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天下豪商 > 第570章 强盛大国

第570章 强盛大国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大宋建中靖国二年正月初一,同时也大辽乾统二年的正月初一。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对于和大宋隔海而望的高丽王国来说,今年也是乾统二年。因为高丽国是大辽的藩属,不能拥有自己的年号,必须使用辽国的年号以示顺服。

高丽王都开京,还是一如既往的冷冷清清。如果用后世的目光来看,这座高丽王京甚至不能成为“城市”,它只是一片弯弯曲曲的土墙圈起来的山山水水。城内的面积并不小,城墙的周长有两万九千七百步(差不多四十几公里),城门有二十二座。就占地面积而言,算是非常宏大的。

但是夯土的城墙里面,却和外面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山青水秀。只有在靠近半月形的开京内城的地方,才多了那么一点气,有了那么一些半死不活的商业和手工业,还有一些看上去比较气派的商住宅。

和这片开京的商业区紧挨着的是内城的南大门,南大门内,则是两班贵族的聚居地和一些寺庙,以及一座倚着松嶽山而建的皇城满月台。不过大部分的内城地区还是和外城一样,都是山山水水,一片被称为松嶽山的丘陵就占了高丽开京内城一多半的土地。

如果有什么蛮夷打进了这座京城,等待他们的不是巷战或是大肆掠夺,而是一场山地丛林战——高丽的首都里面,绝对是可以打游击的!

这大概也是在历史上对灭亡高丽国没什么兴趣的原因吧?灭亡了又能怎么样?住到高丽开京去打猎吗?那还不如就在按出虎水旁呆着呢。

吴延宠这个时候已经从迹般发展起来的界河商市,回到了晚上出门要当心遇上野猪和野狼的开京了。大年初一的时候,他正和几个重臣一起,跟着大王王颙在太庙里面祭祖。

高丽国的制度很多都是抄袭自大宋的,不过仅是抄了皮毛,里面的东西在吴延宠看来还是他们自己的那一套,比如伦——高丽王氏是搞族内通婚的,最流行哥哥娶妹妹。不过他们也知道哥哥娶妹妹是有违伦的,所以在娶妹妹的时候会给妹妹改个母姓。

另外,高丽国的重文轻武和科举也有点形似而不似的……

这会儿吴延宠就跟着王颙进了供奉高丽显宗王询的庙庭。君臣们先是拜了显宗的牌位,奉上了祭礼,然后就听见王颙用流利的汉语背诵起了显宗大王的一首七绝:“庚戌年中有虏尘,汉江滨。当时不用姜公策,举国皆为左衽。”

吴延宠将目光投向了配享显宗庙庭的守太师兼中书令,天水郡开国侯,推忠协谋安国奉上功臣姜邯赞的牌位。

这位姜邯赞就是昔高丽契丹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姜公!他是高丽开国功臣姜弓珍的后代,在高丽成宗年间状元及第——高丽国好像出了几个状元军事家——在后来的显宗年间拜为上元帅,在最后一次高丽和契丹的大战中,率领二十万高丽大军(当然是号称的)迎战十万契丹大军,并且在高丽州取得大捷。

而在州大捷后,姜邯赞也没有因为功高盖主倒大霉,而是担任了高丽国的门下侍郎同内史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直到致仕,退休后也照样荣华富贵,一再加官进爵,活到八十四岁才去世。

同姜邯赞同时代的高丽名将姜民瞻(进士出身)、崔冲(状元,号称海东孔子)等,也都在战后安享荣华。

从这些高丽状元进士个个都能上战场,而且打完胜仗还能善终来看,高丽的确也没学会以文御武的髓……

“庚戌年中有虏尘,汉江滨。当时不用姜公策,举国皆为左衽。”

在王颙念完了祖宗留下来纪念功臣的七绝句后,陪伴王颙的大臣们也跟着一起念了一遍,然后又一块儿向姜邯赞的牌位拜了拜。

吴延宠心下明白:大王一定是下了开战的决心,所以才会在祭奠显宗先王的时候大张旗鼓拜祭了姜公。

这是鼓励两班重臣们向姜公看齐啊!

……

高丽王国的宫城满月台,也和开京一样,是建设在一片山丘之间的。

单论占地面积,比开封府的皇城可大了不少,不过皇城的土墙之内,却有不少起伏的山丘错落其间。被称为“寿昌宫”、“仁德宫”和“寿德宫”的三座宫殿,看上去就像三座宋朝的地主大院,散布在小山包之间的平地上,布局凌,一点也不整齐。

高丽国王常处理政务、接见大臣的地方是仁德宫的长和殿,是仿照着宋朝的宫殿建筑起来的,不过却处处透着粗糙,一看就是个马马虎虎的劣质仿品。

高丽国的大王王颙,这个时候就在光线昏暗的长和殿中端坐着,穿着一身红色的袍服。这位大王蓄了一部大胡子,坐姿也非常威武,有那么一点武将的风采,而且他的王位也是凭本事篡夺来的,所以在当下的开京,是有不少大臣当他是一位大有作为的明君雄主的。

雄主王颙此时正抖擞地听着大臣吴延宠在汇报“军火贸易”进展的况。

而吴延宠则已经说完了“用税关抵押换取兵器”的办法,正在说着自己的分析。

“大王殿下……据臣观察,大宋现在越来越像一个于计算的商了,他们既想要收复燕云之地,又不愿意真正走强兵备战之路,所以就只能投机取巧,想要通过扶植辽国的对手来达成目的。而我高丽国力蒸蒸上,已经有了强盛大国的影子,是宋唯一的指望。”

“既然唯一的指望,那他们为何不送我们兵器?”高丽大王王颙淡淡地问。

“因为大宋惧怕契丹,不敢公开支持我们北伐生真。”吴延宠回答,“所以他们才要用贸易的形式,向我们提供兵器……不过我们只需要给出200万,就能拿到价值600万的现成的兵器。比购买原料,自行制造加工要划算的多。”

这个时代的高丽子当然没有发展制造业的想法,一样的钱,拿到现成的武器当然比拿到原料划算了。至于大宋军器监的武器质量有点差的问题,高丽国君臣也不在乎。毕竟再怎么差,也比高丽自己的东西好啊。

现在的高丽首都都跟个森林公园似的,他们的手工业是什么水平就可想而知了。虽然不乏少量的品——高丽国是庄园经济,两班贵族的庄园里面有点良匠——但是要准备十几二十万大军是不够的。而要扩大生产,就得派徭役拉壮丁了,至于拉来的壮丁会不会手艺活,那就管不了啦。

高丽国就这点土地财赋,根本不可能供养数量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劳动者,而且高丽国自显宗朝和契丹的战争结束后,到现在80多年都是太平岁月,也不需要养那么多造兵器的工匠。

“尹卿,你怎么看?”

王颙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征求起了知枢密院事尹瓘的建议。尹瓘曾经多次出访辽国和大宋,对两国的况比较熟悉。

“大王殿下,臣赞同将海州关和釜山关买扑给宋,以换取400万缗用于采购兵器。”尹瓘道,“因为我国已经80年未遇大战,虽然国力鼎盛,但是兵戈之事,已然多年未修。而生真诸部,连年内讧,各部多有悍勇之士,非用十倍兵力才能确保取胜。”

“那生真各部有多少战士?”

尹瓘说:“各部若是合兵,当有两万壮士。如果只看兵力最强的按出虎水完颜部,大约有3000锐。至于曷懒甸诸部,可用之兵最多有2000。”

“哈哈哈,”王颙大笑了起来,“昔10万契丹尚且为我所败,如今不过数千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