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344 怎么又一个这么猛的本科生(求订阅)

344 怎么又一个这么猛的本科生(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其他九个体系,总体的偏差均在5%以内。

陈婉清的那个pce10:ieico-4f的体系,检测值比实验室测试值都高,达到了12.3%,算是打了有机光伏领域现有的效率记录,直把学姐给乐坏了。

七月二十六号,周一,假期前的最后一次组会。

比较简单,主要最近们都在赶着写文章。

吴菲菲也是写文章老手了,一周的时间就把手二维钙钛矿的acsami文章基本上给肝了出来,正在收尾中,打算今天投掉。

段云的acsami文章已经在上周投掉。

田晴的工作,假期前是完不成了,她给冯盛东那边送了一批样,打算合作研究。

陈婉清的ieico文章已经在上周四投出,目标期刊am,亮点是“首个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之前她的idt-icin体系在am折戟,这回她又重新杀了回来。

许秋基于it-4f和it-dm的am、angew两篇文章,在上周五投出,亮点是“受体单元改、高效率”。

韩嘉莹的h43:it-4f体系因为发现了“小homo能级差也能实现有效电荷输运”的现象,打算冲击一波nc,就需要等冯盛东那边的数据,假期前便来不及投出,而且刚好也要等一等许秋的it-4f文章发表,毕竟那篇算是她的前期工作。

邬胜男的fn-4f体系文章也在上周投了出去,目标期刊jacs,亮点是“新给体单元、高效率”。

同时,她合成出来了六种itic的衍生物,表现出一副被榨了的样子。

这些材料在现实里的器件能来不及摸索,不过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已经拿到了结果。

六种非富勒烯受体,分别是itic-th、m-itic、idic、it-2f、it-2cl、it-m,均以pbdb-t和h22两种给体材料作为标样。

其中,前三种是针对侧链进行的优化,itic-th、m-itic均能够提升器件的能,器件效率相较初始的itic均有所提高,从10%到了11%,两篇文章初步到手。

idic体系,不仅有效率的提升,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ftaz:idic体系,大约100纳米的薄膜,器件能可达11.8%,继续加大有效层膜厚,制备300纳米厚的厚膜器件,器件的能仍然能保持在10%以上。

至于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肯定是由于侧链更改所致,不过具体该怎么分析,许秋目前没有其他实验数据的支撑,也不好下定论。

但不管怎么说,凭借“厚膜、高效率”这个亮点,一篇am往上的文章肯定是跑不了了。

毕竟“厚膜”是有机光伏的痛点,像itic或是传统pcbm的体系,一旦做厚膜,效率会从10%,急速衰减至6%、4%,甚至1%以内。

后面三种是对a单元的优化,其中,it-2f的器件能介于itic和it-4f之间,it-2cl同理,而it-m的能优于itic和it-dm。

总结一下就是,it-4f依然坚挺,it-dm可以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it-m。

这些体系,包括新的、旧的,许秋打算之后六合一,打包整理在一起,发一篇文章。

单独拆开发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太水了点,还不如合起来发一篇好的。

莫文琳h22:itic:pcbm三元体系的文章也已经基本写好,亮点是“首个高效率三元非富勒烯体系”,打算今天投出,目标期刊am,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当的。

许秋指导了一番莫文琳的文章写作,再加上这个三元体系也算是他提供的,最终混了一个排名第二的共同一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