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文魁 > 六百四十三章 创刊

六百四十三章 创刊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孙有功满脸不可置信的色:“状元老爷,你不骗小吗?”

林延不由失笑,一旁弟子们也都是齐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众弟子们见孙有功这喜出望外的,也是在心底道,先生不仅不肯让我们白做工,也不肯让孙匠吃亏,真是仁厚啊。

“孙匠,你是质疑当今状元吗?”屈横江故意板着脸道。

孙有功吓得连连叩道:“小不敢,谢状元老爷,多谢状元老爷。”

又笑,这时一忽道。

“先生,弟子以为有些不妥。”

看去说话的是贺自明,他是南直隶,现为国子监监生,平喜欢鼓捣杂事,在学功堂弟子们闲谈时,知道他特别推崇宋时‘农商皆本’,而对大明‘重农抑商’的政策颇有微辞。

林延点点道:“自明不妨直说。”

贺自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算盘,一边拨打算珠,一边道:“先生,我们学功堂杂论半月一刊,一刊五百份,那一个月就是一千份,就算是一份二分五厘,一个月就是二十五两。但孙匠若不接其他活计,抛去雕版,器材之费,以及店里四名男工,两名工之资,还有纳朝廷的丁赋,给上的孝敬,一个月到手没有几两银子。”

孙有功听了连忙道:“状元公这些不妨事,小一个月赚这些钱已是很好了。”

孙有功其实心底打得是另外心思,虽说匠坊里只能接林延生意,但若是有富裕功夫,他可去官府或者其他匠坊打几天零工,这也是收

低层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的。

不过这话孙有功不好说,怕说出来惹林延不快。

林延对贺自明称许道:“此言甚善。你有何策?”

贺自明得林延鼓励,大着胆子道:“先生,弟子浅见,当初杂论定价两钱一份时,尚可售得五百份,眼下定价最多不过五分银,贩夫走卒都可买得起,不如售八百份,最多我们多费些纸张,墨工,但于我们与孙匠盈利都有好处。”

“有何好处?”弟子们问道。

贺自明拨打算珠:“你听我说来,若是售八百份,那一个月就是一千六百份,暂定价五分,一个月就是八十两,得资学功堂与孙匠各半,那就是四十两。若是一个月四十两,孙匠以为如何?”

孙有功感激地连连道:“使得,使得,这都比小一个月赚得还多了。”

一个月多出了十五两,不仅养活这一个匠铺了,还绰绰有余呢。孙有功这么说,他下面几个匠也是高兴,低声私语各个都有喜色。

林延听了点,他压缩成本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刊普,只要能识字的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地步。

林延又向其他弟子道:“自明此言甚善,你们觉得还有何改进之处吗?”

见贺字明提出一条建议就得到林延夸奖,众弟子们都是开动脑筋。

陶望龄向孙有功问道:“孙匠可雕多少字?”

孙有功开道:“一从早到晚可雕得三百多字,小雕板几十年,很少错字,但再快就易错了。还有我这儿子新学雕版不过数年,但两三百字也是不在话下。”

听孙有功这么说,贺自明道:“那一以五百字计,学刊五千字需十刻完,加上印刷装订,最少要十二了,这还不算上编撰之功呢。”

几名弟子议论道:“是啊如此太慢了,先生在课堂上讲义,弟子都是立即摘抄,外面书肆都以银雇我们士子抄写讲义后,给他们一份,若等个十二,恐怕京城里的读书早就手一份。”

一名弟子道:“这还不简单,我们禁止讲义外借就是,若是谁敢,我们就将他逐出学功堂。”

“这如何禁得了?就算能禁得夹带,若是记心甚好的,出了堂也可默下大半。”

林延听了,心想论及效率,雕版印刷确实不如活字印刷。活字印刷只需排字就可以了,但问题是活字印刷的模具比较贵,导致成本下不来。

一名弟子建议道:“先生,不如换木活字或是泥活字,虽贵了一些,但所费之功却比雕版印刷更快。”

听说要换木活字,泥活字,匠坊里的听了都苦着脸,孙有功嘴唇一动,想说又不敢说。

一名弟子建议道:“先生,雕版印刷若是多雇,也未必会慢。我们可以让孙匠在司经局应役的大儿子,也回家帮手。”

孙有功心态此刻早已转变,初时是不愿,眼下是担心林延反悔,但听这弟子这么说道:“是啊,状元公,小可以让大儿子回家帮忙,只需缴代役银就好了。”

明代嘉靖以后,因匠户逃亡太多。

朝廷对匠户也有优免之策,一是本要上京班匠,可缴纳匠班银,免除千里迢迢上京班之苦。朝廷规定,匠班银一两八钱﹐遇闰征银二两四钱,匠户钱即可免除南北奔波之苦。

同样住班匠若不愿给朝廷应役,也可向朝廷缴纳代役银,让朝廷自己雇匠,住班匠代役要纳一月一钱。虽然这代役银中间要经层层盘剥,但总体而论已是比开国时,朝廷强制服役好了许多。

林延笑着问道:“你舍得让你儿子从司经局回自家匠坊帮忙?”

孙有功也有些犹豫,倒不是匠坊里添了一,利润就薄了,还要缴代役银的缘故。匠在司经局应役还算不错,不似其他的官匠坊,每绝早局﹐在官吏监督下造作抵暮方散。

当然若是林延的印书是长久之计,孙有功定是让儿子辞了司经局差役,回家专心帮忙。但万一林延以后不了,他大儿子重新进司经局,也没有这么好的差事了。

林延看出孙有功脸上的为难之色,对那提议的弟子道:“即便如此,一也只能雕八百字,那还是太慢了。”

见弟子们又继续思考,林延点点,他心底早有定计,所问只是看看弟子们所言能否与自己相合。

事实证明集思广益很有效果的,众思考一番,陶望龄突然面露微笑。

林延见了道:“望龄有策直说。”

陶望龄见林延询问道:“先生,弟子有一策,我们将学功堂杂论由原先十五一刊,改至一旬一刊或七一刊,甚至五一刊,并将一刊五千字减至四千三千字,甚至两千字。”

“如此缩短刊期,不需几,孙匠就可完工了。”

“两千字?五一刊?那不与朝廷邸报差不多了吗?”一名弟子立即反对道。

一名弟子道:“我以为陶师兄所言有理,但两千字确实太短了,五一刊也太仓促。我们不如七一刊,一刊三千如何?”

听了这名弟子这么说,徐火勃他们思索一阵,都不出言反对。

林延最终也是点了,七一刊,其实就是与后世的周报差不多了。

学功堂杂论是自己试行之举,若是成熟,下面自己会推行有关民生政治的报,晚报,时报。

贺子明立即拨打算盘道:“一刊五千字,给银两分五钱,三千字,则给银一分五钱,八百份则是十二两,二十八即是四十八两。一月最少可五十两。孙匠你以为如何?”

孙有功与手下的匠此刻已是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了,马上坚决地道:“小立即让老大滚回来就是,全家一并为状元公鞍前马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