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诸天道宋 > 第五十二章 这是个正经的种子

第五十二章 这是个正经的种子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军队在训练,工业在发展,武学在进步,大宋的农业也该提升提升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只有解决了大宋一亿多的吃饭问题,才能算是真正的开启武学大时代。吃饱了,才有力气练武啊!

上半年实在太忙,也没可用,所以他主动打消了种田的计划。

现在军队已经可用,江湖已经基本收服,连老农功都开创了出来,正是大显身手之时。

赵佶不吝啬的果断拿出了一千点的气运,浇灌了小麦的种子,至于水稻、糜子、高粱等作物,对不起,季节已经过了,等明年吧。

只有冬小麦,今年能够播种。

整整好几个仓库的小麦,足足耗去了赵佶几天的时间,这才都在鸿蒙空间里走了一遭。

化为了bt(高产变态)种子。

究竟怎样的高产,还不明确,需要试验。

至于试验用的田地,少林寺的僧田可是不少,还有开封府皇家的田产,都可拿来用。

而bt种子种植任务的执行,赵佶放心的给了苏轼。

苏大胡子虽然是个,但做事还是很靠谱,又一辈子沉沉浮浮,在东坡种过地,对农家的学问还是很有些研究。

不像其他的政客,只会党争,连五谷都不分。

得了赵佶的任命,苏轼当即便着手准备,甚至亲自跑了少室山一趟,和少林的大和尚以及山下的佃户沟通流,还有挖渠建水库,确保收成。

这些方面,苏大胡子熟得很。

他为何如此上心?

盖因赵佶拿bt种子磨了面,做了大碗宽面,老饕苏轼就彻底沦陷了。

间美味啊!

赵佶佯装思熟虑之后,很痛快的保留了一些bt种子当做粮,生,不可辜负了美和美食!

至于进朝堂,弄什么大的改革,赵佶没兴趣,从上至下的改革,究竟有多困难,看看王安石就知道了。

其实在他看来,大宋的问题不大,无非就是官员多些,夯兵多些,国家的赋税减少,土地兼并的厉害些就是了。

官员多那是因为国土面积小,夯兵多那是因为土地少,农民没办法养活自己才会成为流民,至于土地兼并,那是因为大宋根本就不阻止土地兼并,商业的利益已经远超土地的收益,所以他们并不重视土地,这就导致了一个可怕的后果,纳税的百姓越来越少了。

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丧失了北方大片的土地之后,又无限制的增长带来的麻烦,想要解决,就是要不断地开疆拓土罢了。

三万新军被周侗拉到各地剿匪练兵,兵工厂依旧在源源不断地打造神兵利器,拿下西夏和燕云,为大宋百姓获取生存空间,在赵佶心中一点都不难。

不知不觉,便又到了初秋。

大宋王爷的生活,依旧枯燥!

吃吃喝喝,进进出出,九浅一,大被同眠……如此枯燥罢了!

大图书馆里倒是来了不少生面孔,一再扩充,划分出儒道佛等多个研究院,汇集天下英才。思想在融合,武学在融合,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识诞生,也有旧的学问被淘汰。

倒是让赵佶又起了开创心学的心思。

儒家大厅里,已过花甲之年的程颐思熟虑之后,指着外面盛开的菊花,说道:“殿下,您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天下一切物都在心中。可是你看那些花,到了季节它自然就开了,过了气候它自然凋谢,怎么说心能控制它呢?”

“……”

一众饱读儒家典籍的学士齐齐点了点,等待端王教学。

赵佶伸手朝着外面一擒,以气御之摘下一朵,拈花而笑,说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阿弥陀佛!”

扫地僧道了一声佛号,似有所悟。他身后众僧也齐齐陷沉思,在悟着赵佶这句话。

虽然是儒家门在做学问,但道佛两家也大半都在此。

“敢问殿下,如何格心?”

程颐作为理学的奠基物,心学的源,立刻便悟出了赵佶话中的更层次的含义,兴奋而恭敬的问道。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凡知觉处便是心……本王有心学四诀,可传世!”

赵佶脸皮厚得很,毫无廉耻,读书的事,是偷、是抢、是盗吗?

“请先生教之!”饱读诗书的多位大学士虔诚的拜服。

赵佶浅笑,说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程颐吸一气,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心中种种不解豁然开朗,朝着赵佶便施了大礼:“先生解我多年之惑,当为吾师!”

赵佶伸手将这位文坛大佬扶起,笑道:“学问在于流,没有师徒之别,待老先生完善了心学,本王还要向老先生请教学问。这就是本王建立大图书馆的目的,格天下万物,方能穷尽天下至理,诸君共勉!”

“殿下大才,我远远不及也!”程颐愧不敢当。

黄裳更是面露惭愧之色,想他担任馆长以来,虽然勤勤勉勉,一不敢松懈,但学问比不得程颐,武学更是不通,简直都没脸见了。

他一再想推去馆长之职,但赵佶岂能放他离开,不断鼓励,信任依旧。

无崖子、扫地僧听到赵佶之言,也都是有感触,在端王之前,武学只是杀技,但在他手上,武学真正的成了一门学问。

所以有百家武学的出现,不断地被完善。

心学,就这样诞生了!

至于进一步完善,那就看在场这些大学士如何去解读,反正自己得了气运就好。

而就此之后,“格物”二字成了大图书馆所有禅。

武学,格一格才能进步。

谷物,格一格才能高产。

钢铁,格一格……

万物皆可格!

而就在赵佶弄出心学的时候,苏轼忙碌于乡间田埂之间。

那几大仓库的小麦bt种子,终于在少室山、在开封府播种了下去。

望着平整的土地,苏轼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然后从后腰抽出一本书,就在田埂上津津有味读了起来。

“万物皆可格!这小麦也可以格一格……”

大宋绍圣四年,有枯燥,有忙碌,有练兵,有习武,有做学问,不知不觉间悄然而逝。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