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第212章 实验室安全……由我们守护!(求订阅)

第212章 实验室安全……由我们守护!(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陈婉清开始实验作,许秋和韩嘉莹像是两大护卫一般站在左右两侧。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通风橱内,左侧架着一个溶剂重蒸装置,现在已经重蒸完成,蒸馏内留存了不少溶剂。

“这是四氢呋喃thf,等下做反应要用到的溶剂。”学姐主动解释道:

“正丁基锂是非常强的碱,很多带有氢原子的溶剂都能与之发生反应,比如水,乙醇,二氯甲烷这些,而且反应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这也是它会在湿空气中自燃的原因。

常温、低温条件下thf,均不会和正丁基锂发生反应,因此选它作为反应溶剂。”

通风橱中央放置有一个铁架台,铁架台上是杜瓦瓶,旁边摆着一瓶500毫升装,国药无水乙醇的试剂瓶,以及装有氮的8磅瓶。

氮、无水乙醇,在杜瓦瓶中混合后,可以维持零下78摄氏度左右的温度。”

陈婉清一边介绍,一边在杜瓦瓶中倒无水乙醇,体积大致没过半球内胆一半的位置。

‘乙醇,也就是酒,无色透明的体,它的凝固点是零下110多摄氏度,也就是降到这个温度以下,也会如同水一般结成冰。’

氮的温度在零下200摄氏度左右,那么怎么用氮和无水乙醇,把温度控制在零下78摄氏度左右的呢?’

许秋心中疑惑,因为他的合成不涉及低温反应,所以之前并没有做相关的调研。

他和学妹均好奇的看着学姐作。

“我要倒氮了。”陈婉清此时专注于实验,并没有去看身边两

她取下8磅瓶的瓶塞,放在一旁,白色雾气从瓶内逸散出来,因为氮瓶已经在实验室里放了一段时间,部分氮已经挥发掉了,所以现在看起来并不是很满。

学姐直接倾斜瓶身,在杜瓦瓶内倒氮。

有点像是倒开水一般,氮撞击到乙醇面,哔哩啪啦的响动着,有一些细小的滴飞溅出来,然后在半空中就消散不见。

“然后是搅拌。”学姐放下8磅瓶,盖上瓶塞,取来一根玻璃,搅动杜瓦瓶内的乙醇和氮的混合物。

许秋盯着杜瓦瓶看了一会儿,里面的乙醇仍然是无色透明的体,他也没有发声打扰学姐,只是心里暗想:‘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啊。’

“还要再加一些氮。”陈婉清自顾自的解释了一句,又往杜瓦瓶内添了一些氮,继续用玻璃搅拌。

之后,反复添加氮、搅拌,持续了一分多钟,杜瓦瓶中的乙醇终于有了变化。

“大功告成,就是这个粘稠的状态。”陈婉清回过,说道:“你们要不要来试试。”

“我来。”许秋直接接过玻璃,刚才他一直在旁观,感觉氮低温实验并没有想象中危险。

许秋用玻璃试着搅动了一番,像是搅动胶水一般。‘或许是介于固态和态之间的一个临界状态?’

韩嘉莹也上手试验了下,惊叹道:“好神奇啊。”

陈婉清笑了笑:“这个状态,可以认为温度处于零下78摄氏度左右,之后只要一直补充氮,保持温度就好了。”

……

在许秋和韩嘉莹的帮助下,陈婉清搭建好了整套反应装置。

铁架台上面放着杜瓦瓶。

杜瓦瓶上面是一个铁夹,夹着一个反应瓶。

反应瓶中装着d单元原料的四氢呋喃溶,以及一个磁力搅拌子。

上面着一个氮气球,已经三抽三排过,整个反应体系处在氮气保护中。

“最后一步了,正丁基锂。”陈婉清前往冰箱,取出装有正丁基锂四氢呋喃溶的试剂瓶。

待她返回通风橱,突然看到许秋和韩嘉莹两的手中,一个拿着灭火毯,另一个拿着氮气球。

“你们嘛……要不要这样,怪吓的。”

“实验室安全……”

“由我们守护!”

“你们两个,夫唱和的,只是正丁基锂而已,又不是叔丁基锂。”陈婉清白了他们一眼,继续作。

理论上,像正丁基锂这种危险试剂,最好在氮气手套箱中使用,不过张疆实验室没有这个条件,只能强行上了。

她取来一只新开封的注器,以及一个绑有氮气球的针,将注器针和氮气球的针,先后扎装有正丁基锂溶的试剂瓶胶塞上。

然后,拉动注器活塞吸取正丁基锂溶,足量后,将针抬出面,吸一段氮气,然后再缓慢推出,再次吸,推出,确保把针体排掉。

接着,取出注器针,保持针向下,注器向上,针和注器上部充满氮气,平移至反应瓶的胶塞,将正丁基锂溶至反应瓶内。

最后,拔下正丁基锂试剂瓶上的氮气球针,用胶布把试剂瓶的胶塞封住,重新放回冰箱。

“完成!”陈婉清长呼一气。

“恭喜学姐啊。”许秋、韩嘉莹纷纷道贺。

陈婉清整个作过程行云流水。

果然,从来不用担心学姐做实验遇上危险,许秋内心暗自嘀咕着:

学姐处理的非常妙,她用两个针吸取正丁基锂溶,可以确保正丁基锂不会直接和空气接触。

不然直接吸取溶的话,就算不发生自燃,针尖冒个火花也是有可能的。

她要是平常做实验的时候也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估计她的科研成就会比现在强很多。

难道,学姐命中注定做一些高危险的实验?

……

围观学姐投掉反应后,许秋和韩嘉莹也开始忙自己的正业,提纯今天的四个反应产物。

“我们怎么分工呀。”学妹奔向相色谱仪,打开机器。

“我先来过柱子,你来旋蒸吧,之后再换。”许秋想了想道。

“嗯嗯。”韩嘉莹点点

这次用的还是一次的空白硅胶柱,样品比较少,柱子的尺寸也比上次小很多。

因为已经提前知道这次分离比较困难,所以许秋打起了十二分的神,这也是他选择打阵的原因。

不过,谨慎归谨慎,他对自己的实验能力还是非常自信的,因此他并没有调整溶流速,仍然是30毫克每毫升。

许秋控制电脑程序,缓慢的提升着a/b溶剂中b的组分含量,同时时刻关注着旁边空白硅胶柱的状态。

当b%达到26%的时候,有一抹红色出现在空白硅胶柱的上端,他忙把b组分含量固定在一分钟前的比例,也就是24%。

那一抹红色缓缓向下移动,不过没有像昨那般夸张,形成一根红带,这次只有一小团。

过了一会儿时间,红团移动至硅胶柱的底端,紫外检测器同时产出样品信号,许秋立刻将模式切换为工作模式。

上方的针开始不断淡红色的流,很快第一根试管便被装满了。

点板,爬板,检测。

只有一个样品点,正是之前点板结果中较的产物点之一。

看到这个结果,许秋内心松了一气。

继续收集,每隔3根试管点一次板,结果均与第一次点板结果一致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