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升职记 > 第280章 飞洒

第280章 飞洒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第280章 飞洒

刘知县知道柳鹏肯定会有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但是他只要完成今天的任务就好了,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他都可以答应下来,反正他的任期应当也快到了,他走后再由后任来擦就是:“柳少请讲,只要合合理,我可以答应下来!”

“好!”柳鹏第一个条件很温和:“今年事今年了,我只负责这一季的秋粮一文钱,以前的积欠不要找我与杨驿丞来办!”

这事实际有些难办,钱粮赋税之所以最难办,就是哪怕最老实的农户都拖欠了不少大明的皇粮赋税,若真按官府定下来的数字缴,那肯定是找不到活路了,总是想办法拖欠一些,因此官府每次催讨秋粮的时候总是要搞一搞清欠,多刮一些地皮上来。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很多时候农民因为本年丰收,愿意把今年的皇粮赋税结清,但一提历年的积欠,他们就要准备逃亡,因为那根本就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

只是刘知县一心想着完成秋粮的征收就好,因此他当即答应下来:“今年事今年了,不管是夏粮还是历年的积欠,我都可以暂时不管。”

刘知县留了一个“暂时不管”的尾,而柳鹏继续说道:“第二个条件也简单,今年的秋粮征收由我与杨驿丞来办,反正我保证到县里的数字,最后不会少一文钱,不必劳心县里来龙来折腾。”

这个建议刘知县就想骂娘了,虽然是“不会少一文钱”,但是少了太多可以作的空间了,毕竟大明朝的皇粮赋税向来是“征粮不过五升,征钱不过三厘”,但是户部、省里、府里、县里逐层加码,最后实征往往在一斗以上,甚至可以达到两三斗甚至四五斗之多。

而这其中的格外损耗在县一级更是大得惊,不知道有多少靠征粮吃饭发财,捞足了金山银山,甚至连县里的黄册都掌握在几个老吏手里,连刘知县都不知道下面到底征了多少钱粮,这中间合理与不合理的损耗到底又有多少。最新最快更新

就象今年的夏粮,黄山馆与杨广文都说了他们把该钱的皇粮赋税都清了,只有那些不合理的加征没,可是县里收上来的夏粮只有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而已,如果让柳鹏与杨广文他们自行征收,虽然同样也会出现征收的成本与损耗,但是刘知县觉得最悲观的估计,黄山馆那边实际上也能少三分之一秋粮。

因此刘知县心有余悸地说道:“柳少,你这可是断财路啊!”

这确确实实是断财路,比夺妻之恨还更的仇恨,特别是对县里户房的经承、书办,还有很多寄生于夏粮和秋粮的公、豪强来说,柳鹏不但断了他们的财路,还抄了他们的祖坟。

只是柳鹏却是很客气地说道:“谁若是不服,请他过来找我讲道理便是!”

柳鹏在龙就是标准的土皇帝,他自己本来就是马快班班,拥有的私武力几乎堪比县里三班可用的数,论战马、兵甲之数甚至还超过了县里的三班,就连龙那边的卫所总旗都投靠过去了,在这种况下,有谁敢到龙跟柳鹏讲道理。

何况这些既然是既得利益者,嗅觉也异常敏锐,很多在龙有着自己的一份产业,可以说是龙的既得利益者,秋粮的损失说不定能在龙开港上找补回来,因此刘知县思索了好半天,终于答应下来了:“这件事我可以答应下来,但你们得把事摆平了,不能让告到府里省里去,柳少,还有什么条件,一并提出来吧!”

柳鹏当即笑了起来:“只有最后一个条件,龙以后得按万历九年的田亩额数解纳皇粮赋税。”

“万历九年?”刘知县已经明白过来:“这当中差了多少?好象是一千六百亩吧?”

这件事刘知县倒是清楚得很,柳鹏说是龙,实际跟龙没什么关系,是黄山馆到龙的中间地带,那里有一千六百亩的飞洒。

柳鹏之所以说按万历九年的田亩额数来计算,就是这一年张居正搞了一次全国的丈地运动,张江陵救时名相,办事特别认真,哪怕是江陵故里他都要费尽力气丈得清清楚楚,何况是其它地方,因此这一次清丈可以说是极有成效,万历朝到现在为止都没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仰仗这一次清丈的遗产。

只是张居正本非完,这一次清丈又特别严格,因此清丈之中难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因此张居正跨台以后就根据万历九年的清丈数字进行小修小补,在另一个时空,这样的修修补补一直持续到建国之前。

修修补补无可非议,只是没有张居正这样的一代名相,修补的过程之中自然有上下其手,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开始,龙到黄山馆的官马大道附近多了一千六百亩的飞洒,飞洒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千六百亩只是在纸面上存在,实际根本没有这一千六百亩的田地,但是一千六百亩的皇粮赋税却由官马大道附近的上千户农户来承担。

为了这个问题,从万历三十年开始,县里跟黄山馆还有龙附近的缙绅、土豪不知扯过多少次皮了,只是黄山馆与龙这边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得了好处的乔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能在光天化之下把一千六百亩的皇粮国税飞洒到黄山馆与龙来,自然是能量极大,几次都差点演化出大规模的械斗,县里为了两不得罪,也只能暂时维持现状,因此这件事一年拖一年,十几年下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只是刘知县在这件事难点就有点想法了:“不过是十六顷地,一年几十两银子而已,柳少何必斤斤计较!”

刘知县是官定的皇粮赋税来计算这其中的得失,一顷地征银理论上不过三两银子,十六顷也不过是四十八两银子而已,只是柳鹏却有自己的看法:“龙苦飞洒久矣,畏飞洒甚于虎害,正所谓水滴石穿,一岁数百金,三十年春数损失几近万金,因此柳鹏愿为龙去此猛虎!”

柳鹏说的或许有些夸大,但是这十六顷地的飞洒确确实实把沿路的老百姓害苦了,每年都要为这十六倾不知道什么时候腾挪过来的飞洒上解过百两银子,加上“以粮易钱,以钱易银”引发的损耗,几十年折腾下来积月累绝对是一个大数字。

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有些地区的飞洒在明朝就已经存在了,到了清初因为没有及时纠正,拖到大清盛世为了维稳的需要就一直视若不见继续征收下去,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最后计算下来征收的总数都有几十万两银子了。

因此柳鹏觉得这件事得快刀斩麻,而且只要把这件事办下来了,他才能彻底掌握住龙与黄山馆的心,而刘知县倒是担起会惹出子来:“乔家可不好对付,你要自己想清楚!”

“这件事我自有办法!”柳鹏倒是信心十足:“不会给县里找麻烦,乔家捞了这么多年,已经占够了便宜!他们不把这一千六百亩地认回去,损失的恐怕不仅仅是十个一千六百亩!”

“好好好!”刘知县有求于柳鹏,而且之前陶知府还特意递过话来,让他搞好团结,跟柳鹏与杨广文好好相处,只能寄希望于柳鹏:“柳少这件事就给你,一定要用心办好了,千万别给县里府里惹出麻烦来!”

柳鹏信心十足地说道:“一切都给我了!”

只是对于柳鹏来说,乔家的事比陶知府的事还要难办一些,姚厂公他只需要一封书信,但是清理飞洒的事才传出风声来,乔家那边就派递过话来,让柳鹏“好自为知”、“别自找麻烦”。

乔家敢这么,自然是有他们的底气,他们家里可是出过一位进士老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