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李洛乘胜扩大战果,收复杭州路十一州县的同时,已经占领庆元城的陈淑桢,也迅速镇压了庆元城中民愤极大的官吏豪绅。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南路唐军同样缴获了大量的钱粮,并发布告示,宣称奉唐国公之命,将豪绅巧取豪夺的的土地,分给贫民百姓,并解放劣绅汉
们的
隶。
消息像是长了翅膀般,飞快的传向浙西,浙南。听到消息的百姓欢呼雀跃,一片欢腾。而各地官府和豪绅大族却咬牙切齿,一边发信各处求援,一边火速编练乡兵,招募青壮。
四月十七
,刚刚占领庆元城一天的陈淑桢,就已经收到李洛席卷杭州路的消息,陈淑桢立刻按照计划西征。
她留下一万兵马镇守庆元城,亲提三万大军和五千
国军
,攻打建德路。
经过临安和庆元数次大败,江浙元军折损近十万,只剩下六七万兵马分散驻守在浙西,浙南,集庆等地。
这损失的十万元军虽然几乎都是汉
军,但战力不俗,绝对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可是短短一天之内,就在唐军的攻击下覆没。虽说也有元军中计的因素,但仍然说明唐军战力远胜江浙元军。
这让得知消息的元廷官员豪绅,对“叛军”的强大充满了恐惧。
剩下的七八万江浙元军,因唐军行动迅速,而无法及时救援临安和庆元,等到临安和庆元失陷,他们就只能固守本地,等待外省援军了。
然而,周边各行省元军虽多,暂时却根本无法救援江浙。
隔着长江的河南江北行省,坐拥近十万铁骑,以及近十万汉军,
兵几达二十万,却无法过江。只能眼睁睁看着江浙大
。
江浙之南的福建行省,本来也有五万汉军,却因为福建白莲教李节造反,自顾不暇。李节本来就是元军将领,麾下一万汉军,他一造反,加上数万白莲教青壮,竟然和福建平章打的难分难解。
江西行省元军也有近十万,其中还有完哲都的三万骑兵,实力很强。然而,江西中北部被黄华和白莲教占据,两方现在已经携手,合众十几万,共抗江西元军。完哲都一时也很难抽身。
湖广行省元军数量更多,实力更强,还不算辖地内的土司蛮军。可湖广元军一半被张弘范率领去了广州路,镇压赵良钤的广州小朝廷。另一半,正在忽都帖木儿的率领下,镇压白莲教总佛主、“大梁皇帝”萧隐。
南方现在有四路反贼,几个行省的元军都忙得很啊,哪里有暇来江浙镇压李洛叛军?
再说,叛军来势迅猛,外省元军就是能抽开身,也赶不及。
所以,江浙的剩余元军就悲催了。他们几乎都是汉
军,骑兵很少,如何对付唐军的新锐火炮?
于是,陈淑桢仅率三万多兵马,就势如
竹,如
无
之境。她见浙西元军兵少,
脆大胆的兵分三路,每路万
。一路西攻建德路,一路攻打台州路,一路攻打婺州路。
元廷州县官府,概莫能当。
许夫
严格按照李洛的政略善后。唐军每占领一个州县,就张贴安民告示和征元檄文,处死罪大恶极的官吏豪绅,抄了他们的家财,释放他们的
婢,将他们的庄园分配给百姓。
与此同时,每个州县驻守三到五百唐军,以庆元节度使为名义,代替李洛任命从海东带来的乡村官吏为州县官吏。
这些
在海东只不过当着乡村级小官儿,但都识字,也熟悉基层,对唐国治理手段也熟悉,完全能够替代元廷那些贪官污吏。
江浙中部的李洛和南部的陈淑桢进展顺利,北路军文天祥的进展也在意料之中。
有备而来,厚积薄发的唐军,完全体现出长期职业化训练的素质。
无论单兵素质,服从
,战斗意志,指挥,战略战术,唐军都远在汉
军之上。就算数量和装备,唐军也占据优势。
集庆路作为江浙重地,有三个万户府,足足三万兵马,绝对不少了。
然而,这仗对于集庆路的元军来说,根本打不了。面对如狼似虎的四万唐军,三万匆匆汇集的汉
军,仅仅在江宁城外的龙江关(后世下关)抵抗了一会儿,就在唐军的火炮齐
轰击中崩溃。
唐军骑兵趁势上岸追击,一直追到幕府山下,元军死伤和被俘者,近两万
。三个统兵万户,只有一个逃了出去。
这群披坚执锐,为元廷卖命,为豪绅所养的男
,根本阻挡不了唐军。
元军将领只得收拢败兵,退
幕府山,根本就是放弃了江宁城。
因为集庆路首府的江宁城,已经城墙半毁,很难作为坚城防守了。
作为古都大邑,江宁城(金陵)本来就是一座墙高壕
的巨城,加上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其实很好守,也是兵家重地。
也正是如此,蒙元灭宋后,就降低了江宁城墙的高度,毁掉了很多城防。因为此城有帝气龙脉,这么
是为了防止将来有汉
据此城造反。
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这里了。
江宁城已经难守,城中官员当然不会等死。
所以,等文天祥到了虎踞龙盘的江宁城城下,城中官员大多数都已经逃走。
文天祥不费吹灰之力,就率领大军进了江宁城。同时派出虎古的骑兵,追击元军残军。
集庆路三万汉
军的大败,意味着整个江浙的元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剩下的几万
,除了投降和逃跑,已经无法阻止唐军恢复整个江浙了。
文天祥进
繁华而熟悉的江宁城,不禁心
起伏,感概万千。
江宁啊,老夫又回来了。
他曾经多次来江宁,那时,他还是大宋的臣子。
自从江宁落到蒙元手里,他就以为再也没有机会来江宁了。
可是,今天他来了。
而且不是一个
。
他是带了几万大军来的。这一次,他不是大宋的臣子,而是唐国的军师府太尉,集庆路节度使。
饶是文天祥为
稳重,此时也想放声大笑。这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
,面带微笑的骑在马上,看着重回汉
之手的城池,真的很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得遇明君,恢复有望,何其幸也!如此
生际遇,何等快哉!当浮一大白!
遥想当年率领几万缺刀少枪的疲兵和元军苦苦周旋的窘状,以及漂泊伶仃洋的凄凉绝望,而今却率领几万虎狼之师直
江南,文天祥当真觉得恍若隔世,不禁热泪盈眶。
文天祥一
城,就下令张贴安民告示和征元檄文,还张贴了他自己写的《文山告江南士子书》,又下令唐军将士搜捕元廷官吏,汉
劣绅,维护城中秩序。
处理完这些,文天祥才进
元廷集庆路总管衙门,将总管衙门作为节度行辕。
江宁城的百姓,见到唐军
城,不但毫不畏惧,还纷纷围观,很多
还在
群中向唐军作揖行礼。
一方面,他们的确是被压榨太甚,
不得官府赶紧完蛋,别说来的是号称仁义之师的唐军,就算是江匪山贼,他们也认为起码比元军要好。
另一方面,早就潜
江宁城的特务组织,已经暗中做了很多宣传。说什么李洛乃是汉
豪杰,大唐后裔,唐军乃救民于水火的王师,不但要恢复中原,驱除鞑虏,还要再现大唐盛世等等。
在这种
况下,江宁百姓对唐军的期待,简直是犹如久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