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病的故事,将军中的酒全部倒进了也儿的石河的支流,与三军将士共同举杯,庆贺他们永清大漠的壮举。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朱楧率领十万步军合围了高昌城,这十万步军可是他经过几年的训练练就的
锐之师,其战斗力要远远比当年与回鹘在吐鲁番城下
战的十万
也强的多。
当年救迪丽娜扎的时候,肃国可以说是刚刚建国,一切工作都没有上轨道,出征的十万
除了一部分是职业的军户以为,剩下的都是从保甲里抓来的壮丁,他们受到的训练有限,战斗力只比一般的农民强一点。
不过,这十万
可谓是今非昔比,首先军校的成立使得所有的军官都接受了系统的训练,不光是武艺得到了提升,文化水平也大大提高,很多
都从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变成了会看地图会读文件的文武双全之
。
其次,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肃国的兵源质量大为提高,这些平时在保甲内边务农边练兵的泥腿子,经过系统的训练,也都成了有知识,有文化的职业杀手。
再次,肃国这些年经济实力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不仅给全军提供了优良的武器装备,装备了大量的火绳枪等利器,使得军队的披甲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还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农业的发展使得肃国从来不缺粮食,畜牧业的大进步使得肃国的军
可以顿顿吃
吃蛋,身体长得很结实。
最后,经过几年的招募,训练,肃国的军事贵族阶层也在逐渐扩大,渐渐地成了肃军的支柱。朱楧还在士官里面选出来了最
锐的五千
,作为特种部队,准备在最紧急的时候,给敌
最致命的一击。
这十万大军在寒风之中,以无比饱满的热
合围了高昌城,他们知道,肃王今天搞这么大的阵仗,肯定是想要灭掉回鹘的,这高昌就是挡在回鹘的都城——亦力把里也就是众
所熟知的伊犁的第一块绊脚石,只要攻下了高昌城,再往前就是一马平川,回鹘的都城亦力把里就彻底
露在了肃国的兵锋之前。
上次与肃国
战,回鹘吃了大亏,兵力损失过半,粮
损失无法计算,再加上这几年西边的帖木儿帝国的蚕食,回鹘已经
薄西山,只能依靠着百年的底蕴苟延残喘,而今天,朱楧却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不给他了。
高昌城内还有将近一万的回鹘士兵,这些昔
的勇士看到城下黑压压地一片,装备着的大炮的明军,吓得腿肚子都发软。心中升起了阵阵寒意,使得本来就因为缺衣少粮十分寒冷的他们更加雪上加霜,很多
的心中都升起了绝望的念
,甚至一些胆子小的都吓得哭了出来。
朱楧穿戴整齐,带着穿着一身戎装的迪丽娜扎矗立在大将旗下,微笑着指着前面的高昌城,道:“
妃,你说我们还劝不劝降?”

最终还是要靠着自己的老公的,眼看着自己的老公混大了,迪丽娜扎的腰杆子也不自觉地硬了起来,之前她虽然贵为哈密公主,但面对回鹘这个大国的时候,心里还是多少会有些发憷的,但是今天,她站在自己的男
身边,再去面对回鹘这个国家的时候,心里升起了无限的蔑视——尔等弹丸之国,当年也敢跟本王妃叫板,今天就让你知道知道厉害,笑道:“此等区区小城,大王反掌之间就能攻
,不过我们还是先礼后兵比较好,他们要是肯投降再好不过,倒也省得我们费力攻打了。”
“哈哈哈!”朱楧得意的高声大笑,搂着迪丽娜扎的小蛮腰,道:“好,好,好。这仗怎么打,全都听
妃的,
妃说什么就是什么。”
等等,这完全是昏君的套路啊,临阵
战还在泡妞,还把军事指挥权
给
,真是要多昏庸就有多昏庸了。
不过无所谓,谁让咱实力强横呢,这场仗不管怎么打都会赢,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将高昌城攻下来。
“多谢大王。”迪丽娜扎嫣然一笑,将
轻轻地靠在了朱楧的肩
上。
城
上防守的瓦剌军士兵看到这一幕估计要气得吐血了,太特么欺负
了吧,你们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旅游的?
朱楧十分随意地一挥手,叫来一个文官,道:“你给城内的敌军写一封劝降书,然后派
进去。”
“臣遵旨。”那名文官一拱手道。他是五品文官,刚刚考上进士不久,这次终于得到了在王上面前表现的机会,自然是不肯放过。
得到命令之后,他立即展开书墨来仔细雕琢文字,句式,以求
益求
,凭借着自己的一篇文章攻下此城。
朱楧等了老半天,还没见那货将劝降书写出来,不由得心下大急,将
叫过来一问,才知道这位仁兄到现在还在遣词用句,不由得气得七窍生烟,军
紧急,让你写封劝降书只要把形势写出来就好,有没有让你考进士,谁他妈在乎你的文采啊,虎着脸大骂道:“你他妈要写到什么时候?贻误了军机寡
拿你的脑袋祭旗!就写六个字,不投降,就消灭!”
那名文官吓了一跳,笔都掉到地上了,随即立即捡起来,唯唯诺诺地说道:“是,是。臣遵旨。”
朱楧走后,那名文官仍然是惊魂未定,轻轻地擦了擦额
上的汗珠,然后按照朱楧的意思,简单地写了一封劝降书,
给了身边的小校。
这位小校将劝降书裹了裹,绑在箭矢之上,然后打马来到高昌城下,抽出大弓,弯弓搭箭,一箭就将这封劝降书
、进了城内。
早有回鹘军站岗的士兵将劝降书取下来献给了负责守城的万夫长,那名万夫长看到这封劝降书后,心里也十分犹豫,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道:“诸位,朱楧派
进来一封劝降书,你们怎么看?”
一名千夫长平时跟这名万夫长的关系比较好,因此也敢说话,站出班来,用右手捂着胸膛,道:“启禀万夫长,现在明眼
都看的出来,这高昌城是守不住了。可汗一直都没有给我们派援军,而且我听说,他已经把全国的兵力基本上都集中到了亦力把里去保卫他的老巢,这高昌城我看他是要放弃了。属下认为,我们高昌城内这一万多名守军还有数万百姓不能就这么白白牺牲,太不值了,依照属下的看法,不如答应了朱楧的条件,投降吧。”
另一名千夫长却站出来反对道:“你以为投降朱楧他就可以放过我们吗?博尔忽不也投降了吗?可是我听说朱楧将俘虏里的百夫长以上的军官全都杀死了,我们这些
,怕是投降也难免一死。”
的确,朱楧上次为了安全考虑就回鹘的俘虏进行一次大清洗的事对这些
的心理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既然横竖都是死,还不如跟他们拼了呢,最起码也能落个痛快,不用像博尔忽那样窝窝囊囊地去死。
众
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万夫长拍板,道:“依我看,还是先摸摸朱楧的态度再说,来
,替我修书一封,
到城下。”
当即就有一名文士过来,按照万夫长的意思写了一封回信,
给了一名士兵,由他
到城下。
早有士兵将这封信捡起来报给朱楧,朱楧展开一读,只见信中写的是:“尊敬的肃王殿下,贵我两国既然相邻,就应该睦邻友好,况且我回鹘已经臣服于肃国,不知何处得罪了殿下,以致使殿下举兵来犯。收到殿下的劝降书之后,在下十分感激,但前有博尔忽之事,后有守土之责,故而不敢投降。”
朱楧阅完之后,只感觉十分好笑,这个回鹘军的万夫长还真舍得绕弯子,他嘴上说不敢投降,其实心里说的是:“我好想投降,好想投降,就看肃王殿下开出的条件了。”
活了两世的朱楧自然知道他的心思,将信递给迪丽娜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