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济公致敬的形式,一来可以把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二来可以有效传承种花家传统文化。

此时魔都音乐学院的摇滚代表喝了一卡布奇诺,一嘴白泡沫的提出,魔都电力学院可以考虑和我校合并,由此可以有机会组成魔都电音大学。

不仅在音乐史上是一种新尝试,建校后还有机会获得六月天老师等的支持与指导。

除此之外,魔都海事大学、魔都海洋大学、魔都海关学院,同时提出了一项提案,决议三校合并成立魔都嗨嗨嗨大学。

此时会议进行到这里,举行了第一次投票选举。

最终,以24票支持,20反对,3票弃权,通过了魔都财经大学与魔都综合大学合并更名为魔都财富大学的决定。

看完上一期的推文后,许秋觉得相比于这期关于自己的推文,上一期的文章显然更加有“洋葱味”。

他估摸着自己多半就是被神秘力量选中了,不然洋葱社不太会发布风格如此迥异的两篇文章。

再联想到包括上次微博热搜、乎热榜,背后有神秘力量在推动的概率非常高。

当然,这些都是许秋的猜测,现在也没有学校方面的过来和他接洽,具体是什么况也很难说。

但至少,这件事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害,许秋也就无所谓了。

能够名利双收,那自然是极好的。

许秋没有因为洋葱社的推文而了心,科研员的工作重心终究还是要放在研究上的。

在寝室吃过中饭后,许秋将垃圾打包好,丢楼下的垃圾桶,像往常一样前往材一。

据说之后魔都就要实行垃圾分类制度了,就不能这样随意的丢垃圾了。

这或许也是大势所趋。

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种花家进快速城市化时期。

大家的目光聚焦于城市建设,对垃圾、污水之类的问题并不重视,能找个地方存放垃圾即可。

但是,种花家城镇化的速度太快了,们很快就发现,城市周边能堆垃圾的地方都堆上了。

费土地不说,还影响环境,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效益,于是就开始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

典型的方式是在城市远郊区找一个合适的山沟,对山沟做一些防渗之类的处理后就往沟里倒垃圾。

一般这样的垃圾场有十几二十年的使用寿命,但往往十年或者十年多一点就发现这条沟被填满了,然后就会封沟,做绿化或者做其他用途。

但这种方法事实上只解决了垃圾的存放问题,后期的渗滤、沼气、不可降解垃圾等都是问题,属于治标不治本。

而且,国家的土地是有限的,一直用垃圾填埋的方法,总有一天会把所有的土地都占满。

要解决城市垃圾的问题,终极办法还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目前,国际上在垃圾回收方面做到极致的国家是霓虹国。

它们每个住宅小区有几个固定的大型垃圾站。

垃圾站是用铁丝网围成的屋子,有销但没有锁,们需要把自家的垃圾分类装袋后送到回收站。

生活垃圾、书报之类的小件垃圾要放到各自对应的屋子里。

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放在屋子外边,且需要提前买垃圾票。

回收站有专管理,在将垃圾运走之前,他们还要进行仔细的分类,把有用的东西挑出来。

“垃圾需要分类”这个观念对霓虹国来说,差不多相当于国内的“不能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如果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话,就会面临高额的罚款,甚至严重的还会被判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当然,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完美的。

霓虹国的垃圾分类制度也因为太过于复杂和细,而被很多诟病,但至少结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国内如果想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话,可以预见的是,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群体可能还好推行一些。

最难搞定的应该是像菜场大妈这类群体,她们都已经随意扔垃圾扔了几十年了,想要改变生活方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

而且,有些大妈还拥有“你和我讲道理,我和你耍无赖”的技能,也比较难以处理。

来到材一216,许秋和众打了声招呼。

课题组的其他小伙伴们,都已经得知了许秋登上洋葱社新闻的事,不过她们倒是比较淡定。

毕竟和许秋朝夕相处,都已经习惯了,在看到推文后,她们心里的想法大致是:“这个怎么和许秋一样厉害呢?哦,原来就是许秋啊。那没事了。”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许秋在自己的座位前坐下,开始思考今天怎么继续优化叠层器件的能。

虽然模拟实验室里已经开始摸索了,但现实中的时间也不能费。

这时,许秋突然想起来周六器件效率突15%的事,还没有通知其他

这周六学妹刚好回家了,没有陪他一起做实验;

魏兴思周六下午倒是一直在218,许秋还去他那边拿了一些新打印出来的文献,同时发现魏老师原来是在办公室用投影仪看美剧,晚饭后魏老师就不见了;

吴菲菲学姐在周六下午也来了一趟216,她丢下一个快递,和许秋闲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而许秋是晚上十点多才拿到15.00%的效率数据。

正当许秋思索怎么把这个结果向大家公布,让大伙儿“开心开心”的时候,熟悉的脚步声在楼道里响起。

不多时,魏兴思便出现在216的门,他一见面,便朝着许秋说道:“许秋,昨天叠层器件做的怎么样?”

昨晚,魏兴思是打算等许秋器件做好后问一下况的,结果被方光武拉出去喝酒了,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饭局,然后他回了家,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今天上午才想起来,想着给许秋打个电话问一下的,但是没有打通。

“最高做到了15.00%,刚好是整数。”许秋淡定回应道。

“!”话音刚落,众齐刷刷的朝许秋这边望了过来,行着注目礼。

莫文琳几乎全程参与了叠层器件的优化过程,她的内心最为感慨:

大约一个月前,他参照许秋的想法,进行叠层器件的制备,开始只能做到10%左右,现在转眼都已经15%了。

要知道,有机光伏领域这些年的效率上限,一年都涨不了1%,平均每年上涨差不多0.5%的样子。

就这0.5%,都还是全世界所有相关领域课题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现在短短一年时间过去,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上限都已经从12%,突到15%了。

3个百分点的跨越,几乎都是许秋一的功劳。

而且,看这个势,15%都阻挡不住许秋的脚步啊。

魏兴思也是被惊到了,周五的时候许秋和他说做到了14.5%,那时候他就在想:“看这个架势,再过一个月,估计效率有机会提高0.5%,摸到15%的门槛。”

没想到,这才只过了一天,就突了。

本来魏兴思觉得他已经足够高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