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夺鼎1617 > 第五百五十八章 千年狐狸话聊斋

第五百五十八章 千年狐狸话聊斋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王承恩、王德化等这一年多与南粤军一道大做生意,从水果到粮食,从盐油布匹到罐,更有利润更大的甲胄兵器,让太监们赚得放都能油裤裆,从王德化王承恩这样的顶级大太监,到下面供洒扫到马桶的小太监,都对宁远伯称赞不已。

十几个小太监忙着布置桌案,安置席面,长平领着朱慈焕等几个弟妹饶有兴趣的品尝着冷席面上摆放着的各色水果甜点糖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倒是给了崇祯颇有感触。

眼下内库间充盈,他也算是体会到了君之乐。靠着从几处海关收取来的税赋,原本空空如也的库房之中开始堆积起来了银箱子。虽然朝堂上不时的有御史言官跳出来指责各处税关盘剥严重,有病商害民之事。

管它的声声狂吠,没有钱粮,朕如何打仗?如何养兵?靠着什么去控制驾驭那些益跋扈的军?靠着什么来供养宗室、一家老小和皇嫂?

不久前他看见光禄寺的奏报:他自己每月膳费一千零四十六两,厨料在外,粳米、老米、黍米都不算在内;皇后每月膳费三百三十五两,厨料二十五两八钱;懿安皇后相同;各妃和太子、皇子们的膳费也很可观。

“哼!若是没有海关关税收,朕便是要减少膳食费用了!”崇祯也听得驻守南京的太监奏报,江南世家大族的起居豪奢,饮食靡费之处,远远超过他这个皇帝。但是要他们拿点钱粮出来,却是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若是没有这几处税关供应内库,怕是他真的要从自己和皇后、内宫的嘴里抠银子出来了。

但是他不能削减皇后的膳费,那样会影响懿安皇后。皇后不减,各妃和太子、皇子等自然也不能减少。他只能在自己的伙食费上打主意。

他想到宗朝御膳丰盛,为列朝所未有,却不支光禄寺一两银子。那时候内臣十分有钱,御膳由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太监流备办,互相比赛奢侈。每个太监到自己备办御膳,还收买一些十分名贵的书画、玉器、古玩。进给万历皇帝“侑馔”,名为孝顺。天启时也是如此。

但是,想不到今天,经历了十几年风雨飘摇的苦心支撑的自己,也能享受到太监们备办饮食御膳的孝敬。看来,从成祖爷开始的重用太监。端的是件好事

“皇爷,婢们的一点孝心已经备妥了,请皇爷、皇后、诸位贵妃、皇子、公主们席品鉴。”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声音打断了崇祯的畅想。

亭子外面是太监们照着周皇后的意思,保留下来的雪景,亭子里却是一番热气腾腾的景象。若是江南的士大夫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想来会是嗤之以鼻。“土包子,搞得这么热火,完全没有了赏雪的那一番清冷趣,果然是土包子!”

(不过也是说的没错。明太祖本来就是一个土包子出身,而且是当过和尚要过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那种。就是当了皇帝也是要吃野菜的那种。所以他的子孙在赏雪的时候吃点一品锅之类的菜色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着围坐在自己这张桌案周围的后妃、子们,崇祯忽然间觉得,只有此时此刻,才有了一点天家气象。

“皇爷,请用膳吧!”王德化和王承恩筹划这酒宴也是颇有心得了。此时皇帝的心大好,便是酒宴靡费一些,也是难免的。不过。桌上的菜色之丰富,色彩之喜庆。气氛之热烈,却是御膳房的那群蠹虫们所做不出来的。

朱慈焕等几个年幼的皇子坐在自己母亲的身旁,在保母的照顾下,大快朵颐。巨大的铜鼎之中,翻滚着红,不住的有菜肴时隐时现。向外散发着油香和菜香。与周围清冷寂寞的气氛产生着巨大的反差,倒是极为适合这种冬雪初霁的天气食用。

“皇嫂那边常供应不可怠慢。”

崇祯中的皇嫂,便是眼下奉养在宫中的懿安皇后张嫣。如果没有张嫣的力挺,只怕大明朝的这张龙椅在谁的底下也未必。

“请皇爷放心。婢们不敢稍有懈怠。懿安皇后那里,婢们也是早晚都去问候的。常起居,俱是照着皇后娘娘的份例,照样送去的。”

听到手下得力太监们替自己考虑的如此周全,倒是让崇祯放了心,开始享受起面前的美食来。耳中一面听着王德化细致周到的为他介绍一道道菜肴点心,一面品尝着来自异域万里之外的这些新鲜食物。

新鲜特的食物,让皇子公主们中大呼过瘾不已的特烹调方法,加上今崇祯好心的来源,那两份来自辽东的捷报,都强烈的给他一个个巨大的指向,让他不由得想起了这些的源,此时正在山东清剿建南下之军的李守汉。

“大伴,此番辽东大捷频仍,宁远伯之居功甚多,虽然宁远伯为谦和礼让,不会像那群骄兵悍将一样,动辄便要挟朝廷。但是尔等司礼监和内阁也要早早的拟一个章程出来,如何封赏宁远伯父,以及南粤军北上尽王命的将士,莫要寒了功臣的心才是。”

崇祯和王德化、王承恩二都清楚的很,辽东能够有今天的捷报频传,连续斩杀酋,令黄太吉所部不得不分兵应对明军的凌厉攻势,并且呈现渐渐不支之势,虽然表面上都说是圣天子洪福,列祖列宗保佑,朝廷衮衮诸公运筹帷幄,将士用命,但是谁都清楚,这些都是虚的!若不是宁远伯在江南开了几处税关,代皇帝收税,并且如数缴纳内库,而且每年不断的上供粮米;朝廷上哪里去找银子打这场大战?如果不是宁远伯父在辽东、在山东全力督师,只怕山东的圣陵寝也被阿泰一把火烧了,被围困在广宁的洪承畴更是凶多吉少。

“皇爷,对于如何封赏宁远伯,婢们正要向皇爷禀明,请皇爷乾纲独断。如今司礼监和内阁的老先生们计议过多次,却都不尽如意。”王承恩恭恭敬敬的向崇祯汇报他们如何与内阁掰腕子的过程。

以司礼监的意思,既然当崇祯曾经暗示过,能够平定辽东者,可以封王的重赏。如今宁远伯功劳之大,虽然不曾平定辽东,但是也打得辽贼们死去活来的。索便将一个王爷分出几份来,先将宁远伯变成宁远侯,之后若是宁远侯平定了辽东,便逐步封为公爵、王爵便是。

但是内阁的几位阁老们却是严词拒绝!

他们的理由也是极为充分,并且冠冕堂皇。“此时辽东未定,便要晋为侯爵。朝廷名器,岂能如此率?倘若后宁远伯爷再为朝廷立下泼天也似的大功,平定了流窜中原,焚毁皇陵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巨寇,朝廷该如何封赏?难道要加九锡不成?!”

这话一出,顿时让司礼监的太监们无法再为自己的盟友争取利益了。谁都知道,加九锡是什么意思。自从曹、李渊这两位开了先河之后,所谓的加九锡就是谋朝篡位的前兆了。

不过,这话倒也是颇为合崇祯的心思。宁远伯功劳太大。一旦赏无可赏,又该如何?只怕会发生大变!

可是。若是不封赏,不要说李守汉自己能不能过得去,他手下的那数十万兵马会不会鼓噪,单是朝野之间的议论,崇祯就有点招架不住。

如今的南北二京的勋贵们,已经隐隐然接受了李守汉作为他们的同盟一道来对付文官们。只怕到了那时,这些勋贵们便会拿出当年秦良玉的例子来打文官们的脸。

同样的举兵勤王。那秦良玉的战功比宁远伯如何?为何尔等如此的厚此薄彼?这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可告的说法?等等诛心之说会让朝廷大失体面。

何况,自己前一段为了民心士气。让舜天时报鼓吹宁远伯为朝廷所做得贡献也是有些过了,如今看来,颇有些搬起石砸了自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