纮除了每
去官署之外,空闲的时间都在家中设宴,或者去朝中各大臣的府邸串门。
张纮名声摆在那里,而且张纮和孔融是知己好友,孔融知道张纮来许都了,高兴的不得了,经常结伴而行。
就这样当世两大名士一同邀请
饮宴,基本上许都的名流都会给面子,而两大名士一起上门串门,这更是长脸的事,被串门的公卿也挺高兴的。
就这样,张纮在许都三
一小宴,五
一大宴的,不是请
就是被请。
而且在宴会上的不是公卿就是张纮的知旧,结果不知何时起,宴会上不再谈论经义,而是品评起当世英雄来。
等方向变了之后,张纮就在这些宴会上陈述孙策材略绝异并且平定三郡的事迹,还说孙策忠敬款诚,心向王室。
说完孙策说孙坚,说当初孙坚讨董时是如何的功劳卓著,如何的舍生忘死。
诸侯讨董仅是十年以前的事,宴会上的不少公卿都亲身经历过,被张纮这么一说,都或多或少的回忆起来了。
诸侯讨董时,谁势力最大不好说,但功劳最大者非孙坚莫属,讨董中最积极的就是他了。
表现在众
眼中的就是孙坚是个大忠臣,现在的司空曹
都要排第二。
连董卓自己都亲
说过,“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回忆被勾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而且张纮不是就在一次宴会上为孙坚孙策父子代言,而是连续几次,这在许都引发了一
赞美孙坚孙策父子的热
。
几
后,
感亏待忠臣的孔融坐不住了,他亲自上书天子请求厚赏孙策,以慰忠臣之心。
在孔融上书后,帝党纷纷跟进,当时董承等都还在,帝党的
可不少。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厚赏孙策可以激励如今天下间还心存天子的
,也许还能
好孙策,将来引为外援,制衡曹
。
就这样不过几
,许都的许多官员都纷纷上书厚赏孙策,而这些上书,身为尚书令的荀彧是第一个收到的。
在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荀彧当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他知道礼乐崩坏,但竟然不知道如今所谓名士的下限已经这么低了。
虽然如今上书的基本都是帝党,但荀彧知道真正的幕后推手是谁。
他现在才想明白,张纮当时审时度势,知道他这个阳谋
解不容易。
所以他不如顺水推舟,接下任命让自己放松警惕,然后正好利用这个任命让自己成为孙策在朝中的代言
,通过侍御史的身份为孙策谋取另外的好处。
好一个以退为进。
曹
知道这件事后,让荀彧压下这些上书,但随后刘协竟也特地垂问起了这件事,知道压不住的荀彧无奈之下只得将那些上书如数上奏。
在群
及天子意动之下,又加上那时孙策正好攻
了庐江刘勋,吸收了袁术遗留下来的军事遗产,声威更盛。
无奈之下,曹
也只得派使者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吴侯。要知道朝廷之前仅仅封了孙策为骑都尉,让孙策袭爵乌程侯而已。
因为这件事,曹
开始对张纮重视起来。
曹
后来赏赐张纮金数百,美
若
,一座华美的府邸,并且这座府邸是与荀彧府邸相比邻的,以此显示对张纮的
重,但张纮都一一婉拒了。
在那件事后,张纮整个
就变得很是低调,除了在朝会和官署时他会出现之外,平时就是个老宅男,让曹
有一种有
无处使的感觉。
……
建安四年末,陈琳为袁绍写就的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传到中原,震惊了整个许都。
曹
当时正苦于
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
风顿愈。
陈琳之文采一时间为无数士
所敬仰。
但事后陈琳听闻张纮在许都,以为张纮为曹
效力了,对左右惊道,“子纲在,曹公必有回檄。”
这件事传到曹
耳中后,正为陈琳檄文所苦的他大喜,想让张纮为其写一封讨袁檄文,张纮却在以“才疏学浅,无从下笔”为由婉拒了曹
。
曹
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张纮在许都将近一年,除了一开始经常宴饮之外,后面就在家中闭门不出。
直到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到许都,曹
知道张纮一直心向孙策,所以特地让荀彧将孙策身死的消息告知张纮,想以此让张纮死心,从而为其效忠。
并且曹
特地压下孙翊请求朝廷让他袭爵吴侯的请求,曹
甚至表露出要因丧伐伐吴。
在
都认为江东即将大祸临
的关
,一年来不轻易出门的,年近半百的张纮,他再一次主动的踏出了府门。
他再次上门拜访各位朝廷公卿,联络在许都的故旧好友,终于在他的努力串连下,曹
召开了一次议会,议定是否要征讨江东。
那次议会由曹
亲自主持,其手下重臣都汇聚一堂。
建武将军夏侯惇率先言道江东弊弱,又无贤才。今孙策已死,朝廷若出兵,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回江东,力劝曹
征讨江东。
夏侯惇此言一出顿时就取得了议会上大部分
的支持,这个时候中原对江东一地的轻视是由来已久的。
张纮听后,不复温和姿态,当堂驳斥夏侯惇所言:“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
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
又程普、黄盖、韩当等
为孙翊腹心,出作孙翊
肱,江东盖多士矣,何谈无贤才?”
见夏侯惇辩不过张纮,随后袁涣、国渊、凉茂等支持征讨江东的素有文名的司空府属官一一出列与张纮论辩。
张纮或引经据典,或详述江东险要地势一一诘抗,诸属吏纷纷不能对之。
张纮名士之风姿在这场议会上一览无余。
在议会上,曹
看着那个思维敏捷,文学渊博,
若悬河的张纮,不自觉的摸了摸脑袋,他感觉
风又有发作的倾向了,
这就是所谓的“才疏学浅”吗?
荀彧、荀攸、贾诩、刘晔等四
不赞成征伐江东,所以全程不言,郭嘉压根就没来参加,而程昱迁为振威将军正在守卫鄄城。
曹
手下那些有能力与张纮对论的谋臣,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发言,就这样张纮在议会中竟久久处于上风。
最后张纮对曹
劝谏道,“今袁逆大敌压境,要是明公乘
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或许会促使江东联袁,不如因而厚之。”
曹
本就对征讨江东一事犹豫不决,他只是不想错过孙策身亡这个难得的机会而已。
可是今
堂上张纮所言让他进一步认识到了江东的底蕴,虽不如中原,却也不是速亡之国。
而且他手下几大谋臣的态度也表明了,现在的确不是分兵征讨江东的时候。
因此他最后对张纮道,“善”。
一个善字表明了他最终的态度,征讨江东之议就此作罢。
……
荀彧行走在幽
僻静的巷子中,
初
许都,后发制
,为孙策正名。
危机时刻,不顾非议,打消曹公东征念
,为孙翊平定江东内
消除了最大的外患,
在千里之外,身在敌国之中,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