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明鹿鼎记 > 【0663 翰林院编修和詹事府主簿】

【0663 翰林院编修和詹事府主簿】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趟,你和三辅的事,我各花了二十万两纹银!”吴襄道:“魏公公说了,你是探花郎,按照礼制,必须先到那个那个什么翰林院去待上一阵,暂时没有办法安排更好的衙门。不过,等过几个月,一定给你安排一个好衙门,并且想办法给你弄个从六品!”

韦宝一汗,这就在自己身上花了二十万两了啊?关键自己不想去什么好衙门,自己想到山东地方上赴任啊。

不过,这些话,韦宝也不方便对吴襄说,家毕竟是一番好意,二十万两纹银也是很大的数目!“伯父,这怎么好意思啊?这银子我还给你,以后我的事,我自己打点就成,我与魏公公是可以见面的。”

“我知道,这不是我一点心意吗?这个银子是省不得的,你也不能还给我,不然我可不高兴。”吴襄笑道。

韦宝只得道:“那我只能给雪霞了。”

“那是你们两个的事,我管不着。”吴襄笑道。

“爹,那我呢?花了二十万两纹银,给我安置到哪儿去了啊?我这个三榜同进士出身,按照礼制,应该安排到地方当县令吧?”吴三辅问道。

“我的儿子怎么能去当什么县令啊?爹都给你安排好了,去詹事府!先弄个从七品的主簿厅主簿!过个一年半载,爹再给你想办法!詹事府是闲差,不用做事,不必担任何风险,最适合你不过!你只要不犯浑,不辱骂上官,不与打斗,爹保你一辈子太太平平当京官,等资历熬个十年八年的火候够了,外放当个布政使也不是不可能!”好家伙,吴襄已经将吴三辅这一辈子都计划好了:“家里也不用你弄银子,爹每月还给你多加零花银子!你多与同僚,与上官处好关系就成。这种官儿,天底下最容易当的吧?”

吴三辅闻言大喜:“成,我都听爹的。”

吴三凤听的有些吃味,觉得生活太不公平了,自己学问不比三辅差,可惜,自己这辈子怕是难以赶上三辅了啊!

吴三凤知道,这一切都因为吴三辅与韦宝是好朋友!在出来这么个韦宝之前,吴三辅只是家里闲一个,最不受待见啊!哪儿像现在,爹说话,三句话不离三辅。

不过,自怨自艾而已,吴三凤也不是傻瓜,也不敢摆在脸上。

“魏公公给了我好几个地方,我思前想后,最好的还是这个詹事府!因为有机会见到陛下啊!懂吗?能见着陛下,可是比拍谁的马都顶用。”吴襄老谋算的,乐呵呵的对几个解释。

吴三辅笑道:“那我得去学点木工活,听说陛下最喜做木工活!”

吴襄闻言,大喜过望,拍了拍吴三辅的肩膀:“儿啊,你到底是懂事了啊!有这想法就很好,不管有没有机会见着陛下,一技傍身总之是错不了的!陛下才二十出,少说还得做几十年天下!你怎么样都有机会见着陛下的。你与陛下有共同的喜好,将来见了面,也有共同话题。”

韦宝一汗,记得以前在现代看古代穿越小说,尤其是木匠皇帝这个时期的,都说要用木匠活与皇帝拉近距离,岂不知,满朝都是木匠好不好?

就像嘉靖皇帝一朝,满朝都是炼丹修士好不好?

詹事府,是明清时期中央机构之一,创设于明洪武朝。该机构为模仿明朝旧有机构并加以扩充,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其中置詹事、少詹事等官职。

洪武初年,置大本堂以藏古今图籍,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王。不久,太子居于文华堂,诸儒班侍从,又选才俊之士充伴读。

当时,东宫官属除了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宾客以外,还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谕德、赞善大夫,都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又有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及赞读等官。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定左、右春坊官,各置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又各设大学士。随即又定司经局官,设洗马、校书、正字。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因属官太多而无所统率,才设詹事院以总之。

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名詹事府,驾驭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等部门,统府、坊、局之政事,置詹事1(正三品),少詹事2(正四品),府丞2(正六品)。主簿厅主簿1(从七品),录事2(正九品),通事舍2

左春坊:职官有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谕德(从五品)各1,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2,左清纪郎1(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2(从九品,不常设)。右春坊的官员设置如左春坊。

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少詹事为詹事之副贰。明太祖对太子的教育很重视,既不随便付之以重任,又特设一套较前代完备的东宫官,以训导太子。

《明会要·职官七》引《明通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中书及都督府议,仿元旧制设中书令,欲奏以太子为之。帝曰:“取法于古,必择其善者而从之。元事不师古,设官不以任贤,惟其类是与,岂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礼师傅,讲习经传,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他军国重务,皆令启闻,何必效彼作中书令乎?”乃令詹同考东宫官,设少师、少傅、少保、詹事、率府使、谕德、赞善,宾客等官。

这表现了明太祖的卓见远识,詹事府官员对太子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以明太祖慎择其,常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据《明史·唐铎传》记载,初置詹事院,太祖对吏部说:“辅导太子,必择端重之士。三代保、傅,礼甚尊严。兵部尚书唐铎谨厚有德量,以为詹事,食尚书俸如故。”以后,凡东宫官缺,则命廷臣推举孝义笃行之京官兼任。英宗天顺(公元1457—1464年)以前,或尚书、侍郎、都御史兼任。宪宗成化(公元1465—1487年)以后,例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掌之,明太祖规定宫官由廷臣兼领,其谋虑是很远的。

据《洪武圣政记》记载: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二月,礼部尚书陶凯请选专任东宫官属,罢兼领之职,庶于辅导有所责成。帝曰:“古者不备其官,惟贤能是用。朕以廷臣有才望勋德者,兼东宫官,非无谓也,尝虑廷臣与东宫官属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或谋,离间骨,其祸非细。若江充之事,可为明鉴。朕今立法,令省台都督府官兼东宫赞辅之职,父子一体,君臣一心,庶几无相构患”。这说明了明太祖规定“兼领”之制是接受了西汉巫蛊之祸的教训。宫官“兼领”就可预防廷臣与宫官相构,而谋,“离间骨”。这是明太祖调节宫廷内部矛盾的重要措施。

通事舍掌东宫朝谒及辞见之礼。“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于太子,则引而举案”。春坊大学士执掌太子向皇上奏请及讲读之事。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校书、正字为洗马之佐,掌缮写装潢并校正典籍之讹谬。

不过,在明中期以后,詹事府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名实已不相符了。

总的来说,吴襄为吴三辅安排去詹事府,还是很有眼光,很有想法的。

不过,韦宝却觉得,二十万两银子买一个詹事府的从七品闲职,也就吴襄做得出来了,这也太贵了吧?

都是花大价钱弄肥缺,而吴襄倒好,花大价钱弄一个闲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