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544、545 万一…他真坐了天下呢?

第544、545 万一…他真坐了天下呢?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等到郑思肖和林必举退下,李洛忍不住露出一丝黯然之色。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李洛苦笑,“就是这个李姓,也是对我不好的养父的姓。我是三岁被拐卖的,完全不记得真正的父祖姓名。”

崔秀宁拉起他的手,“不要想这些了。你还有我,还有三个孩子。我觉得吧,你不知道反而是好事,起码不用想念,就是想念也没有对象。”

“我就不同了。我会想念我的父母,爷爷,弟弟。每一次想,心里就很难受,就想哭。”

李洛把拥在怀里,拍拍她的背,重复她刚才的话,“不要想这些了。你还有我,还有三个孩子。”

崔秀宁嗤嗤笑道:“一字不改,你复读机啊。”

李洛忽然忍不住笑起来,笑得有点奇怪。

“你笑什么?你想到什么了?”崔秀宁知道他一定是想起什么了。

李洛道:“我想到五庙用哪几个了。”

崔秀宁从他怀里离开,正正云鬓上的金步摇,“我似乎猜到了。”

嗯?李洛很怀疑她真能猜对,毕竟她的历史并不好,“你说说看。猜对了有赏。”

崔秀宁似乎能看到他的心思,她露出一丝不服气的神色,抱着胳膊靠在桌案上,以分析案的语气说道:

“这几年,我恶补了一些历史,不算小白了。我知道刘秀是以刘邦为始祖。所以整个东汉,刘邦的神主始终在太庙。这是个很好的先例。逃犯起兵后,自称唐国公,还给自己加了个大丞相的衔,这都是在学李渊。”

“所以,你肯定是要以李渊为始祖的,这点我可以确定。”

李洛点点,“警察,你说的很对。不过这一点好猜。嗯,你继续说。”

崔秀宁露出一对梨涡,笑容很自信,“这个世界虽然没有明史和清史,但后世有哪几个李姓名,我还是知道的。”

“根据你的格分析,你是一个习惯借势借名的,这是你的思维定式。哪怕后世那几个李姓名在这时代没有利用价值,但你也肯定会用名的名字,以独特的方式致敬你喜欢的物,而不会编造新名字。这是你的行为仪式感。”

李洛有点佩服了,“很好,你继续说。”

崔秀宁扳着洁白修长的手指,如数家珍般说道:“那么后世有哪些李姓的最有名呢?我知道的,有李善长,李贽,李时珍,李成梁,李自成,李定国,李秀成,李鸿章等。其他的,不是很有名。”

“先说李善长,这足够有名。但是吧,你不可能选择他。为什么呢?因为你想用洪武作为将来的年号,致敬朱元璋,在心理上会代老朱。既然如此,你就不可能以李善长作为高祖的名字。他是朱元璋的宰相嘛。”

崔秀宁观察李洛的表,知道自己说对了,于是她的笑容更加自信。

“你的历史观很正,方便我用排除法。我知道,你讨厌李鸿章,看不起李自成,李成梁据说是个自私的军阀,也不会是你喜欢的物。那就只剩下李时珍,李贽,李定国,李秀成。明清两代比他们更有名的正面物,没有了。”

“所以,我的推测就是:你会以李渊为始祖,以李时珍为高祖,李贽为曾祖,李定国为祖父,以李秀成为父。逃犯,我说的,有一句不对么?”

李洛叹了气,他是真服了。

露出灿烂的笑容,“警察,你说的对,没有一句是错的。好,寡有赏!”

他的确不想胡编名字,打算用后世喜欢的李氏名。他的动机思维,包括选择哪几个,崔秀宁都猜对了。不服不行啊。

崔秀宁冷笑,“你服了吧?所以你心里想什么我多半能号的住脉,比如你现在就没想好事。”

“我去。”李洛把傲娇的揽过来,动作多少有点放肆了,“你用词不当,怎么能说寡没想好事?夫妻之间的事,怎么就不是好事了?”

“呸。”的小拳拳立刻就捶过来,指指外面,“亲,现在白天好吧。”

李洛点,“懂了。真懂了。”

明显话里有话。

崔秀宁当然听明白了,不由有点脸上发烧。

你懂?你懂什么了?老娘是那个意思么?

…………

九月十一,坐镇江西负责江西军务的文天祥,和负责福建军务的许夫,先后回到临安。

第二天,文天祥,林必举,郑思肖,陈淑桢等率领唐国文武官员,联袂觐见唐公李洛,上表劝进,恳请李洛进位唐王。

表曰:

“……今北有蒙元,西有萧梁,南有赵宋,彼何德何能,而俱居帝位。而君上承前唐遗泽,贵为帝裔,乃举义师伐无道,解黎民于倒悬,遂复东南,有功于汉家,得天命所眷,民心所向,足以为帝,遑论王乎!”

“君上虚怀至大,敬重神器,谦不轻取,真命世之主也。然,天命在唐,臣民仰望,汉家气运,在乎一身。纵不为帝,退而次之,岂可不王……”

“……若不王之,则无以承天命,奉宗庙,彰国威,安民心,亦无以激士气也……君上不王,奈天下苍生何也……”

“……臣等审时度势,公心以谋,伏请君上顺天应命,体恤众望,进位唐王……”

李洛在归德殿芙蓉阁接到劝进表,当场辞表。

“中原未复,百姓未安,吾功德微薄,不足以王之。”

九月十五,文天祥等再次登阁进表,“君上不王,置我唐于何地,臣等痛心疾首也…”

李洛再次辞表:“王位,千钧名器也。有德者居之而行王道。吾若王,恐王道有亏,本心有愧,而天下笑耳。”遂不允。

九月十九,群臣再次上表劝进,这次规模更加浩大。表曰:“……君上不王,恐上苍归咎,黎民不安,军心不稳,而大唐危矣……”

君上啊,你再不称王,大唐就危险了啊。

李洛在归德殿正殿接了劝进表,只能说道:“如此,吾敢违天意,忍拂众意乎!既王吾,吾勉之也。”

好吧,你们这么坚持,我怎么敢违抗天意,怎么忍心罔顾名义呢?你们既然尊我为王,那我就只能勉强称王,好好了。

这其实都是形式,君臣早就达成默契,心照不宣的。需要的只是一个程序。

文天祥等听到李洛正式答应,一起下拜道:“君上英明!”

李洛站起来,环视大殿上的百官,朗声说道:“这天下,忽必烈称帝,萧隐称帝,赵良钤称帝。哦,还有爪哇岛上的赵昌,也是皇帝。”

“昔年曹孟德言,若无孤,这天下不知几称帝几称王。今言,寡在,则断不许这天下将来几称帝,几称王。”

“当然,此等言语,不宜宣扬。寡说与诸卿,不过聊表寡之志,望众卿一如既往,勠力同心,恢复中原,再造大唐盛世!”

文天祥等下拜,说道:“必不负君上之望。”

坐在侧位的崔秀宁,看着李洛的神举止,心道:这男啊,气场越来越强,越来越像个帝王了。

随后,郑思肖起了称王诏书,颁发海东,两江,福建,晓谕唐国臣民,唐公在臣民数次恳请下,为了恢复中原,黎民福祉,决定进位唐王。

定于十月初一,举行进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