际,也在热衷于培养儿子的名望和脉,不只自己出席,两个儿子桓温、桓云眼下也坐在他身边。

至于陈留阮孚,此公不能以常理度之,知道沈园有美酒盛景,自己便行来了这里,如今待在沈园的时间倒比待在他自家还要多。

皆知他的品如何,倒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况且他留在这里也不是吃白食,清醒时间不时留下几份墨迹供沈家取用。但即便是吃白食,只要此公不再进仕任官荒废正事,沈哲子便觉得他家酒食并不算是费,已经可称功德。

沈哲子一众登上楼来,楼中这些便都下意识望向杜赫,心内不乏好。他们这些较之路对时局的了解更刻,甚至本身在时局中就有各自的立场和位置,因而更加好沈哲子为何会态度如此鲜明的力捧一个南渡未久的关中士。

关于杜赫的身份来历,并不需要再复述赘言。因而上楼之后,沈哲子拉着杜赫坐在自己身边,逐一为他介绍厅中这些名士们。杜赫逐一上前礼见,众也都一一回礼,或劝勉或激励,态度并不因沈哲子的缘故而过分热切。就连那个向来不吝于夸赞旁的桓彝,对于杜赫这个侨门旧姓子弟同样没有太多闲话,只做礼貌应答。

沈哲子将这些的态度表现都收眼底,他要助杜赫在都中扬名,甚至于为杜赫来的去处做出铺垫,这些的反应和态度才至关重要。

待到杜赫重新返回席中,除了沈哲子身边一众年轻友对其尚有不小的兴趣之外,至于其他则都纷纷转回原先的话题,各自行乐。很显然这个年轻并未能成为厅中焦点,这让杜赫心中不免有些窘迫,觉得自己辜负了沈哲子的厚望。

沈哲子对此倒不怎么在意,就连元帝渡江之初都饱受吴冷眼,更不要说杜赫这样一个本就籍籍无名、又无长辈带挈的关中子弟。所谓的名望,本就是主观的看法,没有太多客观标准,别不愿意吹捧你,那是彼此没有利益或者感的契合点。

既然要助杜赫扬名,关于这些问题,沈哲子都已经考虑到。杜赫其他的才能,他了解不多,也不需要了解更多,眼下所知的内容已经足够。即便这个年轻有如他堂兄杜乂一样出玄儒的素质,那也需要长久的运作才能渐渐扬名,并不能获得一鸣惊的效果,这与沈哲子的设想并不相符。

觥筹错半晌,沈哲子便准备发声引导话题。他指着身边的杜赫感慨道:“永嘉昔年,胡害我王庭,妄窥器,时势大崩。虽有中宗兴创江东,但念及州板,终是怨怀。道晖兄之家实为冠带翘楚,悲而不闻王训久矣。今终于克尽险途,重归王统之下,实在可喜。”

杜赫听到这话,脸上却无太多喜色,避席而起,面北而立徐徐下拜:“悲我父祖失于虏庭,以我幼弱愚钝之才,纵然归于王化,又何益于世,何喜之有!”

本是宴饮正欢,不意突然听到这个不愿提及的沉重话题,兴致顿时消散,更不便再继续欢饮畅谈,各自默坐于席中。

等到杜赫归席之后,沈哲子又问道:“大江东流形如天堑,王化难以北行。道晖兄南来未久,不知可否为我等详述北地时下之形势。”

听到这个问题,众也皆露意动之色。时下氛围虽是刻意淡化北方的糜烂形势,但并不意味着对此漠不关心。有的是追思故土家庙,有的是担心胡南来,一时间纷纷侧耳倾听。

言道这个问题,杜赫自然有许多话要讲,从他亲身经历的羯胡与匈在中原进行的几场大战,到匈前赵的最终败亡,继而便是从关中沿汉沔一路南来所见种种。

听到这个亲历者讲述北地如今混如同沸汤的局势,以及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