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三月二十五,诸科唱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徐平一大早先把林文思送到东华门外,直等到他进了宫门才骑马离开。
这一天新科进士到贡院拜先圣孔子,及颜渊、孟子,各有固定礼仪,极其繁琐。一切忙完,已是午后,徐平急急忙忙赶回东华门外。
诸科的
数比进士多得多,达六百多
,徐平在东华门外直等到天将近傍晚,才看见林文思随着
流出来,满脸喜色。
徐平急忙迎上去贺喜。
林文思笑呵呵地说:“今年侥幸,以三传第六
及第。”
徐平自然要再恭维几句。诸科也与进士一样分及第和同出身,待遇上自然也有很多不同,同出身基本只能出任摄官,并没有真正进
官员行列。诸科之中只有九经可以与进士一较长短,第一
依照进士甲科授官,其他的待遇基本等同于最下等的同进士出身,还要吏部关试,作为选
守缺。
其实诸科里即使地位最高的九经与进士还是有很大差别,进士的政治路线是州县亲民官,中央各部门的官职,九经则主要在教育线上,最后大多都是进国子监教书。比如此时名高望重的孙奭,就是九经第一
出身,虽然也进了翰林,职事官却是判国子监。
徐平进士一等,与三传第六
的林文思政治前途已是天壤之别。不过这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又是老丈
,不敢有丝毫怠慢。
诸科唱名的场面与进士完全不能比,东华门外连个看热闹的都没有,只有一群新及第的举子吵吵嚷嚷,呼朋引伴去庆祝。
这种待遇自然也没有进士的期集等一系列仪式,林文思与熟识的新及第同年说些互相恭维的话,便与徐平一起骑马回到家里。
有徐家的资助,林文思一家也不用再把房子出租出去谋生,早已收了回来,作为自己在京城里的居所。
到了家里,庆祝筵席已经在后院里摆好,没有外
,不过是徐正夫
和李用和父子,连段老院子都没来。昨天为徐平庆祝已经热闹过了,今天就显得有些冷清。好在徐平是林文思独生
儿的
婿,两家就是一家,林文思只有打心底里的高兴,并没有什么不适。
林家没有
上酒席的时候,林素娘指挥着苏儿和秀秀收拾好了,便与张三娘躲进屋里,也有几个菜,一壶酒,几个
关起门来高兴。
喝过三巡,徐正便对林文思道:“亲家,如今你和大郎都功业已就,两个孩子的婚事的可不能再拖了。我听说这一两个月朝廷就会授官,一旦授官,就不能在京城里久呆,不知是也不是?”
林文思点
:“不错,依往年规矩,都是要求五月上任,朝廷立得有时限,不允许拖延。这样吧,这两天看看
子,让两个孩子下月成亲好了。”
徐正连连道好。今天还没出门,张三娘就跟他说了无数遍,一定要与林文思把徐平和林素娘成亲的
子定下来,不然今天就不要进家门了。
徐正完成任务,心
大好,连连与众
喝了几杯。
李璋坐在徐平身边,向他举杯:“哥哥,常说
生两大喜事,一是金榜题名时,再一个
房花烛夜,你如今一下占全了!”
徐平与林素娘经常相见,早已说起过婚事,也没了矫
劲,举杯与李璋喝了三杯,对他道:“你也年龄不小,以后常出去转转,看上了哪家姑娘便跟爹娘说一声,下个聘礼把
定下来。”
众
一起大笑。
此时没有后世全靠媒婆一张嘴的规矩,东京城里流行男
相亲,差不多的
家都是要男
相互看中了才会定亲。当然风俗渐渐奢靡,家里
孩长得漂亮的难免狮子大开
,要上一大笔聘礼,有点卖
儿的意思。此风渐长,京城里的
家便常有生男不如生
的慨叹。徐平的前世说是恋
自由,彩礼也一样打着跟
往上涨,并不比此时好到哪里,能以平常心看待这件事。
秀秀和苏儿两个小丫
屋里层外两边跑,端酒上菜,不一会就知道下个月徐平和林素娘就要完婚了,两张快嘴迅速就把消息传到屋里。张三娘
盼夜盼的就是两年事,一是徐平中个进士有出息,二就是早早把林素娘娶进门里生一一男半
。听见林文思应了
,大喜过往,礼物早就在怀里揣着,金钗子金镯子之类立即就给林素娘戴了起来。
这一顿酒席直吃到夜
,徐正吃得烂醉,全靠徐平扶到牛车上。张三娘心
正好,才没有骂丈夫丢
现眼。
此后的几天都是新科进士集会,不过不再强求每
都去,只是相熟对上脾气的小规模饮宴。徐平推说要忙着编《同年小录》,只是去应酬了几次,其他时间便就窝在家里。
四月初三,朝廷再次殿试,赐特奏名进士和诸科,都是同出身和试衔,纯粹收买
心给个安慰罢了。这是宋朝特有的规矩,举
多次参与过省试殿试都没有过,到了一定年龄便赐给一个出身,不管成绩好坏了。这规矩自太祖时候就有,后来越来越滥。特奏名制度反应了宋朝科举的最初目的,显然并不是为了招揽
才,追求野无遗贤更是说着好听,其实就是不让有能力的士
流落民间,成为引发动
的不稳定因素。事实上太祖时候进士不但取
很少,授的官也很小,完全不成为一
势力。直到太宗上台,由于种种原因,才刻意扶植这么一
新兴政治势力压制元老重臣,才开成以后的局面。
徐平自然不会关心这种事,只是与身边的葛闳、嵇颖和赵諴几个同年随
讨论了几句,便依然专心编《同年小录》。
这三个都是本年进士里最
读书的,葛闳字子实,与赵諴赵希平两个都是泉州进士,跟嵇颖一样都视书如命,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收集各种书籍。此时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比较发达,书籍之普及不是前世能比的。但雕版印刷刻版不易,小众书籍还都是靠手抄传播,三个
常常因为买不到一些小从书而遗憾。偶然到徐平这里,见他用一套活字编排《同年小录》便眼睛发亮,从此就赖在徐平家里,赶也赶不走了。
徐平也并没有把新编《玉篇》上的字全部制完,只是一套常用字,加上一些重字也已经近万枚,价格不菲。就是再大方,徐平也不可能把这一套字送给三
,正好抓他们来做苦力,帮着自己排版。
这三个
是书痴,竟然合作分工,一
把《同年小录》上用到的字挑出来,一
排版,再一个
用剩下的活字排他们找来的绝版书,
以继夜,废寝忘食,还天天都乐呵呵的,对徐平千恩万谢。
这种
不由得徐平不感慨,托
让庄里的徐昌加紧赶制新活字,能让三
也能印几部绝版书出来。不过活字配方还有些不尽如
意之处,不能完全达到热缩冷涨的要求,
后还要试验,徐平并没有把配方告诉他们。
好在这时的读书
对各种秘方还是比较尊重的,并没有追问徐平。
此时已
初夏,到了中午不免有些闷热,几个
便把工作场所搬到徐平的小院里。秀秀一直在一边打下手,去煮了些清凉解渴的汤水来给几个喝。
还没喝完,保福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名刺,对徐平道:“官
,外面有
送了这张名刺进来,说是本科的进士。”
名刺就是后世的名片,不过内容略有不同,虽然也有官职,便不会把一串
七八糟的什么各种理事之类的虚名
弄成一坨。除了官职之外,还有籍贯和简单的家谱,文雅点的还会写上自己得意的诗句,甚至画上特别符号。
徐平接过名刺,翻开看了一下,问身边的赵諴:“王素,我怎么不记得本科进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