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17 大佬特权(求订阅)

417 大佬特权(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周五,许秋提的危化品运输名单已经被院系审核通过,核准运输。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时间在下周二的下午一点。

手上的事基本处理完毕,许秋继续进行科研工作,目标是之前托付给陈婉清和韩嘉莹的两个工作,分别是“全溶、多彩、半透明器件”和“标准体系下的刮涂器件”。

这两个工作都是有望发表在am级别顶刊上的。

其中,学妹的工作起步比学姐要慢一些,但是现阶段的进展反而比学姐的更快一些,器件效率已经达到了10%以上,可以开始撰写文章。

思路上,类似于许秋之前写的那篇半透明器件的am文章,不涉及新材料的合成,就要从其他地方寻找亮点,“刮涂”是一个亮点,另外一个亮点,许秋打算选择“稳定”。

这样,文章中的五张图片差不多分别对应: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光吸收能、魔都光源giwaxs等手段探究有效层薄膜分子堆砌结构、电镜tem、afm观察有效层共混薄膜形貌、j-v曲线、eqe曲线表征器件光电能、长时间放置测试器件的储存稳定

另外,学姐的工作,现在效率达到了7%,许秋准备让她继续优化加工工艺,看能不能更近一步,达到8%以上,这样会更加稳妥一些,冲击am级别的文章把握更大一些。

同时,许秋盘点了一番他目前手中的文章。

他发现正式接受的一区文章已经达到了七篇,其中有三篇am,两篇aem,一篇nc,一篇angew,一篇暂时没有出分区但有望评上一区的acsel,如果也算上的话就是八篇一区。

此外,还有三篇正在投稿中的一区文章,分别是投到am上的“高效率非富勒烯半透明器件”,投到《自然·科学》上的“效率突13.5%的idic-4f体系”,以及投到《焦耳》上的“itic非富勒烯综述”。

距离完成“发表十篇一区一作文章”的系统进阶任务,已经非常的接近了。

从许秋发表的这些一区文章来看,高档次的文章主要集中在am、aem。

这也很正常,毕竟有机光伏这个领域,最贴合的期刊就是wiley公司旗下的《先进材料》(am)及其子刊aem、afm了。

中稿率高,自然投的就多。

每个期刊对于不同领域的收稿况都是不同的,没必要强行给自己增加难度,非要追求完全平均,只要不是全部集中在单一期刊就好。

像许秋之前统计的250篇近几年有机光伏领域的非综述文章,具体的分布况是:

《自然》大子刊级别,《自然·材料》有1篇,《焦耳》有2篇。

一区顶刊级别,am有32篇,jacs有15篇,nano energy有8篇,ees有8篇,nc有5篇,angew有4篇。

普通一区级别,aem有27篇,afm有13篇,acsel有5篇,adv.sci.有4篇。

二区/弱一区级别,jmca有46篇,acsami有35篇,cm有14篇,《大分子》有9篇,jpcl有6篇,small有6篇,cc有4篇,jpcc有4篇,nanoscale有2篇。

具体期刊级别的划分,有许秋主观成分在里面,不过总体上不会偏差的太多。

《焦耳》有潜力达到《自然》大子刊级别,但毕竟是新刊,还在成长期,现阶段其实还没有完全达到,但它又比一区顶刊的地位高一些,因此暂时归《自然》大子刊级别。

一区顶刊,是在相应领域中影响力最高的期刊,acs、rsc、wiley、艾斯维尔四大期刊公司在同个领域一般只有一个期刊能被称得上是顶刊,而wiley有些特殊,有am和angew两个被划为一区顶刊,这是因为am是材料相关,angew是化学相关。

普通一区,是大类小类分区都是一区的期刊,但不是这个领域的顶刊,就像aem、afm影响力也不低,但它们毕竟是am的子刊,就被归了普通一区,而像acsel虽然有成为一区顶刊的潜力,但目前影响力还不够格,也被划为普通一区。

弱一区指期刊档次在一区和二区之间反复横跳的那种,比如大类一区小类二区的。

说起这个,基本上有机光伏领域所有归属于弱一区的期刊,材料相关的小类都是二区,在评奖学金按照二区计算,就非常吃亏。

不然如果jmca、acsami算一区的话,那许秋他们就可以随便水文章了,每年水它个五篇jmca、acsami,年年都能拿国奖。

组里的文献都是魏兴思手动在查,肯定会有一些漏网之鱼没有被统计进来。

不过,许秋估摸着至少八成,甚至九成以上与有机光伏领域相关的一二区文章有被统计到,统计结果还是比较可靠的。

可以明显的看出,有机光伏领域在一区顶刊级别的文章中,am发表的数量较多,和其他一区顶刊加起来的数量差不多。

另外,有机光伏领域已经很久没有发表过cns主刊级别的“科研工作”类型的文章了。

主要还是因为前几年来有机光伏的发展非常的缓慢,自从pce10被开发出来,就没什么突的进展。

不过,如果是非“科研工作”类的文章,比如perspectives(观点)、letter(信)、news(新闻)类型的文章,大佬们还是能经常在cns上发一发的,就是版面只有一两页的那种,上去聊两句他们的一些看法。

这也算是大佬特权。

比如:“getting moore from solar cells”(“太阳能电池也遵循摩尔定律吗?”引文:science 2012, 338, 625-626.)

“outlook brightens for plastic solar cells”(“柔塑料太阳能电池的光明前景”,引文:science 2012, 335, 162.)

当然,现在况已经有所不同了。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随着之前徐正宏他们那篇《自然·材料》,加上许秋带动魏兴思课题组不断在am上发表文章,有机光伏的热度已经开始慢慢回升。

许秋手上还有两篇《自然》大子刊级别的文章在路上呢。

晚上,许秋和韩嘉莹继续帮段云进行线上测试,这些天,他们帮段云参加了不少公司的第一线上考核。

测试的题目都和之前埃克森美孚那次类似,在这个过程中,许秋也了解到了一些企业的招工况。

像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华威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厂,招的流程都比较模板化,而且工资相对中规中矩。

段云从往年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到华威的师兄师姐那边了解到,博士应届生差不多20k,硕士可能15k左右,有的是14薪,当然不同岗位,不同年份会有所波动。

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反而工资会给的高一些。

比如城一家做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背后的资本据说非常雄厚,价码开的很高,月薪30-40k,还有几十w的安家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