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283 学术圈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求订阅)

283 学术圈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单来讲,就是认为冯盛东提出的理论模型不合理。

对此,许秋也很无奈,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就如同文和武

相轻,表现在理论研究上,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谁也不服谁,谁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最nb,别的理论都是垃圾……

而实验科学,就拿器件效率举例,同样的体系,我的效率10%,你的只有8%,那我就是比你nb,一目了然,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这也是为什么魏兴思、许秋他们一直盯着各个体系的世界纪录,“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材料的能好才是硬道理。

第三个审稿,审稿意见看起来有点中西合璧的意味,有可能是在国外工作的华研究者,没有褪去早期保有的一些语言习惯。

审稿提出的几个意见还是非常犀利的,除了一些常规的问题需要回答外,还需要补充一些实验,包括:

“建议作者自行测试一下pce10材料的homo/lumo能级结构”。

这方面,因为pce10是经典的材料,许秋就直接引用了其他文献上的结果,而审稿的考虑是“后文中提到了给/受体之间的homo/lumo能级差,如果不是同样的条件下得到的测试结果,得到的结果准确较低。”

许秋想了想,采纳了对方的建议,这个实验并不难做,在邯丹实验室就能完成。

此外,对于tas的结果,审稿还表示:“文章中用到的强度单位是ph/cm2,请声明是ph/cm2/pulse,还是ph/cm2/s。”

这个就是冯盛东的疏漏了,许秋没有做过tas测试,确实也不知道具体强度单位是什么。

综合看来,这位审稿应该是一个行业内的资专家,对有机光伏领域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猎。

按照以往审稿的经验来看,许秋推测可能是编辑开始只送审了两个专家,一个是材料方向的,另一个是机理方向的,结果收到一正一负意见,于是又找来一位资专家进行仲裁。

专家出具了大改的意见,因此最终编辑也给出了大改意见。

接下来,许秋按照自己的思路,回复了第一个和第三个审稿的大部分意见,并在文章中做出对应的修改,至于第二个审稿的意见的,要等下午和冯盛东老师联络之后再做决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