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第一百零八章 临门一脚

第一百零八章 临门一脚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回寝室取了洗漱用品和换洗的衣物后,许秋乘坐校车到达张疆校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来到微电子楼的a501办公室,他锁好房门,进模拟实验室。

系统权限等级提升后,模拟实验室内部的体积空间大幅扩大。

而且,他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将邯丹、张疆实验室各复制了若个在其中备用。

许秋进其中一个合成实验室,开始投反应。

一共五个合成反应,目标产物均为能最好的p2fbt4t-2od材料,反应时间分别设置为8、10、12、14和16小时。

之前的聚合反应时间,只是从24小时减少到12小时,还没有对其进行细调控。

启动了四倍加速后,这种耗时长的反应也能迅速完成。

一共花费了大约八个小时的时间,许秋成功搞定所有产物的聚合反应以及后处理,共计得到五组经氯仿索氏提取、烘后的产物。

按照参与聚合反应时间,许秋将它们分别标注为p8、p10、p12、p14和p16。

……

周六,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优化基于这五种材料电池器件的制备工艺:

溶剂,氯仿、氯苯、二氯苯三种。

给体/受体质量比,从2:1到1:2。

不同的溶浓度、转速。

旋涂方法,涂法、普通旋涂法、热涂法。

不同的热退火温度。

不同体积分数的溶剂添加剂。

都是已知的,比较常规的调控手段。

到周六晚上,许秋一共做了八批器件。

现实时间只过去了两天,可他实际的实验时间已经超过60小时,足足消耗了6000多的系统积分。

虽然模拟实验室中可以自由调整实验时的姿势,可以坐着甚至是躺着做实验,力的消耗大幅度下降。

但是连续两天的实验,还是把他累个够呛。

也就是他年轻,身体素质摆在那里,还扛得住。

离开模拟实验室,许秋在点评网,找到附近的一家极乐烫,点了个马杀

趴在按摩床上,许秋盘点收获:

最优的聚合物体系是p10,器件效率被他优化到了9.70%,具体的实验条件为:

总浓度20毫克每毫升,给体/受体比为1:1.5,溶剂为氯仿,涂法,转速3000r.p.m.,不添加溶剂添加剂,150摄氏度热退火10分钟。

这次,最优的溶剂反而是氯仿,但因为沸点低,无法采用加热溶剂的热涂法。

而氯苯溶剂的条件下,将溶加热到90摄氏度,采用之前的热涂法,效率为9.48%,略逊于氯仿溶剂。

此外,反应时间对器件能的影响并不大,p12的最高效率也能到9.62%,条件与p10的体系相仿。

可惜,最终的效率卡在9.70%,不上不下的。

还差临门一脚,就能冲上10%。

想到这两天的实验经历,许秋突发奇想:

要是模拟实验室中能有个能帮他做实验就好了。

于是他便问道:

“系统,能不能把我复制进去,帮我做实验?”

【当前权限等级不足。下次进阶任务完成后,即可实现类似的功能。】

许秋立刻来神了,本来只是随一提,居然还真的可以。

就是还要先完成进阶任务,进一步提升权限等级。

不过,只要目前这个成果不被其他课题组截胡,发一篇一区的文章问题不大,进阶任务的完成指可待。

他仔细回想,之前他四项基础技能的熟练度提升到四阶后,算是科研之路了门。

系统就解锁了两项重要的功能,周常任务和模拟实验室。

这次要是能够发表一篇sci一区文章,也算是在科研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系统就再次解锁一项新功能。

要知道学校对博士的毕业的要求,也不过是一篇一区而已。

事实上,就算魔都综合大学,也有九成以上的研究生发不出一篇一区一作的文章来。

……

下午,许秋返回邯丹校区。

陈婉清在帮他做一些材料的基本表征,主要是用实验室内的现有仪器,测试材料的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循环伏安曲线。

她是从周五开始做的,因为他的材料比较多,一共有五种,所以一天没有全部完成。

这五种材料包括最初的pbt4t分子,以及之后带有四种不同支链的p2fbt4t分子。

今天,许秋打算做一批器件。

在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数据,虽然也是真实有效的,但是来源不明不白的,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不过,他并不打算直接用摸索出来的最优条件。

一方面,现在实验室中的p2fbt4t-2od材料,是反应时间在12小时的p12型。

而最好的条件为p10型,因此即使用“最优条件”也不是“最优条件”。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假如器件能一次提升太多,比如效率直接升到9.6%,魏老师就会对器件能有更多的期待。

他会想着:“才第二次做器件,效率就从8.8%提升到9.6%,那再尝试几次不是分分钟10%?”

可实际上,许秋已经做了八批器件,能用到的优化手段都用了,才堪堪达到9.7%。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器件能,仍然没有什么绪。

他之前也尝试过再次对旋涂进行高阶推演。

可消耗500积分,看了几遍作演示,却发现并没有什么收获。

因为高阶推演中的作,他现在能学的都已经学会了,无非是涂、热涂、先慢后快这些。

而且,系统也只是传授他这些作方法,具体什么方法最适合他的体系,系统也不会告诉他。

全靠自身领悟。

况且,实验作对材料光电能的提升,也是有限度的。

假如一种材料的上限就是9.9%,那么不管多么华丽的作,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无限近9.9%罢了。

许秋其实也想到了一些其他的路。

比如,把电池器件的有效面积从0.09平方厘米,缩小到0.04甚至0.01平方厘米,效率肯定会有所提高。

就连作方法他都规划好了:

先在不锈钢钢板中间掏一个2毫米边长的正方形孔,然后贴在电池基片的表面,再用太阳光模拟器测试,电池器件上光照的实际面积就是0.04平方厘米。

只是,这种方法和自己骗自己也没多少区别。

但假如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这个方法也未尝不可拿来一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