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574、575节 惊云密雨…诡异之处。

第574、575节 惊云密雨…诡异之处。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但是,这个事给元军众将心中都蒙上了一层影。这还没开打,就死伤了几个将领,不吉利啊。

受到惊吓的云南王勃然大怒,当夜鞭打死了两个子。就连蒲甘公主阿耶,也被他打得遍体鳞伤。

城中没有迁走的,都被当成细杀掉。

为此,大喇嘛节朵思和萨满太太又忙活了半夜,又是念经作法,又是跳大神。

腊月十五,经过二十天的长途跋涉,几十万元军全部来到永州,将永州也变成一个巨大的军城。

至此,元军和联军终于对峙起来。两军相距最近的地方,只有三十里。

元军因为修整,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安营扎寨,恢复马力。而联军也没有主动进攻。

衡阳和永州,都陷了紧张而又诡异的气氛之中。两军大营各自岿然不动,稳如泰山。只有双方不断的探马斥候往来两地之间。

而衡阳数县的上空,开始出现元军的海东青。

随着海东青的侦查,元军也大致探明了联军各地大营的位置。

敌我双方都是几十万大军,一动起来就是铺天盖地,雷霆万钧之势。所以双方都没有先动手,而是研究对策,相互试探。

三百里方圆内,都是惊风密雨,黑云压城!

旷世大战……一触即发!

…………

“老师!元军主力五前已经到了静江,此时应该到永州了。永州,就是元军定下的大营!”

远在东州洛宁城的崔秀宁也接到了消息。

崔秀宁道:“第二批火药出来多少了?”

特务李绸回答:“截止上午,一万四千一百斤!”

崔秀宁点点,有点心不在焉。这段时间以来,东州紧急赶造了十五万斤火药,已经在两天前运往湖南道。估计四天后就能运到衡阳。

这第二批火药虽然还没运走,但暂时不用太急。这么大的仗,没有一个月根本打不完。

她担忧的反而是北方,是乃颜等部的十几万骑兵。

据最新报,十几万骑兵已经关了。此时,已经到了河南。

…………

十五万斤火药运到衡阳,已经是两军对峙后的第四天。

李洛在见到大批火药的时候,悬了很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十五万斤,虽然肯定不够,但起码能坚持几场战役了。用不了多久,第二批火药也会运到。

儿给力啊!

火器营的将士也一片欢腾,有了火器,他们就可以成为全军最瞩目的存在。

这一次,要再立大功!让鞑子见识到,大唐火器的厉害。

不过,李洛仍然没有立刻出兵。他现在占据地利,根本不急在一时。让元军主动进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地利的优势。

后发制

此时,衡阳终于开始下雪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李洛站在城上,看着飘洒的雪花说道,“血落白雪,更加刺目。寒冬本是肃杀,多少英雄殒命时。”

这男的目中,也泛起化不开的忧悒。

“大王悲天悯之心,天必知也。”文天祥说道,“但愿此战之后,南国再无大战!”

李洛伸出手,让雪花落在掌中,“我军先分散不动,示敌以弱。”接着手掌捏成拳,“再收缩成拳,决战!”

李洛回望着北方,“乃颜等部到中原了,可他们如何参加此战?真是元廷的添油战术?想和吐蕃合兵到四川?”

…………

洛宁城,唐公府。

“老师,刚到的报。”李绸进来说道,“乃颜等部的骑兵到河南后,折而向西,似乎要到南阳,可能是要绕过淮河,或者从淮河源过河。”

崔秀宁站起来,走到地图呆呆看了半天。

这是她按照记忆绘制的地图,算是这个时代最确的图了。

春葱般的手指点到南阳附近。她其实不用看也知道,南阳南边是大别山,西边是伏牛山等大山,都是连绵数百里。

大队骑兵根本不可能翻越。那么去南阳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绕过淮河。

可是绕过淮河之后呢?难道再折而向东来到大别山东端,绕过去再向西到襄阳,在唐军水师难以控制的上游渡江?

也不可能。因为这个过程同样有很多难以逾越的山岭,步兵勉强能过,骑兵太难了。

之所以说襄阳是战略要地,是建立在有水师的基础上,倘若没有水师,襄阳也就没有意义了。

乃颜部骑兵的做法,似乎真的想用骑兵翻山越岭。起码从报看,好像是这样。

难道忽必烈大叔已经没了办法,只能出此下策?可这么会损耗多少马力,花费多少时间?还不如绕道吐蕃啊。

崔秀宁拿起一大叠报,看了看,并没有多少异常况。无非就是乃**兵的事。

乃颜的军中,是有特务眼线的。可很显然乃颜等得到了忽必烈的叮嘱,他们没有把战略目的告诉身边,连将领都不知道主帅的意图。

很显然,老巨猾的忽必烈怀疑朝中军中有泄密。

十几万骑兵,总共二十多万匹战马,还有大量骡马,以及充当食的羊群。队伍非常庞大,并没有想瞒着谁。

这么大的动静,相瞒也瞒不住。

这些,其实是几天前的报了。

现在,乃颜等是不是已经绕过淮河了?应该快到扬州了吧?

崔秀宁又把李雍发来的新报仔细看了看,一直看了好几遍,直到掌灯时分,她才发现有个奇怪的地方。

乃颜在到开封等地时,不止一次征集军粮,而且数量很大,光在开封就征了十万石。

乃颜所部并没有汉军,连蒙古兵都不多,大部分是水达达,兀者,骨鬼,林中等部落兵,属于辽东和东蒙土著。数量最多的,是水达达。

这些兵,主要是渔猎民族,他们原本带了大群的羊作为食物,为何还要征集那么多粮食?不嫌累赘吗?

按照蒙古军队的出征习惯,很少携带粮食,一般是带牛群羊群,所以机动力很强。

以大队骑兵翻山越岭已经很难了,还要携带那么多不必要的粮食,这就奇怪了。

为什么呢?

崔秀宁凭借警察的职业疑心,以及的细微,发现这一点很反常。

可是,她的历史不好,对古代战争的认知不够,也总结不出结论。

最后,只能将自己的怀疑写在信中,派火速通知李洛。

要是李洛觉得也没有问题,那就是她想多了。

事实上,在崔秀宁收到李扬报的同时,李洛也收到了李扬报。李扬给的报,现在是一式两份,分送衡阳和海东。

不过李洛看了李扬的报,并没有像崔秀宁那样起疑心。

他只留意到乃颜大军去了南阳,可能是绕过淮河。其他的内容,他没看出异常,也就没有再留意。他的注意力,只在永州的云南王那里。

ps:大家晚安,求投票,订阅,书评!蟹蟹支持,给点温暖啊!蟹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