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赵弘润心中真正的目的,自然不会是造一把尺子那么简单,他真正想做的,实则是
确度量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要知道,度量衡是一切
细活的恒定标准,没有
准的度量衡,赵弘润心中的蓝图根本无法实现。
不可否认,无论是工部还是冶造局,都有尺子这种必须的工具,但遗憾的是,那种尺子虽然叫做尺子,却远远达不到赵弘润所认可的要求。
次
,赵弘润一大早就来到了冶造局,而且,他叫王甫请来了局内经验最是丰富的匠师,请这些老师傅们协助打造他心目中第一把最标准的尺子。
而此时,赵弘润下令使冶造局内匠工们月俸翻倍的命令,早已传遍了整个冶造局,这使得冶造局内那些匠工们,在欣喜万分之余,对赵弘润的认可更是凭增了几分。
不过这也使得,当赵弘润在一处空地上准备打造他心目中第一把标准的尺子时,周围站满了他冶造局的匠工们,那些匠工无不睁大眼睛好地瞅着,想看看这位给予他们匠工们优厚待遇的肃王殿下,究竟想
什么。
这些
……没事做么?
说实话,赵弘润并不喜欢自己在做事时被
围观,这会让他感觉很怪异。
可能是看到这位肃王殿下皱起了眉
,身旁,冶造局局丞王甫小心地解释道:“殿下,营建司的
正在拆除那些工棚,按照殿下所吩咐的建造砖屋,所以……殿下若是不喜,下官叫他们退散。”
还真是闲着没事做啊……
听闻此言,赵弘润不禁哑然。
不过在望了一眼那些好张望的工匠们后,赵弘润摇摇
阻止了王甫,因为他觉得,或许这是一个让冶造局内所有工匠一同参与打造尺子,培养他们归属感的好机会。
见此,他上前走了几步。笑着对周围的工匠们言道:“诸位恐怕是在纳闷,纳闷于本王究竟想做些什么,其实很简单,本王只是想要打造一把尺子而已。”
听闻此言。工匠们不由得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一来是他们冶造局早前就有尺子,二来,事实上冶造局的
,并不怎么用尺子来衡量物体的长度,他们更习惯用麻编成的绳子。以及自身的身体构造来测量长度。
甚至于,寻常的民众,他们家中也是没有所谓的尺子的,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他们凭借自身身体的构造,就足以应付
常中需要测量长度的事。
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流传有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的测量标准。
所谓的布手知尺,指的就是手掌舒展后,手腕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几近于古时的一尺。
注:还有一个“拃”的说法,即右手做出打手枪的动作,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的距离,也几近于一尺。顺便提一句,
子的手普遍较小,因此,当
子做这个手势时,这个长度的单位称之为“咫”,比“尺”略短。
而布指知寸这句,布指。指的就是拇指,即拇指最宽处的距离,就几近于一寸。
注:有另外一个说法,说是中指第二个指关节的宽度。
而舒肘知寻。这就明了多了,寻,即成年男子在将双臂舒展平举在两侧后,从一只手的手腕到另外一只手的手腕处的距离,差不多是八尺左右。
因此,古
就算不必用尺子。也可以测量出一个物体的大致长度。
打个比方,比如测量一间房屋的长度,匠
们会先用一条长绳来测量,然后在另外一端做上记号。
而接下来,左手捏住绳子的一端,右手轻轻握住那根绳索,然后舒展双臂,平举在身体两侧,这个时候,从左手手腕处到右手手腕处的距离,就相当于一寻,大概是八尺左右。
随后,用左手再次捏住右手位置的绳索,再次重复这个过程,测量出第二寻,一直到最后,不足一寻的距离,再用手掌再测量。
于是,用一寻的次数乘以八尺,再加上最后用手掌测量出来的长度,便可以测量出这间房屋的大致长度。
这个技巧,相信任何一名匠工都懂得。
但遗憾的是,这并不符合赵弘润的要求,因为他要求的是
确。
“殿下,麻绳搓好了。”
郎官陈宕将几条大概小拇指粗细的麻绳递给赵弘润。
“唔。”
赵弘润伸手接过了麻绳。
对于制造第一把
确的尺子,赵弘润曾反复思考究竟该用什么名词来作为基本单位,事实上,他更习惯用米、厘米,但遗憾的是,以大魏目前的条件,他根本造不出他印象中那些
确的尺子。
他只能沿用古
传下来的老办法,顶多做得更加
确,这样才容易被魏
所接受。
“所有
站成一排。”赵弘润吩咐道。
众围观的匠
们面面相觑,不理解赵弘润为何要他们站成一排,但是他们并没有丝毫抵触,谁让赵弘润在
主了冶造局后,便将他们的月俸翻了一番呢?
寻常成
高度……寻常成
高度……
赵弘润在
群中走过,一边走一边挑选着合适的实验对象。
排除一个最高的,排除一个最矮的,其余剩下的二十岁以上男子,赵弘润叫宗卫们用那些麻绳测量出平均高度。
而最终那条代表着冶造局内
员平均高度的麻绳,赵弘润便将其确定为一寻,即八尺。
然后,赵弘润将这条麻绳拉直、对折,得出四尺的距离。
重复这个过程,得出两尺的距离。
再次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得出一尺的长度。
至此,赵弘润得到了长度的第一个
准单位,尺!
而与此同时,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匠
们,当即对照着这个麻绳的长度,用刨刀在一块木板上刨出了相同长度的木尺。
将这把代表着尺的木尺对分,得到半尺的距离。再将半尺分作平均五等份,赵弘润便得到了第二个
准长度单位,寸。
紧接着,刨制十把长度一尺的木尺。再将这十把尺子拼接在一起,组成一把长尺。
然后,那些匠师们又重新用一根更长的木
,重新刨制出这把代表着丈的长尺。
而这个时候,赵弘润也得到了第三个
确单位。丈!
剩下的事
就好办了,无非就是沿用原先老的单位换算,一丈为十尺、一尺为十寸。
而在寸的基础上,赵弘润继续细分,用同样的办法将一尺分为十等份,得出第四个长度单位,分。
注:约等于两毫米左右。
事实上,分的单位下还可以细分,即丝,十丝等于一分。不过赵弘润觉得目前他们冶造局还用不到分得这么
细的尺子,所以就作罢了。
双手举着那把一尺的木尺,赵弘润目视着四周的工匠们,大声喊道:“或许诸位还在纳闷,纳闷于本王为何会制造这一把尺子而兴师动众,那么现在,本王告诉你们,我等今
合力打造的这把尺子,它绝不仅仅只是一把尺子,它代表着新的长度标准!”
听闻此言。周围的匠工们面面相觑,或有一名工匠小心翼翼地说道:“肃王殿下,殿下依此造出的尺子,在长度上与工部的尺子有所差异。这……”
赵弘润抬手打断了这位匠工的话,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本王不是说了么?今
我冶造局的这把新尺,才是一概长度衡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