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和黄承彦进了屋,黄月英不知道躲哪儿去了,不见踪影。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孙策知道小姑娘脸抹不开,也没找她。两
坐在案边,孙策把长安可能有变,自己要赶去汝阳送葬,暂时避一下风
的事说了一遍,最后解释了自己修改功劳簿的原因。
黄承彦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发表任何建议,直到孙策说完,他才点了点
。
“几个月之间,将军能有这样的进步,堪称一
千里,实在令
汗颜。”
“这么说,丈
不反对?”
黄承彦瞅了孙策一眼,欲言又止。丈
这个词既指年长者,又有妻父的意思。他刚到中年,虽说比孙策年长,却又未到被
称为丈
的地位。孙策称为他丈
,自是约定婚约的意思。虽然这不合礼,却可见孙策一片至诚。
“我就这么一个
儿,有什么好反对的。阿楚喜欢就好了。”
孙策点点
。“丈
如此说,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估摸着,南阳可能还会有战事,铁官那边要抓紧,尽快完成全军换装。丈
最近可有什么收获?”
“暂时还没有。”
“丈
可以比较一下从古至今的冶铁方法。铁器好坏,最重要是三个环节,一是能不能将生铁中的杂质去掉,使之成为纯铁。杂质越少,铁质越纯,韧
越佳;一是加
需要的成份,化铁为钢,不同的成份有不同的作用;一是淬火,使之锋利,温度以及降温速度的快慢是关键。”
黄承彦愕然。捻着胡须,眯着眼睛,打量着孙策。他这些天一心钻研铁官的记录,有些心得,但离真正明白其中关窍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孙策从来没有做过一天铁匠,却一下子道出治铁成器的三个重要步骤,实在是匪夷所思。他还没有验证,但他有一种直觉,孙策说的这三点应该是他一直以来敢于将军械制造
给蔡家的最大倚仗。孙策不说,蔡家就算再折腾十年,也未必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现在,他将这些倚仗
给了他黄承彦。
“冶铁是一门很
的学问,甚至可以称为一国命脉,值得丈
研究一辈子。南阳自古就是铁官所在,又是四战之地,对优质兵器有着巨大的需求,任何一点突
都有可能迅速化为优势,这样的便利条件可不是什么地方都有。”
黄承彦是聪明
,他立刻听出了孙策这句话背后的承诺。掌握了先进的冶铁工艺,不仅黄家在经济上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在军界也会得到难以想象的支持。哪个将领不想得到最好的武器?只要孙策不反对,黄家在他的治下可以呼风唤雨,没
敢欺负。
袁家又如何?袁家只是孙策对袁术的一个承诺。
“我立刻安排
去试。”
“别急。”孙策抬手按住黄承彦的手臂。黄承彦立刻坐了下来。孙策说道:“做技术研究,不能只靠一个
的聪明才智,需要集结很多
的智慧。把那些具体事务
给别
去做,你才能总管全局,钻研里面的道。有道无术是空谈,白
做梦,有术无道终究是一盘散沙,无法建成高楼。”
黄承彦扬了扬眉,明白了孙策的意思。他和普通读书
不同,他重视木学机械这样的实学,但他是单打独斗,基本还是在术的范围内打转,没有上升为道。以前是条件不具备,现在有条件了,他如果还这么
,那就太
费了。有木学堂在手,他大可以把术的事
给学生去做,自己掌控全局,把重心放在道上。
铁与盐并重,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谁敢说这是小术?
没有一个读书
不希望开宗立派,只是嘴上说得多,真正能做到的少。黄承彦也不例外。现在天时、地利、
和皆备,他如果再不能做出点成绩来,自己都对不起自已。
黄承彦捻着胡须,一声轻叹:“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伯符,你有过
资质,千万不要
费了。”
孙策目光一闪,会心一笑。黄承彦是
,他明明对他这些知识的来源生疑,却不直接问,而且给他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借
。圣
生而知之,这的确是解释他那些来历不明的学问的一个好借
,而且能造势。五百年有圣
出,这可是儒家学问

心的固有观念,就和五德始终说一样有市场。自诩为圣
的不少,但像他这样具备“生而知之”这一条件的
却屈指可数。算来算去,也只有他最接近圣
。
这事暂时就不解释了,要不然黄承彦十有八九会疯。
孙策和黄承彦谈了很久,黄月英一直没露面。孙策也没
她,和黄承彦一起离开了后院,来到木学堂前院,看工匠做模型。模型间有十来个工匠,算是木学堂的
英。四周的架子上放了很多模样,油灯将新刷的墙壁都薰黑了。看得出来,为了研究四
车,木学堂的匠师们已经耗费了不少心血。
不用
通木学也知道四
车的优势明显,载重量大,易平衡,只要造出来,立刻就能派上用场,根本不用担心销路。到时候,木学堂又能拿到一笔丰厚的津贴。为的激励木学堂的师生,孙策规定,但凡有新成果出来,如果能立刻产生经济效益,那就转让这些技术,不管是转让给辎重营还是转让给私
,木学堂都能从中获取一定的技术转让费。如果暂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就由辎重营出面接收,作为技术储备。
眼下木学堂有两笔最大的收
:一是抛石机的技术转让费,那是一次
转结的,数额高达百金,孙策当时穷,付不起,就用战利品实物支付。二是蔡家的新式兵器技术转让费,是以
份的形式支付的,虽然数量不大,但每个月都有,大概有十金左右。有了这两项收
,木学堂现在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就连最普通的学徒都能维持基本生活。
一句话:不差钱。
有了制度
的保障,不需要任何
动员,木匠们的积极
都很高,报名求学的
络绎不绝。
此刻,以莫择为首有匠师们很投
,十几个
挤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怎么细化黄月英的设计。黄月英只是提出了一个思路,要想把思路变成实际可行的方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孙策没有打扰他们,和黄承彦约定一起去祭拜张衡的时间,悄悄地离开了木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