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十章 烟台(五)

第一百十章 烟台(五)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1643年5月30,小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毅百无聊赖地坐在码边临时搭建的一处木板房内,看着一帮朝鲜民夫在几个本土农业部过来的技术员们指导下给红薯育秧。经过将近十天的忙碌,东岸已经清理出了相当一片被当地明朝放弃的荒地,准备复垦并种植上土豆、红薯、玉米等东方所没有的的高产作物。这些作物不挑地,适应强,产量高,绝对适合当下的形。

而在前方的八旗军队的营寨旁,已经聚拢起了大约数百名附近的流民。东岸在此地支起了大片的粥棚,然后派出骑兵到远近地区宣传,以吸引附近地区的百姓聚拢到这边来。这些出去宣传的骑兵基本上都是从水手中挑选出来的明、朝鲜出身,且会骑马的之士。他们一共十余,分成三拨,一拨往东,前往宁海州、威海卫、成山卫等处;一拨往南,前往文登县、靖海卫等处;最后一拨则是往西,前往福山县、蓬莱县、栖霞县等地。

这些东亚出身的士兵和本地百姓在相貌上差别不大,由他们出去忽悠比派那些欧洲、黑出去强多了。登、莱二府刚刚遭鞑子蹂躏没多久,失去了所有财产的佃农很多,他们成群结队地往那些没被鞑子攻过的府县聚拢,期望能找到让自己一家老小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里活下去的吃食。

因此,当东岸的骑兵在残空旷的乡下野地里游时,便经常能遇到这些少则三五成群、多侧几十上百一群的难民队伍。每到这个时候,在确保自身安全后,他们总会从自己随身携带的粮(麦饼、咸鱼、牛)中拿出一部分施舍给这些饥饿的难民,然后连说带比划,劝说这些难民跟随自己回到芝罘岛烟台要塞。到了那边后他们可以在东岸手底下活,然后换取自己及家的一三餐。

很多自忖去了别的州县也很难混下去的当场就跟了他们离去,也有少部分尝了他们提供的美味咸鱼和牛的流民觉得跟他们混生活水平可能更好,也跟着去了。当然还有相当部分的难民。尤其是那些有村长族长之类的耆老带队的就对东岸的劝说理也不理,尤其是听说他们是来自外洋的某个国家时更是心生鄙夷和警惕,几乎将他们和鞑子等同对待了。令遗憾的是,其实后面这一类还要占了多数。他们宁愿去附近的文登县、登州城、黄县等地忍饥挨饿地碰运气,也不愿意跟这些可疑的短发外来者走。

这令很多明出身的士兵们扼腕叹息,他们中大部分也是流民出身,对这些可怜的苦楚感同身受,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到达间天堂般的东岸去生活。无奈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满腔热大多数时候换来的都是疑虑、不解和敌视的目光,甚至有不少怀疑他们是从辽海那边跨海过来的假鞑子,是来骗他们去辽东当包衣隶的。

每当遇到这种况,大家也只能选择走避,因为再不走的话也许家就把你当做鞑子绑起来送到官府去换钱了。反正种子已经在这些流民们的心里播下了,已经让他们知晓了在芝罘岛一带有东岸开设的粥棚,那么等他们到了登州城等地发现自己依然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记起今之事,这时候不指望全部,至少有一部分选择前来东岸这边乞食那就全值了。

粥棚已经在外面设立了将近一个星期了。一个星期内总共来了八百多名登州府的难民,大部分都是佃户出身,他们在东岸的指挥下开挖排水沟、平整地基、复垦荒田、修建码,忙得不亦乐乎。难民中还夹杂了少量匠户出身的手工业者,如木匠、篾匠、铁匠之类的工匠,甚至还有极少数落魄的读书和郎中,这些作为“特殊才”可以不用参与那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转而从事与他们老本行相关的一些技术工作,算是东岸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认可。

而令所有这些难民们都感到欣喜的是,这些自称“东岸”的色目给他们提供的竟然是一三餐!即早、中、晚三餐。尤其是对一些明显营养不良的小孩他们还给予了优待,这些小孩每天都能吃到腥乎乎的牛和香汤,在东岸宰杀牲畜的时候他们甚至还能吃到一些。这种举措迅速收买了很多的心,尤其是那些家有小孩的父母。看到这些“东岸夷”并没有如同传说中的吃心、吃小孩,反而处事公正、纪律严明——嗯,那些看起来黑漆漆的昆仑除外,行事颇有法度,一个个顿时都放下了心来。

管他们是谁呢,只要能给自己饭吃就行。特别是在看到自家小孩每里跟在那些色目军汉的后面。不时讨得一些糖果、乃至闻所未闻的罐时,他们是真的从内心开始有些接受这些了。也许这些并没有老爷们说得那么坏?他们跟那些到处烧杀抢掠的鞑子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罗天生前天就从山所那边回来了,作为对他甘当带路党的奖励,东岸将目前芝罘岛这边全部约九百名明给他管理,并将他带路的事迹在明中广为宣扬,然后当众给予了大量的赏赐——这让罗天生的脸都白了。他当然明白东岸是堂堂正正地摆了他一道,让他趁早断了某些首鼠两端的小心思,从此死心塌地为东岸做事。不过东岸也没亏待他,价值数百两银子的东岸银元在前天就已经到了他的手上,同时还有数量不菲的各式花布。这让从没见识过如此多财物的罗天生差点瞪了眼珠子,心里对给东岸做事隐隐也没那么抗拒了。

如今的罗天生身边也跟了几个帮闲,对于这几个帮闲的身份,东岸也予以了确认,并和他们正式签订了工作合同,每每月可领到薪饷二元或者等值的粮食,而罗天生的工资则达到了五元每月,算是对他管理者身份的肯定。

“李大,昨运回之第一批青石业已用完,今早金吾圭向我催料,扬言再无新石这地基怕不是要延期。小不敢擅专,因此特来请示大此事该如何料理?”罗天生在李毅的办公室外申请获得许可后方才内,然后向李毅禀报起了发生的事。

金吾圭是东岸委任的朝鲜的管理者,他和他手下大约十余均是济州岛上流放的朝鲜犯官家属,因此对李朝有着刻骨的仇恨。在这种仇恨驱使下,转而为帮他们出的东岸服务,并顺便提高下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目前这里的一千名朝鲜都归金吾圭管理,送大号“金科长”,算是这里有有脸的物之一了,与罗天生罗科长隐隐形成了竞争关系。罗天生及其党羽更是污蔑金吾圭为“金乌”,以暗中取乐。

“青石没了,就去挖!”李毅不耐烦地说道,“山所那边足足有1600在拆城、运输,昨天又给他们增派了三百,1900还不够那就继续增派!直到够了为止!反正这里目前也用不了太多,复垦、挖河、修水库给我留个一千壮男壮就可以了,其余都可以派过去。唔,那几十个小孩子不要动,我这边还要教他们学习呢。”

罗天生一听眼珠子转了转,觉得自己可以将那些朝鲜子都派到山所那边去拆城墙这种重体力活,最好能把金乌那个碍眼的家伙也一起踢过去。至于那些大明百姓么,自然是可以留在本地些开垦田地之类的相对轻松的活了。

“是,大,小知道该怎么办了。”罗天生面有喜色地说道,想了想后他又补充说了一件事:“昨在营内散播朝……嗯,明国朝廷要发大军来清剿我们,很多愚夫愚轻信,被煽动得心惶惶,昨夜更是有欲趁夜逃跑……”

“嗯,这事我也知道了,是那个读书脑壳读坏了的秀才闹出来的事吧?”李毅漫不经心地说道,“已经被我拿下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