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95 漂亮国之行 十(求订阅)

495 漂亮国之行 十(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比如,solar rrl期刊招收编辑;多伦多大学招收助理教授;中科院化学所招收博士后等等……

许秋着实有些没有想到,中科院居然还会在这里打广告。

但仔细想想,好像也不奇怪。

国内只要是和科研相关点的地方,不论是小树虫、贴吧还是bbs,甚至研究生导师吐槽网站,上面都会有各种招博后的小广告。

对于博士后这种已经被培养出来的熟练工,非常受各大课题组老板的欢迎。

同时,这也说明国内博后的缺还是比较大的,需求比较多,而供给却不足。

按照许秋观察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况,拥有博士后的课题组数量不超过二成,可能也就在一成左右,大多数课题组都是招不到博后的。

究其原因,许秋认为首先是从博士转化为博士后的比例并不高。

大多数博士生在读研期间会发现自己并没有非常nb的科研能力,他们在博士毕业后,就会倾向于转行,比如往工业界发展,进相关领域的企业搞搞研发之类的。

到博士毕业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做出选择了,不像本科毕业还可以选择读硕士,硕士毕业可以选择读博士,来“逃避选择”。

博士毕业后,如果不选择立刻转行就业,而是先上了博后的岗位,再去转行的话,沉没成本就太高了。

因为既错过了校招,又费两年时间,此时他们的年龄往往在30多岁,接近35岁了……

在现今的社会,一个的年龄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除了医生、律师、体制内等少数行业外,大多数行业其实都是在吃青春饭。

就算看起来比较“前沿”的it行业,也是在吃青春饭,程序猿在35岁的时候如果不能升管理层,大概率就会被优化掉,或者薪资严重降级。

因为不论是it,还是其他大多数的行业,实质上都是比拼体力和学习能力的行业。

到了35岁这个年龄,身体机能衰退,不论是体力还是学习能力,都不可能拼得过20出的年轻

而企业的中高层坑位又有限,容纳不了这么多“才”,自然就要有很大比例的老员工被优化掉。

其实,这些被优化掉的老员工,也不一定是他们不够优秀,只是其他更加优秀罢了,他们败给了内卷。

未来,随着老龄化和红利的消失,对于00后、10后们来说,可能35岁的年龄限制会发生松动。

因为等他们35岁的时候,与之竞争的年轻的10后、20后数量不足。

届时,“35岁魔咒”或将变更为“40岁魔咒”、“45岁魔咒”。

但对于现阶段职场上主力的80后、90后来说,35岁仍然是一道实实在在的门槛。

博士后到了35岁,也是类似的,如果科研能力不足,混不到教职进不去高校,或者进了高校,没有通过“非升即走”的考核,之后的子就非常难了。

年龄超限,体制内公务员进不去,去企业不一定收,高校也进不去……

大概可以去做一做自由职业,去天桥上摆个摊,贴贴膜?

或者回乡下科学养猪,研究“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对母猪产后护理的影响”?

或者出一本书,名叫《我做科研那些年》?

当然,如果是《我做科研那些年》,大概率要扑街,改成《那些年我与实验室里学姐学妹们不得不说的故事》,估计还好一些。

除了博士向博后转化率比较低的原因以外,国内博后招不到,也是因为在国内读博后,从定位上来讲,其实挺尴尬的。

一方面,如果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现在的博后想在一本院校找个教职,简直比登天还难,除非手中有“硬货”,比如cns,或者若一区顶刊。

不然就只能去二三本,或者职高大专,而这意味着未来的晋升机会极其渺茫。

因为高校里的教授和学生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导师再nb,没有同样nb的学生,也没有什么用。

现在都是讲求一个团体合作,学校的档次越高,招收到优质生源的概率也就越高。

另一方面,国内的博后基本上很难开展自己的工作。

像组里邬胜男的况属于特例,她跟着许秋混了不少文章。

而大多数国内的博后在进组之后,常的工作内容就是帮老板写本子,写本子,写本子……

就算能够做实验,也多为老板指定的研究方向,实现老板的科研想法,自主相对比较小,毕竟博后年薪20w+可不是白拿的。

当然,如果博后自身有实力的除外,他们可以和老板平起平坐。

科研圈,虽然也排辈论资,但那往往是做到最高级的时候才需要考虑的事,在没有做到正教授,拿到“帽子”之前,只要有实力、有科研成果产出就有话语权。

不过,话说回来,真有实力的博士毕业生,基本上也不太会在国内找博后岗……

国内大多数将来立志于从事科研行业的的学者,会选择在国外找博后岗,然后等博后出站以后,要么在国外留下来任教,要么回国走“千”、“万”之类的才工程引进回国。

换言之,博士毕业后,在国内选择博后岗位的,如果说难听点的话,大多数是“被剩下来的弱者”。

虽然真相可能很残酷,但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在基础科学的研究方面,现阶段国内不论是科研条件,还是科研环境,仍然是大幅度落后于漂亮国的。

毕竟,别200年时间积累下的底蕴,真的不是30年的时间就能追赶上的。

当然,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是以眼可以的速度在不断的缩减,这从近些年来大量学者从国外回国就能看出来。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国内的科研可以打封锁,实现反超,让世界各地的学者纷纷前来朝圣。

展会结束,许秋三返回酒店。

他们已经来凤凰城两天了,可活动范围基本上都没有离开过会场周边,因此打算在明天,也就是4号,腾出一天的时间到凤凰城周边逛一逛。

一方面,明天没有什么重要的报告可以听,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像mrs这种大会,除了自己要上场演讲的报告外,也没有什么报告是非参加不可的。

另一方面,要是等到5号,魏兴思从ucsb访问结束,来到凤凰城参加mrs会议的时候,就不太好出去了,虽然魏老师之前表示可以抽空去玩一玩,但是如果当着他的面划水,总归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月4号,上午。

许秋他们的第一站是沙漠植物园,选择的出行方式是公车。

距离会场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公车站,这里可以直接乘坐公车到达沙漠植物园。

票价的话,单程票都是固定的1.5美刀,另外还可以购买单无限次乘坐车票,或者说是“卡”,售价为6美刀。

许秋三在旁边的自助机器上,使用信用卡购买了三张卡,然后开始等车。

凤凰城的公共通似乎并不是很发达,公线路设计的非常长,班次却很少,一班公车大约要等半小时,而且使用的也不多。

许秋他们这个站台,除了他们三外,只有另外两个白在一起等车,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