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二百三十章 军校校训:亲爱精诚

第二百三十章 军校校训:亲爱精诚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个一般的军户。

对军官的要求,要比对普通的士兵更加严格,因为军官是一支军队的灵魂,这也是后世的国家所普遍认同的理念,因此在军事学校里接受训练的军官,他们所接受的训练严格程度要远远高于普通士兵。

朱楧也打算在肃国的军校里彻底贯彻这一个理念。按照大明朝的法令,指挥使及其以下的军官才允许世袭,指挥使以上的军官只能升任,不得世袭。军事学院开办之后,那么上到指挥使家的子弟,下到百户家的子弟都会在一所学校里学习,虽说大家都是同学,但是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阶级属,一名百户家的子弟见到自己卫的指挥使家的子弟肯定是点哈腰当小弟,因为自己之后得在家的手下活,不学乖一点怎么行?

这样以来,那些指挥使家的子弟难免会骄横一些,对于学校的各种禁令不放在眼里,甚至连教官和校长都不放在眼里,认为自己就是来这里镀镀金,三年之后,就会荣升为掌管一个卫所的指挥使。

而且这种况容易造成拉帮结派的现象,一个卫的军官子弟都围在自己将来的指挥使旁边,与其他明争暗斗,对军队的整体团结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有鉴于此,朱楧规定,军官子弟上军校时,采取科举考试的糊名制,每个不许透露自己的名字和单位,只有一个代号。有关学生的一切信息都要由校方封存起来,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否则严厉处置。

学生上军校的三年时光为全封闭式训练,只在端午、中秋、过年之时允许家前来探望,而且跟监狱探监一样,一个一个地进行探望,防止泄露他们的个信息。此外,学生在校内要对自己的个信息严格保密,如果私自像他泄露,立即开除,不得承袭父亲的职位。

虽然这么做没有办法完全杜绝学员们以身份拉帮结派的现象,因为一个卫所的军官子弟很多都是从小玩到大,到了军校里面让他们装作不认识也不是很现实的事,不过朱楧的目的是要借此告诉所有的军官子弟,进了军校一律平等,没有什么指挥使家的公子,千户家的少爷,全部都是只有代号的学生,军校里面一切都是扯淡,只有自身的成绩才是硬通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他还规定每年毕业之时,军校里会有百分之五的学院被评为优秀学员。凡是优秀学员,将来在竞争职位的时候,在与他功劳相当的况下,会被优先考虑,任何不得打这个规矩,否则严惩不贷!

相信在严厉的法令和巨额的诱惑面前,所有的军校学员都会拼命学习,上求一个好的前程,下则希望保住自己的铁饭碗。

封建社会有千般不好,万般不好,但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国家的办事效率,毕竟这个国家就掌握在君王一个的手里,他想什么都是一句话,谁不积极执行轻则丢饭碗,重则吃牢饭。

设立军官学校的战略构想已经提出,就得以迅速执行,校址很快就被选好,各级军官也都纷纷表示拥护王上的法令,积极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军校。

一所军官学校,光有完善的设备和严格的训练还不够,必须要有自己的,要有自己的信仰,否则除非你的装备可以碾压对方,要不然就会将来的对抗中被对方打败。

朱楧虽然来自后世,也想搞出蒸汽机、机关枪这类逆天的武器来无脑碾压对手,但奈何他是个文科生,对理科不甚通,这个构想只能就此作罢。既然无法在军事装备上碾压对手,那就必须重视的力量,经过了两次大战的他地体会到,有时候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差一气,双方拼到最后都已经弹尽粮绝,就看谁的意志力更加坚定了。因此的力量就十分重要。

这就有必要为自己的军官学校设立校训和校规,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内核,是将来的肃国军官们终身信奉的信条,校规则是帮助学生记住校训的具体规定,这两者都很重要,必须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制定,短时间内是无法更改的,朝令夕改,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朱楧还是决定照搬照抄别的信条,他虽然是文科生,但是主要是地理学的好,若论咬文嚼字,还是比不过博大的古中国文化的。

明朝之前,汉族最大的民族危机就是北宋的靖康之变以及蒙古灭宋了,相比较与蒙古灭宋,靖康之变更加让惋惜痛恨,因为一个影响了中国世界几百年的物——岳飞。

而岳飞背上刺的那四个字——尽忠报国也成了几百年来,中国的有志之士以身许国的信条,成了中国武将的最高道德标准。

珠玉在前,朱楧这种无利不起早的格不可能不用,于是尽忠报国就成了他的军官学校的第一句校训。第二句校训,朱楧也直接抄袭了后苦苦思索了好久的智慧结晶,那就是黄埔军校的校训——亲诚。

黄埔军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军校,从里面走出来的近代现代风云物可以论吨计量了,一个,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功,肯定是有他的可取之处,在朱楧看来,它的校训就是它成功的核心所在。

军队是一个整体,虽然士兵军官的个素质起基础作用,你带着一群从未经过训练的上战场,那不是军队,是乌合之众,但是一群毫无协同,各自为战的话也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必须要抱团,要打配合,只会搞单机是必败无疑的。

所以,历代的治军者都十分重视军队的团结问题,曾国藩编练湘军的时候,就将团结问题看得很重,谁要是见死不救,坐视友军被歼灭,那绝对是咔嚓一刀,就连自己多年的老朋友也不放过。

诚这四个字主要讲的是如何团结的问题,既要相亲相,心念同学之谊,又要益求,努力学好本事,还有诚心团结,不来虚的。这四个字的校训是老蒋想了很久才呈报孙中山审批的。老蒋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字,主要还是考虑本的问题。众所周知,老蒋曾经在本留学学过军事,他亲眼见过本军校的训练方法,那简直就是训兽记,把当成野兽来训练。

老蒋不是不知道的野心,从他留学本开始,他就已经感觉到了本对中国的虎视眈眈之意,并为此表现出了的担忧。在他看来,本的工业比中国发达,装备比中国良,士兵的训练比中国要好,以武士道为思想准则的本军队在战斗意志上面也不输给中国,简直就是全面碾压中国。更为可怕的是,他可以感觉到,在短时间内,中国要想在前四个方面超过本,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本随时都有可能来的侵略呢?

老蒋认为中国的军一定要有本军没有的东西,经过许多天的敏思苦想,他终于写下了“亲诚”这四个字。因为他感觉本军队里的关系很是冷漠,他们都像杀机器一样工作。老蒋认为黄埔军校的学生不应该这样,他们应该心存国之,同胞之,同窗之义,相亲相,赴火同行,蹈汤同往,同进同退,携手面对生与死的考验。

可以说,老蒋真的做到了,整个抗战期间,在中国汉伪军遍地走的年代,很多杂牌军都投降了本,而老蒋的黄埔军嫡系却鲜有投降,是坚决的抵抗派,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据统计到抗战结束时,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十几万名军官只剩下了一万多,阵亡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一所军校能有这样的成就,跟它的那个亲诚的校训是分不开的,当然还有孙中山提的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此门。”

这个优良的校训必须要吸收,朱楧要借此打造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