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27 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求订阅)

427 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份副教授转正的评审文件最后需要出具评审意见,包括对申请的评价,科研、教学等几个维度上百分制的打分,以及最终的意见。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许秋新建了一个word文件,结合金登平申请书中的况,先是简单写了一些评语,加起来差不多100多字就是一些套话:“该申请在五年内的学术成果较为丰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共计发表sci文章14篇……”

接下来,是每项考评的具体打分,许秋都给到了90分以上,毕竟金登平方方面面的表现都还不错,最终的平均分是92分,也就是处在优秀的档位上。

最终的意见则是“建议该申请转正申请通过”。

搞定评审意见之后,许秋带着纸质材料,以及拷贝到u盘内的word文件前往218。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刚一进门,魏兴思就面带笑意的说道:“许秋你过来啦,本来我有事正要过去找你的……那个副教授转正申请你评审好了?他怎么样?”

“总体还不错,”许秋简单点评了一番:“五年十四篇sci,另外教学、培养学生等方面也是合格的……”

“那就让他过了吧,”魏兴思点点,补充说道:“之后应该会有几百块钱的评审费用,具体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到时候等伐东理工大学那边把钱打过来,我再转给你。”

许秋“嗯”了一声,然后把纸质材料和u盘递给魏老师:“具体意见和打分我都已经写在word里了。”

“行,这事就先这样。”魏兴思背着手,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节轻敲了敲办公桌,话锋一转:“有个好消息,你的那篇《自然·能源》文章,之前不是一个多月没有动静嘛,我就给编辑发信催了一下,然后刚刚收到编辑的回信,他说目前还在等最后一个资专家审稿的意见,他那边一共送审了五个审稿,目前回到他手里的四个意见都是正面的。”

“这次我们的运气比较好,按照现在的况,估计最多再过一两周,最终的审稿意见就能回来。”魏兴思顿了顿,振奋的说道:“这篇《自然·能源》大概率能够中稿!”

“那还真是个好消息。”许秋也是比较开心。

编辑既然都这么说了,目前肯定是比较看好这篇工作的,只要最后一个资专家不整出什么幺蛾子,那么最后文章到手的意见应该是大改或者小改,然后只要把审稿的问题都解决了,再发回去重新审一,文章差不多就能被正式接受了。

像这种大文章,虽然很容易秒投秒拒,开始的时候卡的比较严格,但基本上只要送审了而且第一次不被拒稿,之后修改过后再被拒的概率相对就会低很多了,尤其是在审稿意见中没有负面意见的况下。

不像一些小文章,可能会耍,先是给个大改,等你辛辛苦苦修改了一星期半个月,返送回去可能还会被拒,最后只能转投,简直就是折磨王。

学姐在硕士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况,当时她投最初的是一个三区期刊,投稿、大改、大改后拒稿、再次投稿、再次大改……

拖了大半年的时间,几经辗转文章才最终被发表。

“这篇《自然·能源》还有那篇《焦耳》综述文章,估计年前都能出来结果……”魏兴思单手托腮,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像之前龚远江那样组织一次学术流会,时间就定在十二月份,刚好关于明年我们组重点项目的申请,我也要和龚远江商量、对接,和其他同行碰个也能打听一些风声。许秋,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啊。”许秋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那行,我最近去给国内这些发信,问问看他们有没有时间,”魏兴思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我也联系一下冯盛东,看他有没有空吧,他如果能过来,给其他讲一讲关于tas之类的激光分析手段,我估计国内的这些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大多数课题组都没有测试这个的渠道。”

许秋点了点,他发现魏兴思在得知《自然·能源》大概率能中稿后,整个变得自信了许多,一副叱咤风云的样子,颇有那种要撸起袖子大一场的感觉。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有机光伏领域中,能够在《自然》大子刊上发一篇实验工作类型的,也就是格式为article、communication这类的文章,其分量或者说意义已经非常接近于发表在cns主刊上了,代表着这个工作是领域内最顶尖的工作之一。

主要是因为世界上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好的工作层出不穷,而cns主刊只有三个期刊,为了保证含金量和影响力,每年接受文章的数量不能随意扩张,那么就必然会优中择优,进行一番取舍。

怎么进行取舍呢?

期刊公司最关心的是维持自身的学术影响力,那么就必然会倾向于去追逐热点。

换言之,来自热门领域的工作,或者说很容易与其他领域进行叉的一些领域,就会格外受到cns的追捧。

它们刊发这类的文章,就更容易被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关注,持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石墨烯,这种材料因为优异的理化能,几乎可以被用在任何材料、化学相关的领域中。

像魏兴思组里的钙钛矿领域、热点领域都有石墨烯的身影,就连有机光伏领域,许秋都看到有去蹭了石墨烯这个热点,水了几篇二区的小文章。

因此,想要发cns这样的综合期刊,冷门领域是肯定竞争不过热门领域的。

同档次的文章,热门领域能够发表在《自然》主刊上,冷门领域可能只能发表在对应类目下的《自然》大子刊上,如果是非常冷门的领域,也要去试着投《自然》系列的话,要么被打到对应的《自然》小子刊,或者被打到《自然·通讯》这种综合期刊上。

也因此,一些冷门的领域的研究者不愿意去cns那边凑热闹自讨没趣,而是搞自己的小圈子,圈地自萌。比如物理相关的领域,他们就搞了很多只收录物理基础研究的期刊,影响因子不高,但在圈内的影响力非常的高。

另外,有机光伏领域,近些年cns或者《自然》大子刊级别的文章大多数是国外课题组发表的,主要集中在漂亮国。

其中,很多课题组的老板都是华,之前提到2000年左右,很多出国去寻找突的的机会,有些后选择了直接回国,而这些就属于那种突后,被其他宗门给拐走了的。

目前国内有机光伏领域的这些课题组,近些年发表过《自然》大子刊的屈指可数,叫得出名字的也就是之前的徐正宏课题组。

因此,如果许秋这篇《自然·能源》能够发表,肯定会在国内有机光伏领域这个小圈子引起轰动。

毕竟,像《自然》大子刊或cns主刊这种档次的文章,就算是“长江”、“杰青”这个级别的顶尖科研工作者,也不是想发表就能发表的。

科研圈,想要持续产出高质量成果非常困难,不少是高开低走,可能在博士后期间或者刚开始任教的时候发了一篇《自然》,然后靠一篇《自然》评上了“杰青”,之后就再也没有同等水平的科研工作了。

出现这种况,可能是运气问题,比如之前运气太好或者之后运气太差,也可能是自身怠惰了,毕竟生活中的诱惑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