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升职记 > 第194章 不取分文

第194章 不取分文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第194章 不取分文

王道一笑了起来:“柳少说得太对了,哪怕亏钱也得拿下青州府,今年拿下青州府,我们这生意至少能维持五年!他们衡王府年年在这上都拿走至少几十万两银子,我看他们衡王府没了这笔银子,子怎么过?这帮伪燕王的子子孙孙,真是狗也改不了吃屎,把我们东三府害得太苦太惨了!今年就让他们载一个大跟!”

虽然说的是衡王府,但是柳鹏却觉得王道一是把天下的藩王府都骂进去了,并不仅仅包括一个衡王府,柳鹏甚至觉得他把太祖子孙都骂进去。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王道一对藩王府真是好大的怨气,柳鹏不知道他这怨气从哪里来,只是柳鹏很快想通了。

王道一在汾州知府了好几年,也就是两件大事值得称道,一件是修了汾州府历史上第一部府志,另一件就是“均平禄米,宗藩称之”,虽然柳鹏觉得这件实际并不值得称道,但是王知府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知府才有两件稍稍值得一提的政绩,柳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既然是“均平禄米,宗藩称之”,那之前肯定有不均平的问题,这其中肯定也有既得利益者,拍脑袋都能想得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又是什么

王道一明明还没到致仕的年龄,体力尚好力充沛思维敏捷,而且知府正是美缺中的美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且王道一又是万历二十三年中的进士,去年底就乞休致仕回乡,只作了十七年的外官而已,答案自然就昭然揭然了。

看来王知府在禄米问题得罪了藩王,事后受了藩王与宗藩们的暗算,甚至连知府都作不下去,被迫乞休回乡了。

弄清楚王道一被迫致仕的真相之后,柳鹏并没有大声嚷嚷,而是顺水推舟坑衡王府:“让他们栽一个大跟可不够,咱们有王老主持,肯定能让衡王府连栽几个大跟,到处丢现眼,最后大家都知道燕王子孙就是这般稀稀松松!”

这话说到王道一心里去了,他当即问道:“柳少,建国亡国痛史先不急着写,到时候我帮你一起写,象登州沦亡痛史那样的揭贴还有没有?对了,这揭贴是那丁子杭主持编写吧,今天他来了没有?”

“来了!”柳鹏当即答道:“正在外面侯着,王老要不要见一见提点提点他!只要王老稍加提点,保证他妙笔生花,一支笔胜过几千衡府仪卫府!”

王道一笑了起来:“这样的英雄物,当然是要见一见的,不过今天倒不急,咱们把生丝生意敲定再说。”

王道一虽然表现得风轻云淡,但是他这么一个刚刚致仕归乡的前任知府刚一下车就手生意,当然不只图虚名而已:“柳少,到时候生丝要从你那龙那边出海,你想要分多少银子?”

柳鹏当即说道:“王老,我也跟您说句大实话,既然你这买卖利国利民造福乡里,那我一分银子都不要了,只求能多来几条江南船,港的生意能更红火一点!如果王老一定要分我些好处,那只求王老一件小事。”

王道一与马立年不由都对视一眼,他们都是经年,吃过的盐比柳鹏吃过的米还多,知道柳鹏所求的“小事”必然非可凡响。

要知道,这可是桩一年几十万两银子的大买卖,虽然自己接手过来,未必能有衡王府赚得那么多,而且方方面面都要打点周全,但是大家从中赚到十万两银子以上的毛利润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事顺利的话,大家赚到十万以上银子的净利润也未尝不可。

这可是一笔惊至极的大买卖,而在具体的作之中,柳鹏的龙港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王道一与马立年在安徽会馆推演了好几天,最终认为生丝还是应当从龙出海为好。

或许可以从蓬莱水城、黄河寨或是其它海港出海,只是那脱离了王道一的控制之外,恐怕就生出好多变故,而且合作者实力太强或是太弱都不是一件好事,只有龙这边最合适。

而且柳鹏虽然年纪很轻,但他手上的实力摆在那里,因此在安徽会馆推演了好几天,王道一最后还是敲定要与柳鹏合作。

只是几十万两银子的一桩买卖,至少十万两银子的毛利润,他硬是一文钱都不要,只求王道一“一件小事”,那这件小事非同小可。

因此王道一格外郑重起来,他以十分严肃的语气:“柳少有何事相求?”

柳鹏当即说道:“我想王老既然要做生丝生意,那肯定要办几只织机在手上,那只求您把织机放在龙,您的织房若是放在龙三年我不取一文钱。”

王道一与马立年都是齐齐松了一气,他们没想到柳鹏所求竟是这件事,只不过他们对于柳鹏的睿智还是大吃一惊。

既然手生丝生意,那自然同时要向上下流扩张,往上流扩张不成问题,王家早就有现成的柞树林,只是这些衡王府收购山蚕丝的价格实在太低,虽然王家出产的生丝衡王府价格不敢压得太低,但王家的柞蚕养殖终究受到很大影响了,前几年王家被迫放弃山蚕业,连柞树林都闲置在那里。

但是王道一既然手生丝买卖,自然就有族主动出来重作冯,要知道不管是山林还是器具甚至是蚕种,王家根本不缺,都有现成闲置的扔在那里,而往下流发展当然就是手织造,衡王府之所要把东三府的山蚕丝卖到临清州去,不就是为了临清州有上千张织机。

但凡做生丝这门生意,最后手上多多少少得办个织场备着几张织机,不能受制于,只是王道一一时没想好该把织场放在何处,他既然致仕归乡,很想把织房放在自己老家省得有过来找麻烦,但又觉得离官道实在太远,平白增添了许多成本。

现在柳鹏一提醒,他倒觉得龙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临近大海又依托大道,通便利至极,又是预定中的生丝出海之地,织场可以就地取材,而且龙是个蒸蒸上的好地方,现在去圈块地办个织场未尝不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