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房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魏老师在他办公桌前坐下,用两只手指敲击着桌子,沉声说道:
“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许秋和陈婉清两
对视一眼,没有接话。
他暗自想着,不会是文章的事
吧,那就意味着他们两
之中有
的文章凉凉了。
好在魏老师没让他们纠结过久,继续说道:
“你们之前投的文章,在今天早上一前一后返回来两个意见。
许秋的文章基本没什么问题,三个审稿
给出的意见都是正面的,一个建议直接发表,另外两个各提了一些小问题。
但是……”
许秋看了学姐一眼,她一副可怜
的样子,显然也知道自己的文章凶多吉少了。
“陈婉清,你那个三元共混体系文章的意见,两个小改,一个不同意发表,最后编辑建议转投一个新期刊。”魏兴思道:
“不过,我仔细看过那个建议拒稿的审稿
给出的评论,他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意见,只是无脑反对。
我觉得可以尝试找编辑申诉一下,看能不能换个审稿
重新审。
今天你们就不要做实验了,先把文章的事
弄好,相关的邮件我已经转发到发你们邮箱了。”
“好的。”
两
点点
,离开办公室。
……
“我这第一篇文章真是命运多舛,没想到投acsami还能再一次被拒稿。”陈婉清道:
“一般发这种二区的小文章,如果审稿
的意见是两正一负,编辑大概率是会让小改或大改的。”
“不是说可以申诉吗,而且还可以转投。”许秋道。
“申诉的通过几率不大,通常还是维持原判。
我这篇应该是介于可发表与不可发表之间,编辑可能有新期刊发表的指标要求,便建议我们转投到新刊了。
毕竟几大期刊公司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的,都想要尽可能的留住稿件。
而今年才刚刚创立的新刊,影响因子要过两三年才能出来,等到中科院给出它的jcr分区,就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在没有被分区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学校是默认算sci四区的,不能用来当做毕业条件,对学生来说,和没发表也没什么区别。”
“原来如此。”许秋道。
“哎,我估计又要准备改格式了,acs和rsc都试过了,只剩下weily了。”陈婉清叹了
气。
“学姐别慌,说不定还会有转机呢,我们还是先看看魏老师的邮件吧。”许秋安慰道。
……
他打开邮箱,收件箱最上方是来自魏老师的邮件。
fwd: revision request for your submission to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aelm.201234567)
转发:你投稿到aelm期刊文章的修改请求。(文献的doi编号)
许秋现在对doi已经不再陌生,它的学名翻译是“用来标识在数字环境中的内容对象”,即用来标识该文献的代码。
这个编号是在文章投稿的时候自动生成的,大多数
况下与文献是一一对应的。
假如一篇文献已经发表,但未被期刊收录的时候,想要引用这篇文献,就可以引用其doi编号。
此外,在网站中输
文献的doi编号,可以查询到对应的文献。
不过,即使搜索到了文献,通常也只能看到标题摘要和几张图片预览。
因为大多数期刊的文献资料都是付费才能查看全文的,而且年费非常贵。
学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会给主流期刊付费,方便师生、研究者们查阅文献。
对于期刊公司来说,文章发表它们要向投稿
收费,其他
看文章也要给它们付费,而它们找的审稿
则是义务劳动,没有酬金。
期刊公司就是做着这样两
收费、稳赚不赔的买卖,持续了两三百年。
期刊公司是正版渠道,也有
做文献盗版,或者称为文献共享平台,只要输
doi代码就能直接下载对应文献的pdf版本。
……
邮件的正文是编辑和审稿
的意见,内容很多,许秋大致看了一遍。
初步判断三个审稿
中,有两个大概率是国内的,另一个大概率是老外,至少是长期在国外做科研工作的学者。
审稿
一般是不公开的,所以想知道他们是谁,只能靠猜。
但审稿
通常是能看到投稿
的信息的,虽然也有匿名投递的选项,但一般
也不会用。
那个疑似老外给出的意见是“建议直接发表”。
他的评论写比较随意,就像是在论坛回复了一个帖子一样。
只有几十个单词,先是简单的点评了几句,最后来个“publish as it is”(建议直接发表)
当然,也有的老外可能开始在夸你的工作做得不错,而结尾却来个莫名其妙的转折:
“但是,我觉得你这工作不适合发表在这个期刊上。”
甚至还有直言直语的说“对你的工作来说,这期刊太高了”。
翻译过来就是,“你的工作不配在这个期刊上发表”。
另外的两个审稿
给出的意见则是小改,他们的审稿意见都比较模板化,也比较含蓄:
先是简单的总结了许秋的工作内容,“xu q.等研究者将柔
pen基底用于基准有机光伏体系中,……”
基本上就是把论文的摘要和结论抄一抄,改一改。
末尾表示“这个工作不错,如果能够参考如下建议就更好了”
然后就是分条列举文章中的一些问题,都比较容易回答。
此外,其中一个审稿
还要求引用几篇文献。
一般出现这种引用文献的
况,都是审稿
自己的或者他们课题组的文章。
许秋用谷狗镜像,搜到了那几篇文献,果然都是同一个通讯作者,而且通讯作者的单位在国内。
这次没有涉及到补充实验,所以文章修改起来比较容易,只需要准备“答复”文件以及修改后的正文即可。
“答复”文件,需要按照审稿
给出的所有意见,进行逐条“答复”。
修改后的正文,要把修改过的地方高亮表示,部分期刊还要求另外提供一个具体的修改内容的文件。
全部弄好后,把两个文件上传到指定网站链接即可。
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通常是有时限的,一般是两周到两个月的时间不等。
如果遇到特殊
况无法按期提
修改稿,需要和编辑说明
况,并让他重新开放网站链接。
……
晚上,许秋和陈婉清两
将修改后的文章,以及“答复”文件
由魏老师,并上传网站。
当然,两
的
质不同,一个是正常的提
修改版本,另一个则是用来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